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斑穴,在 17 椎骨衕有红点,用针挑出血,治结核发斑。芑州按:民间对于结核发斑,即疫病毒血凝结于胸背间,发为一粒粒红点,挑刺出血,可以活血败毒,颇有效验(《福州民间针灸经验录》)。 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五胠俞背俞各一,适行至于血止(《内经 · 刺疟篇》)。 针灸拔罐治疗急性乳腺炎 1 、以患侧乳腺的背部对应点为针刺点。 2 、操作:先用碘酒、酒精棉球消毒,用三棱针或粗针头在对应点刺三下(刺到皮下),然后拔火罐,拔出少许血,约过 15 分钟取下火罐,再用酒精棉球盖针眼,用胶布固定 1 ~ 2 天即可(《卫生与健康报》)。 用穴位吸引器治疗严重妊娠恶阻 治疗 62 例, 40 例显效, 22 例好转,效果满意。穴位吸引器是特制的玻璃器,也可用小茶壶或胎头吸引器代替,壶嘴上套皮管,使用时将壶口放在中脘穴上,皮管的另一端接上吸引器或 50 毫升针筒,将壶内空气吸出,使之呈负压,随即弯曲皮管,用夹子夹紧,防止漏气;此时患者立即进食,食后 15 ~ 20 分钟放去负压,取下穴位吸引器,每次食前使用一次。有些患者使用 2 一 3 天后疗效有降低,可能是穴位疲劳所致,这时可加用针刺足三里或 75% 酒精灌耳(《上海中医药杂志》〕。 刺血治疗坐骨神经痛 100 例疗效分析 100 例中,痊愈 77 例,显效 10 例,好转 9 例,无效 4 例。下腰痛取穴:腰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下髎、环跳,每次 1 一 2 穴。下肢痛取穴:承扶、殷门、委中、委阳、阳交、悬钟、跗阳、丘墟、昆仑,每次 2 ~ 4 穴。第 1 次刺血出血量宜偏大,方能缓解疼痛,数穴总出血量 50 ~ 60 毫升,以后减为 10 一 30 毫升(《中医杂志》)。 急性乳腺炎防治的专题讨论 简易疗法有:外敷发酵面粉法,人工排乳垫棉压迫端托法,乳头风外治法(生肌故调敷)、内消简易方(橘核 30 克,甜酒 30 毫升,蒸馏水 200 毫升,文火浓缩至 100 毫升。 20 毫升 1 日 2 次),简易吸乳器,以及针刺少泽穴放血疗法《上海中医药杂志》)。 梅花针叩刺治疗乳少征 用梅花针叩刺,从天突穴开始,沿任脉叩打到鸠尾穴处,另从俞府穴沿足少阴肾经叩打到步廊穴处(《针灸处方集》)。 针桃红点治疟疾简介 针挑背部红点治疗疟疾,效果亦较满意。红点在患者背部任何部位都可以产生,但此点不高出皮肤表面,患疟时间短的颜色鲜红,时间长的变暗褐色。施术时找到红点后,局部进行消毒,以左手揪起红点处皮肤,右手持粗缝衣针将红点挑破,掘出点内白丝状物,挑断再挑,挑尽白丝,待点内流血为止(《江苏中医》)。 治腰痛夹脊至头,几几然,凡腰脚重痛,于此刺出血,久痼宿疹,亦皆立已(资生经),穴委中(普济方 · 针灸》)。 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 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内经 . 刺疟篇》)。 三棱点刺治疗乳腺炎 点刺的部位是第 5 - 7 胸推旁开 l.5 寸左右处,大多数病人此处可有形似丘疹、大小如粟粒状红色小点,若无此点,可找其压痛点。操作时,在患乳腺炎同侧背部反应点处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呈品字形点刺三针,然后在该部位上拔罐子,留罐 15 ~ 30 分钟,其治疗 50 例,疗效满意(《吉林中医药》)。 梅花针疗法治疗慢性气管炎 50 例临床疗效初步观察 用梅花针治疗慢性气管炎,也有一定的效果。如有的观察 50 例患者,近期控制 14 例,显效 13 例,好转 20 例,无效 3 例,有效率为 94% ,显效以上者占 54% 。咳、痰、喘主要症状见效平均时间为:咳 3.17 天。痰 3.24 天,喘 3.12 天(《新医药通讯》)。 拔火罐为主治疗慢性气管炎 穴位拔罐法:在有关穴位上拔火罐、水罐、竹罐、针药罐治疗慢性气管炎也有较好的疗效。常用穴位有大椎、大杼、风门、定喘、肺俞、心俞、中府、云门等,一般留罐 15 一 20 分钟,每次拔 4 - 6 罐, 6 一 15 天为一疗程,有效率为 85.2 ~ 95.8% ,显效以上者为 49.39 一 55.6% 。如观察 74 例患者,对止咳,祛痰疗效较好,近半数喘息型病人平喘作用明显, 70% 的病例在 5 天内主要症状开始改善(《江苏医药》)。 水罐疗法治疗慢性气管炎 479 例疗效分析 水罐的治疗效果与水罐液有关,在同一治疗点,对 28 例病人分两组,一组 16 例加用中药液,一组 12 例不加中药液,一疗程后两组疗效相差悬殊,以加中药液的疗效为好(《新医药学杂志》)。 竹管治疗一般用穴较多,治疗效果与火罐等相仿,还有先刺,然后在针刺部位拔火罐,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和急性扁桃体炎,皆有较好的效果(《针灸研究进展》)。 挑治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 在崇翼穴(第六颈椎棘突下崇骨穴旁 5 分)和喘息穴用三棱针挑刺, 3 ~ 5 天 l 次, 10 次为 l 疗程,治疗支气管哮喘 30 例,显效(治后哮喘停止,能参加劳动,至少一年未发作) 16 例,好转(治后哮端未完全停止,但病势减轻,复发次数减少,时有小发作者) 6 例,无明显改善者 8 例(《江苏医药》)。 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内经 · 刺腰痛论篇》)。 成骨:主治腰痛、鹳口疽、坐马痈等。针法;浅刺出血(《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乳汁不足,是指产后乳汁分泌量少,不能满足乳儿需要者。本病比较常见.一般可分为气血虚弱和肝郁气滞两型,针灸治疗效果较佳。取穴:足三里、合谷、乳根、少泽和膻中,食欲不振配中脘,失眠配三阴交。足三里和合谷穴只针不灸,膻中和乳根针灸并用,少泽点刺放血加灸。每日 1 次,留针 15 一 20 分钟, 7 次为 1 疗程(《针灸研究进展》)。 挑治法治疗急性乳腺炎 临床上采用挑治的方法,取背部第 4 ~ 10 胸椎旁开 5 寸处,左侧病挑右侧,右侧病排左侧。具体方法:在健则背部皮肤找皮下出血点,如无出血点,可摩擦皮肤,使其红晕,针挑最红处,以出血为度,进针 2 分深,一次挑 1 一 3 处即可(《赤脚医生杂志》)。 快速针刺加拔火罐治疗乳腺炎 针刺加拔火罐的方法也很有效,先在背部乳腺对应点上针刺,找到麻胀感以后快速出针,并立刻在针点上拔火罐,使之出血少许(《山西医药杂志》)。 针刺治疗百日咳 40 例均治愈(针 2 次者 2 3 例, 3 次考 15 例, 5 次者 2 例)。第 1 组取穴双肺俞及风门;第 2 组双少商及商阳;第 3 组双曲池及商丘。针刺第 1 组穴时,均采用轻刺激手法,捻转不留针,针后可拔火罐。针刺第 2 组穴时,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刺入约 0.5 分(如粟米状即可),以刺出血为度,刺时宜轻、浅、速,出血不宜过多。针刺第 3 组穴时,采用重刺激手法,捻转后不留针。以上均每日 1 次(《中国针灸》)。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肋支满,无积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项而已(内经 · 缪刺论篇》)。 支气管炎 皮肤针疗法:取穴:颈后部、颈前部、背部 l 一 4 胸椎两侧膀胱经、喉两侧。 割治疗法:取穴:手掌割治部位三四。 拔罐疗法;( 1 )火罐:在背部横膈以上,脊柱两侧拔瘀血性火罐,膏肓、肺俞多加闪罐拔之。( 2 )水罐: ① 罐液的配制:白芥子 30 克,细辛 30 克,玄胡 30 克,甘遂 9 克,共研为细未,置于 75% 酒精 500 毫升内,浸泡一周,过滤后即可使用。 ② 穴位选择:所用穴位分为三组。第一组,针定喘(左、右);第二组,肺俞(左、右);第三组,中喘(左、右)。 ③ 操作方法:将用过的青霉素或链霉素的小瓶底磨掉,即成小罐,每小罐内盛入水罐液 0 . 5 毫升,将装好罐液的小罐迅速垂直紧叩于穴位的皮肤上,不使罐液流出,然后用 20 毫升注射器,将针头垂直于瓶塞刺入,把瓶内空气抽出,构成负压,水罐即吸附于穴位上;局部皮肤被拔起一定高度后,将针头放出,待 20 ~ 30 分钟,罐内皮肤出现深红色的红晕,即可将小罐拔掉。每日选用一组穴位, 3 日轮回穴位一次,每个穴位轮回 5 次,共 15 次为一疗程。 支气管哮喘 皮肤针疗法:取穴:脊椎(胸 l 一腰 5 )、肩胛环、项棱、项侧、手拇指甲根,第 7 颈椎至第 12 胸椎旁开两横指处,前后肋间、侧颈部、颌下部、气管两旁。自上而下扣打。 割治疗法:取穴:手掌新冶部位三四、膻中、定喘。 拔罐疗法:拔火罐,取肺俞、膏肓,配合走罐沿脊柱两侧。拔水罐,取肺俞、咳嗽穴。 肺炎 三棱针疗法:取穴:大椎、十宣、尺泽、委中及井穴放血。 拔罐疗法:取穴:风门、肺俞、膏肓,或在肺部有湿性罗音处拔火罐,每日或间日一次。 急性单纯性胃炎 皮肤针疗法:取穴:叩打脊椎两侧,重点是第 8 胸椎至第 3 腰椎,下腹部及骶尾部。 拔罐疗法:取穴:中脘、天枢、脾俞、胃俞。先拔腹部穴,再拔背部穴。背部俞穴,还可用三棱针点刺后再拔罐。 急性肠炎 三棱针疗法:取穴:曲泽、委中。呕吐者,加金津玉液。此方适宜水泻脱水者。 水气罐疗法:取穴:腹侧,神阙左右旁开二横指,每侧拔一或两罐;神阙下每隔二横指拔 2 一 3 罐,止于曲骨穴;背侧,命门左右旁开二横指,由此向下连续拨 4 ~ 5 罐;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各拔一罐,每天治疗一次。 肾盂炎和肾盂肾炎 皮肤针疗法:取穴:脊椎两侧、腰骶、下腹部,大腿内侧。 水气罐疗法:取穴:腹部,神阙左右旁开 2 横指拔 2 罐,神阙下每隔二根指拔 2 ~ 3 罐;背部,命门左右旁开二横指拔 1 罐,由此穴向上向下隔 2 横指连拔 6 一 7 罐;下肢,足三里下二横指,三阴交上二横指拔 1 ~ 2 罐。 坐骨神经痛 皮肤针疗法:取穴:阿是穴、腰、臀、下肢足少阳、足太阳,足阳明经循行路线,刺后拔罐。 拔罐疗法:取穴:夹脊胸 2 一 5 、腰骶部痛点、下肢足太阳经、足少阳经、阿是穴。先用皮肤针叩刺出血,而后拔罐。 急性乳腺炎 皮肤针疗法。取穴:胸推 1 一 6 ,侧颈、下颌部、乳房四周。 挑治疗法:取穴:肩胛骨下部或脊柱两旁之不退色的瘀血点,用三棱针挑破瘀血点,使之出血少许。若背部瘀血点不明显,可在患侧膏肓穴上下各二横指处挑治。 水气罐疗法:取穴:患乳四周,呈环形拔罐。 白带 水气罐疗法;取穴与治法,腹侧以肚脐为标准,旁开两横指各拔一罐;脐下每隔两横指拔一罐;再以关元穴为标志,左右各旁开两横指各拔一罐;背侧以腰带印为标志,距中线两横指.两侧各拔一罐,依次向下,每侧再拔 4 ~ 5 罐;最后在足三里、三阴交穴各拔一罐(《实用针灸学》)。 治卒心痛汗出,穴大敦,刺出血立已(《普济方,针灸》)。 有小肠气去癖,膀胱气胁痛等疾,皆痛至心,宜审谛,不以执一而刺之,如汗出,刺大敦出血,立已(《普济方 · 针灸》)。 治胸支肋满、头目痈肿,穴陷谷,刺出血,立已(《普济方 · 针灸》)。 治不嗜食(资主经)刺然谷多见血,使人立饥(《普济方 · 针灸》)。 昆仑,委中放血治腰痛。腰痛不可忍,针昆仑及刺委中出血(《素问 · 病机气宜保命集》)。 五经纹:位于手五指掌侧,拇指之指节横纹一穴。食、中、无名、小指这近侧指节横纹四穴。左右计 10 穴。主治,五脏六腑气不和。针法;针刺一分,刺出黄白色液体(《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咳嗽:(风、寒、火、劳、痰、肺胀、湿)针曲池(出血立已)、前谷。面赤热咳支沟,多唾三里(《针灸聚英》)。 东垣日:脾胃虚弱、感湿成废,汗大泄,妨食,三里、气街以三棱针出血(《针灸聚英》)。 东垣日:脾胃虚弱,湿疹,汗泄,妨食,三里,气街出血、不愈,于上廉出血(《针灸聚英》)。 四中缝:位于手二、三、队五指掌侧近侧指节与中指节横纹中间点。左右计八穴。主治:百日咳。针法:刺出水液(《针灸经外奇穴图谱》)。 腰痛(气虚,血虚,肾病、风湿,湿热,瘀,寒气,滞),委中出血,灸肾俞、昆仑(《针灸聚英) 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 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或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 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刺阳明于行(骨字旁)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 足少明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 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目疏疏(目字旁)然,时遗溲,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郄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 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拆腰状,善恐;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 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刺之在郄阳筋之间,上郄数寸,衡居为二痏出血。 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己欲走,刺直阳之脉上三痏,在乔(足字旁)上郄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 腰痛扶脊而痛至头,几几然,目疏疏欲僵仆,刺足太阳郄中出血。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阳;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郄中出血(《内经 · 刺腰痛篇》)。
头颈部疾病的刺血验方
两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晴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 泻血疗法60个穴位详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