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视“涨声一片”之下的民生痛感

 xiongmao007 2010-11-03
CPI不断走高之下,通胀预期日益明朗。面对物价不断上涨的压力,正视而不是无视物价“涨声一片”带来的民生痛感,才是驯服通胀首先应达成的共识。

  近来的经济生活中,“涨价”是最热门的词汇。从黄金,汽油到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从“蒜你狠”、“豆你玩”的单涨到各种农副产品的普涨,物价就像一副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涨价的东西越来越多。不久前出炉的统计数据显示,九月份CPI同比上涨了 3.6% ,不仅连续三个月突破了3% 的警戒线,更是创下了23个月以来的新高。

  CPI不断走高之下,通胀预期日益明朗。物价上涨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抑制通胀、平抑物价无疑应该成为官方和民间一致的追求,但近来一些官员和学者却不断表达不同的意见,类似“ 应该提高通货膨胀的警戒线”,“ 民众须忍受更高物价上涨率”,“涨价合乎市场规律,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的声音不断见诸报端,力挺涨价正常者众多,力陈影响民生者寥寥,在笔者看来,面对物价不断上涨的压力,正视而不是无视物价“涨声一片”带来的民生痛感,才是驯服通胀首先应达成的共识。

  毫无疑问,物价不断上涨,以固定收入过活的普通百姓生活水平会受影响。对于每日忙于生计的普通大众来说,也许对热钱涌入、人民币汇率、广义货币超发、游资炒作这些与通胀相关的宏大主题不那么了解,但花生油涨价、方便面瘦身、菜篮子里的东西越来越贵却是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现实。民生产品轮番涨价,而工资的增长速度却赶不上物价涨幅,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们只能紧衣缩食,精打细算地过日子。柴米油盐齐涨价,恩格尔系数反弹,实际生活水平必然会下降。而那些依靠社会保障兜底的低收入家庭日子想必会更难过,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天收入只有三元多的贫困人口尚有三千五百多万,而每天开支低于 1.25 美元的有两亿多人口,这些人对物价上涨的承受力更为脆弱,生活必需品的上涨会直接加重这些家庭的生活负担,其高物价带来的痛感也会更强烈。

  缓解高物价带来的民生之痛,老百姓只能开源节流,找找低价商品,当当“海囤”一族,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却有许多张牌可以打。在宏观层面上采取加息等货币政策收紧流动性,管理好通胀预期是应有之举,对各类炒高物价的游资也应坚决打击,而对电、水、天然气等酝酿涨价的公共服务,更要公布成本,严把价格听证关。 除此之外,还需要拿出真金白银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补贴。提高低保水平,多建慈善超市,发放消费券、实物补贴、 货币补贴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当然,有关方面首要的是能够设身处地为困难群众想一想,而不是说那些“要提高通胀忍受力”的“高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