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运用体会

 圆宏养生馆 2010-11-02

提要:运用刺络放血法治疗实证、热证,或用于急救,只要辨证明确,使用本法得当,临床确效若桴鼓。     

关键词:辨证论治 刺络放血 实证 热证 急证
  笔者临床结合前辈的经验,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特介绍如下。
1 治疗方法
1·1 取穴及准备工作 辨证取穴,或取局部,或循经远取脉络显著者。选用不锈钢三棱针严格消毒,或放于70~75%酒精内浸泡30分钟以上。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一般不宜取坐位。施针前在(刺络处)局部皮肤用含2%碘酒的棉球进行消毒后,再用酒精棉球脱碘。
1·2 操作方法 根据病情和刺络放血部位的不同,三棱针刺法分为三种: (1)点刺法:适用于十宣、十二井穴及耳垂等处。针刺前,在预定针刺部位上下左右用左手拇、食指向针刺处推按,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继上法消毒后,以左手拇、食、中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用拇、食两指捏住针柄,中指指腹紧靠针身下端,针尖露出1~2分,或以拟刺深浅控制针尖部位的长短;对准已消毒的部位或穴位刺入,随即将针迅速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之出血少许。(2)散刺法:适用于局部病变如红肿热痛、瘀血、肿胀或顽癣等。根据欲刺部位大小不同,可刺多针,由病变外缘环形向中心点刺,以促使淤滞的瘀血或水肿得以消除,达到“宛陈则除之”、去瘀生新、通络活血的目的。(3)泻血法:适用于因瘀血、肿胀而疼痛范畴较大的病变。先用带子或橡皮管结扎在欲刺部位的上端(近心端),然后迅速消毒;针刺时左手拇指压在欲刺部位下端,右手持三棱针对准欲刺部位静脉,呈45度角刺入脉中(半分左右),迅速将针退出,使其流出少量血液。出血停止后用酒精棉球按压针孔,或视出血缓慢、量少时,可轻轻按压针孔周围或静脉上端,以助瘀血外出,毒邪得泻
2 临床运用举隅
2·1 顽固性头痛 李某,男, 45岁,文职干部, 1988年月16日就诊。左侧头痛反复发作10年,发病之初无明显诱因,头痛程度及发作次数呈渐进性加重、增多,由初期的每年2~3次增至10天左右一次。多年来屡经X线片脑电图、CT及血脂分析,均无异常。迭进去痛片、麦角咖啡因、丹参片等药而头痛不减。查:血压18·7/11KPa,左太阳穴血管暴张,身体健康,无其它不适。即取左太阳穴常规消毒后点刺放血约3ml,头痛即大减。一周后再点刺放血约3ml,疼痛全消,头痛未再发作。按:“首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杨继州《针灸大成》),凡五脏精华,六腑清气,皆上注于此,故有“百脉之皆归于头”(同书)之说。外感内伤,气滞血瘀,均可瘀滞窍络,从而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由此发生头痛太阳为经外奇穴,其下有颞浅动、静脉及三叉神经分支现代医学认为,头痛与血管、神经运动中枢功能失调有关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而引发头痛。太阳刺络放血,可达理气活血、疏通脑络、畅通血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而止头痛的目的。
2·2 高热 孙某,女, 21岁,在校大学生, 1993年8月日就诊。因发热1天,头痛身疼,恶寒无汗,鼻塞,咽痛而到我院急诊科就诊。查:体温39·5℃,听、叩心肺无异常,扁桃体红肿,舌红,苔黄,脉浮数。急诊留观,予青霉素输液降温及服用止痛剂等对症治疗,但高热不退,头痛难忍。即延针灸科会诊。笔者以为此属典型之“寒包火”证,当予解表清热。即取大椎穴,常规消毒后散刺10针以大号罐加于穴上,令出血约5ml,患者即感头痛缓解咽喉清利,次日即热退身轻,诸症悉去。按:本例属外感发热。大椎,属于督脉,也是督脉与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共七脉的交会穴。因其与手足各阳经的互通关系,可用于宣阳和阴,泄阳火的有余,泻胸中之热,故为清热解表、治疗发热病症的要穴。
2·3 急性结膜炎 王某,男, 19岁,工人。右眼红肿热痛,羞明难睁,热泪盈盈2天,于1990年3月12日来诊查:右眼睑水肿,结膜中度充血,分泌物多。点刺右太阳穴,加小号罐于穴上,令出血约2ml,当天水肿消散,目始能睁,次日红肿退尽痊愈。按:《玉龙歌》曰:“两眼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急性眼疾,多为外感风热,致经气阻滞,火郁不宣,血壅气滞而发病。而眼部的各种病变,无不与局部微循环障碍有关。在眼部近处的太阳穴刺络放血,能疏通眼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眼球及其附属组织的血液供应,以消除炎症,使眼疾得愈
2·4 中风急救 董某,男, 58岁, 1997年10月4日急诊酒后突然昏仆,手撒遗尿,喉中痰鸣,息粗目戴。查:血压28·7/14·7KPa。即取左侧尺泽、委中,以泻血各4060ml,施术后即继灸百会、涌泉各约半小时。灸后即能以单字“渴”、“水”表达意愿。全过程约两小时。施此开窍醒神术后当晚略能进食。右侧半身不遂,转入后遗症期继续治疗。按:急救此症,宜选尺泽、委中静脉怒张处放血,以开窍醒神,并求激活体内凝血机制。放血量应在100ml以上,量少无效。灸百会、涌泉,意在回阳固脱,扶助正气,调整阴阳,升清降浊以达开窍之目的。
2·5 痄腮 魏某,男, 12岁, 1993年4月27日就诊。双下颌肿痛1天多,发烧,全身不适,因咀嚼时疼痛而畏进食物。查:体温39℃,腮腺及颌下腺明显肿大,不能触摸,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取双耳垂及关冲、承浆。先捏摸揉按之以求局部充血,常规消毒后以小号三棱针点刺,轻挤压出血各15滴左右。放血后咀嚼痛即消失,能正常进食。隔天复诊时,体温降至正常,咀嚼不痛,触痛消失,以同样方法再治疗1次。第三次复诊时肿痛消失,亦无其它并发症。本例共治疗2次而愈。按:局部取耳垂,以直接消散壅肿;关冲是手少阳之井穴,为经气之所发,该经行至耳下绕耳后而至面部,“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有清热通络散瘀止痛之功;承浆是任脉的终止穴,该穴有调整涎腺之功能。三穴合用,共奏消肿止痛之功。
3 体 会
《素问·调经论》篇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外感、内伤均致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发生障碍,阴阳失衡,气滞血瘀,从而变生诸症。故《素问·血气形志》篇又指出:“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灵枢·九针十二原》更提出了“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并指出:有明显瘀血、肿胀等现象的可“泻之万全”。古人对刺络放血的丰富经验,前贤屡试不爽的实践证明:临床辨证不谬,选择治法得当,准备工作周全,操作胆大心细,三棱针刺络放血疗法确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消肿止痛的作用,对各种实证、热证、气滞血瘀、经络瘀滞、疼痛等病证确有效若桴鼓之功。运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疾病,一是要辨证清晰:虚寒之证、孕妇、产妇及有自发性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使用;二是要严格消毒,防止感染;三是虽经辨证适合使用刺络放血法,也要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解除患者的紧张、畏惧心理,即便如此,操作前若发现患者有面色发白、唇青、出汗等紧张现象时,要立即取消既定治疗方法而改用它法,切不可勉强刺络放血而变生它故;四是手法宜轻、浅、快,放血量一般不宜过多,以数滴至3ml为宜,即便对文中所列中风急救,也要在详辨的基础上慎之又慎,切不可用于缺血性(如脑栓塞)中风;五是本法不宜作为常规、长期治疗方法,急诊隔天一次,一般一周一次,治疗三次效仍不显,应考虑换用其它方法,以免延误治病时机,或同时考虑使用其它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