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江南丝竹中的扬琴

 韩韩快乐 2010-11-03
浅谈江南丝竹中的扬琴
戴丽
1
叶丽莉
2
(江西上饶职业学院江西上饶334100)
 ( 戴丽; 叶丽莉  大众文艺(理论)  2008-12-25  )
扬琴在中国民族器乐当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于十六世纪
末从西洋传入我国广东沿海地区。清代后期,民间器乐有所兴起,扬
琴逐渐被引进民间地方乐种的多样演奏形式中去,成为一件具有浓
郁中国特色的弹拨乐器,经过实践与积累,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
传统流派及地方风格。江南丝竹就是其中具有较大影响的流派。
江南丝竹的起源
在清咸丰庚申年(1860)《秘传鞠氏琵琶谱》的手抄本中
已载有《四合》一曲(据说此版本问世时间还要往上推溯很多
年)。据研究,《四合》这一套曲自成一系,现在流行的江南丝
竹八大曲中的《行街四合》、原版《三六》、《云庆》都与它有
不少曲调联系。另在公元1895年李芳圆编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
琵琶新谱》中附有《虞舜熏风曲》(俗名老八板)和《梅花三
弄》(俗名三落),这些曲谱与江南丝竹中相关曲目的旋律大致
相同。因此可以这样说,至少在清代1860年以前,江南丝竹乐曲
已在民间流行。
关于江南丝竹的历史溯源,也有人认为,明代嘉隆年间,
以魏良辅为首的戏曲音乐家们在太仓南码头创制昆曲水磨腔的同
时,以张野塘为中坚人物组成了规模完整的丝竹乐队,用工尺谱
演奏,由昆曲班社、堂名鼓手兼奏,后逐渐形成丝竹演奏的专职
班社。明万历末在吴中(苏州地区)形成了新的乐种"弦索",可
算是江南丝竹的前身。它与民俗活动密切结合,有着广泛的群众
基础,后正式定名为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的简介
江南丝竹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上海等地区,是由丝
竹、竹管乐器组合演奏的民间音乐。因乐队主要由一些丝竹类乐
器组成,故名。多在婚、丧、喜、庆或庙会等场合演奏,在这些
地区的城市和农村都很流行丝竹乐,但风格完全不同。城市丝竹
乐风格典雅华丽,加花较多,流传很广;而农村则常用锣鼓,气
氛热烈,风格简朴。
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一般为七、八人,少则三、五人,最少
两人。常用乐器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竹笛、箫、笙、
鼓、板、木鱼、铃等。它的乐队组合为:
“丝”——二胡、中胡、琵琶、三弦、扬琴、秦琴等;
“竹”——笛、箫、笙;
其它——板、板鼓、碰铃。
江南丝竹的音乐特点是轻、细、雅,即音调轻盈,风格细腻,
情调雅致。它的音乐结构主要有板式变化和曲牌连缀两种类型,
以板式变化手法最有特点。江南丝竹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演奏
风格精细,在合奏时各个乐器声部既富有个性而又互相和谐,支
声性复调织体写法很有特点。乐曲多来自于民间婚丧喜庆和庙会
活动的风俗音乐,有的是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古典曲牌。
江南丝竹传统的技法中有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奏、
嵌挡让路、即兴发挥等手法,并逐步形成"小、细、轻、雅"的风
格特色。这种技法和风格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谦让、协调创新
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丝竹乐来自民间,植根民间,简便易
行,适宜推广,有重要的民俗文化价值。江南丝竹曲目丰富,传
统乐曲有《中花六板》、《三六》、《行街》、《四合》和《云
庆》等。聂耳曾改《倒八板》为《金蛇狂舞》,很快风靡全国;
刘天华改编创作的《变体新水令》也早已成为乐坛名曲,在全国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江南丝竹中的扬琴
“丝竹扬琴”是在“江南丝竹”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作
为主要弹拨乐器于明末清初出现独奏曲。旋律优雅酣畅,风格细腻
优美,情绪轻快乐观,韵味隽永,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其常用
的演奏技法有:座音、衬音、加花、颤竹等等。由于江南丝竹的演
奏形式较广东音乐复杂,因而扬琴的演奏更加讲究圆润、悠扬。江
南丝竹扬琴也有其独特的演奏技法,江南丝竹乐旋律流畅、秀丽,节
奏平稳,因此也为扬琴演奏的润饰加花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江南丝
竹中的扬琴演奏经常使用“经过音”、“插入音”、“辅助音”和
“装饰音”等加花手法,主要技法有“八度双音”和“轮竹”。
在民间丝竹前辈中曾有这样的艺绝:“二胡一条线,笛子打打
点,洞箫进又出,琵琶筛筛匾,双清当板压,扬琴一捧烟。”此外,
还有“糯胡琴,细琵琶,脆笛子,暗扬琴”之说。江南丝竹扬琴被
称为“一捧烟”,“暗扬琴”,这是对江南丝竹扬琴演奏极为生动
和形象的描绘,主要是对扬琴音色的要求。由于江南丝竹并不突
出拉弦乐,而是继续沿用我国民间音乐以弹拨乐为主和箫笛穿插
的传统,利用扬琴其圆润悠扬,余音袅袅的音色特点来融合各种丝
竹乐器的音响。在江南丝竹中,对扬琴演奏的总的要求是击弦动
作不可过刚果猛,要求音色纯净、圆润、柔婉。在每个乐段,乐句
及乐汇之中,都有极为细微的力度起伏变化。
江南丝竹扬琴注重表现音乐的内涵,对作品的诠释精辟,对
作品在力度的细微处理上特别敏感,使音乐流畅、甜美、高贵,而
且感情含蓄。江南丝竹扬琴乐曲中十六分音符的串音和华彩的衬
音组成,使乐曲十分流畅,色彩秀美,这种色彩赋予了江南丝竹生
气勃勃、行云流水的效果。江南丝竹扬琴的演奏需要韵味轻重有
序,虚实相间。力度要顺势渐进,使乐曲抑扬起伏,柔和婉转。乐
曲中装饰音和长轮、弹轮的演奏,使曲调丰富活泼,优美波动,令
人心潮起伏。江南丝竹扬琴的演奏风格突出了轻巧、雅致、细腻
的江南丝竹的特点,乐曲如江南美女般清丽、委婉,令人赏心悦
目。扬琴演奏技法上使用的双音、衬音、座音、轮音、颤音、长
轮更加烘托和展现了江南丝竹的柔和、典雅,扬琴演奏的表现方
法上要求音色纯净、圆润、柔和、明亮。
扬琴传统乐曲中江南丝竹的代表作品有《弹词三六》,《欢
乐歌》。《弹词三六》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著名江南民间乐曲,原
为江南民间乐曲《梅花三弄》,与琴曲《梅花三弄》同名异曲。
《三六》可能是该曲第三段《三叠落梅》中《三落》的上海方言
谐音。乐谱早在1985年出版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
已有此曲的记载。曾以丝竹乐和奏形式在江南各地广泛流传,也
有以琵琶、三弦在评弹延长前作为“开场音乐”,故又有《弹词
三六》之称。经过整理改编后的扬琴独奏曲,曲调流畅优美,节奏
活泼明快,韵味清新隽永,具有浓郁的江南风格,由于吸收并发挥
了江南弹拨乐器的特色,它和丝竹乐合奏曲相比,另有同曲异工之
妙趣,颇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情致。全曲共
分十一小段,乐曲根据主题按回旋的结构而成,即每当新曲调出现
之后,接着又回到一个称为“合头”的曲调上合头段落在曲中反
复穿插出现五次。这种多次出现的“合头”结构,十分近似回旋
曲的主部,使乐曲在变化中取得统一,在统一中求得变化。演奏时
需要注意旋律的起伏,力度的变化和层次的分明,乐曲充满生气勃
勃,热气腾腾的情绪。
《欢乐歌》是根据流传的江南丝竹乐整理而成的。乐曲结构
是民族器乐传统中特有的一种倒装变奏曲式。前半段的中板,是
根据后半段快板主体加花变奏而成,曲调细腻,秀雅而流畅;后半
段则是快板主题,情绪欢快活泼而热烈。乐曲在渐次加快的进行
中,显示出层次不断推进,情绪不断高涨。在演奏上发挥了江南丝
竹润饰加花的特点,运用八度双音、衬音、花音、颤音、弹轮等
竹法,扩充了音区的变化与对比。此曲经过整理后结构更为集中
精炼,情绪也更加欢快热烈。
江南丝竹扬琴是我国扬琴艺术百花丛中一束绚丽的鲜花,它
有着浓郁独特的乡土芬芳。随着我国扬琴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只
要坚持不懈,努力的探索研究,勇于攀登,敢于革新,江南丝竹扬琴
的演奏艺术必将获得空前巨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远.中国扬琴传统流派比较研究.齐鲁艺苑.2004年3期
2.詹皖.扬琴传统乐曲的流派和欣赏.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1年12月
作者简介
1、戴丽;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007级音乐硕士;上饶职业技
术学院艺术系助教2、叶丽莉;上饶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助教
【摘要】对江南丝竹的形成,发展及江南丝竹中的扬琴等有关方面作了一些介绍。
【关键词】江南丝竹扬琴历史技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