1-1 【古卧床桥】 相传,卧床桥建于宋,原为泥桥,后易为石,南宋名儒黄震幼时家居桥北,常高卧于桥上读书。黄震入仕后,为官清廉,不畏权贵,直言宋廷民穷、兵弱、财匮之大弊及士大夫无耻,批判程朱理学。宋亡,他不与元廷合作,隐居宝幢,日惟一食,仰天长歌,以求速死。卧床古桥遗风,历来为人所侧目。清戎金铭泛古浦诗云:“当时黄文洁,啸歌守环渚。遗迹今尚在,高风渺难睹。怆然忧思多,无心采蘅杜。”
1-2 今天的卧床桥,是黄氏族人捐资,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在黄震卧床读书的原桥址重建,光绪三年(1877年)又重修的。桥有方形望柱,素朴简洁,紧扣护板,护板东栏题额“古卧床桥”,西栏镌“护龙桥”。桥门柱劲美的行楷题东西联:“地接渭川是名贤故里,堤上闸三沔古浦清流”。“看烟景波光不殊往昔,想流风余韵直至于今”。
1-3 突然听到河面上传来马达声,少顷一小艇过桥洞而来,今天的快船江上难得见一船,赶紧抓拍一张。
2-1 【怀德桥】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在裘家村老街口。
2-2
2-3
3-1 【唐荔桥】唐荔桥俗称洞桥,位于观海卫镇洞桥虞家村,南北跨快船江,西距永凝桥约100米,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四月重修。
3-2
3-3 唐荔桥系单孔石拱桥,全长13米,桥面宽3米,净跨度3.2米,拱高2.5米。桥顶东西两侧各置栏板一块、望柱两个,栏板外侧均题“唐荔桥”桥额,望柱头部以石狮装饰。唐荔桥南北踏阶各11级,两侧均有6块栏板、4个望柱,望柱顶部以莲花装饰。桥孔东西两侧各置一对引颈昂首龙头,龙首下门柱上镌刻对联(对联因石灰覆盖无法辨认)。桥墩为条石砌筑。整座桥梁建筑工艺精湛,古风犹存。
3-4
4-1 【掌起桥】掌起镇以掌起桥而命名,古称孔敬桥,在乾隆六十年陈照所修《慈溪掌起桥陈氏两宜堂家谱》中记载:“孔敬桥,桥建于何时未详,桥下皆陈氏居。其桥两傍侧石如掌,后改名掌起桥。”
关于掌起桥的来历,我这次在厉家听到另一个版本,当地老人说造桥时,一块桥栏侧石老是安装不下,恰遇一和尚过路,造桥者求助于他,那和尚用手一按,侧石顺利放妥,并很安稳,疑是神人。为了纪念那个和尚的帮助,人们便把这口桥取为掌起桥,掌,拆解开来,即是尚和手两个字,意为和尚助一手之力,石桥得以顺利完工。据说新改建后的掌起桥两边护栏到头,是四个圆球,老桥亦是如此,似有和尚头之意。
4-2 可惜被改建拓宽,问之,说地处交通要道,因桥狭小常堵,无奈而改建。
4-3 08年冬至那天我们曾在此地行摄,正好遇到陈家老街的一场火灾,记忆犹深,那时,掌起桥还是老桥。
5-1 【狮子桥】
5-2
5-3
5-4 这边是吉吉利桥。看过桥联:吉吉吉终有吉,利利利无不利。很有意思。
5-5 另一边叫古新河桥。桥栏上的石狮和小象雕刻精美,可惜文革时敲掉一些,后来车祸又撞掉一些。
6-1 【三径桥】
6-2 桥的另一边叫古蒋家大桥。
7-1 【迎阳桥】
7-2 建于1930年,稍晚,用材,梅园石,鄞州鄞江出。
8、【正阳桥】
9、【大泽桥】
10、【雍穆桥】
11、无名,水泥桥面,底座老桥。
12-1 【永凝桥】 梅园石桥,桥名很有诗意,白话也可理解为一汪情深。永凝桥位于观海卫镇洞桥虞家村,南北走向,东距唐荔桥约100米,民国二十年(1931年)里人虞琴轩独资修造。永凝桥系单孔梁式石桥,桥长13米,跨径3.9米,桥面宽2.65米,南8级踏阶,北9级踏阶,桥体用条石砌筑,南北桥墩由长条石组合,东西栏板额题“永凝桥”,并有于佑任题款及印章。整个建筑简洁、朴素、坚固。
12-2 据传,永凝桥是当地乡绅富商虞琴轩的一大善举。虞氏一贯经商,因经营有方,“杭州忠德堂药店”、“宁波开元成钱庄”、“淹浦南北货元通行”都小有名气。在虞六十大寿之际,里人提请虞为乡里做一件善事,虞即刻应允出资五千大洋,同时附加一条件,即桥名必须由名家书写。于是,时任三浦乡乡长的虞瑞华请人求得国民党元老于佑任题写的“永凝桥”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