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疖
疖是人体皮肤表面单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俗称“白头老”或“疔疮”,易发于头面、颈背、腋下、腹股沟、小腿及会阴等处。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诊断要点] 最初皮肤表面出现一红肿小硬结,伴有疼痛。若不及时治疗,小硬结会逐渐增大,中心部可出现黄白色脓头,逐渐变软、破溃,脓液排除后,疼痛缓解,硬结逐渐消失。 疖肿一般无全身症状。但发生在鼻、上唇周围(三角危险区)的疖,如处理不当 (挑刺、挤压等),可引起颅内感染,出现高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处理原则] 1.早期疖肿表面可涂用2.5%碘酒,也可用鱼石脂软膏或金黄散外敷。 2.有脓头者,可用70%~75%酒精消毒后,用镊子夹去脓头。 3.已形成脓肿有波动者,可切开引流。 4. 对鼻唇周围的疖肿严禁挤压,以防炎症扩散,导致颅内感染。 5.如怀疑有颅内感染者,应迅速转上级医院处理。 二、痈 痈是人体皮肤表面相邻的多个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俗称“搭背”或 “砍头疮”,易发于皮肤韧、厚处,如颈后、肩背部。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病与皮肤不洁、擦伤、机体抵抗力不足有关。 [诊断要点] 1.症状和体征 初期表面皮肤红肿,呈紫红色,与周围正常皮肤界限不清。中央部表面有多个黄白色的脓头,破溃后呈蜂窝状,不易愈合。患者局部疼痛明显,伴有高热,体温可达38.5°C以上。 2.辅助检查 因糖尿病患者易患此病,应查血糖、尿糖。 [处理原则] 1.早期全身应用抗生素,可用青霉素80万单位,2次/日,肌内注射;或头孢拉定500mg,3次/日,口服。 2.如患者有糖尿病,应积极治疗糖尿病。 3.脓肿已形成,应转到上级医院及时切开引流。 三、丹 毒 丹毒是皮内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常因局部皮肤损伤、溃疡及足癣而引起。多发生在面部及双下肢。 [诊断要点] 患者面部或小腿出现片状红斑,鲜红色,肿胀,局部皮肤温度明显升高。红斑形状不规则,边缘清楚,略高于皮肤。用手指按压红斑,红色迅速消失,抬起手指,红色又很快恢复。红肿区内可有小水疱,局部有烧灼样痛。患者常伴有头痛、怕冷、发热等全身症状。 [处理原则] 1.全身治疗 可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但需用药至症状控制后3~5天以上,以免复发。 2.抬高患肢。 3.局部外敷50%硫酸镁或4%硼酸水,2~3次/日。 4.下肢丹毒伴有足癣者,应积极治疗足癣,以防复发。 四、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 [诊断要点] 1.急性淋巴结炎 较轻的只是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并有轻压痛。多发生在颌下、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一般不用治疗,可自愈。较重的局部淋巴结明显肿大,并伴有红、肿、热、痛,也可有发热。如治疗不及时,可由急性淋巴结炎发展成脓肿。 2.浅表急性淋巴管炎 患者往往有外伤或皮肤感染,在伤口周围皮肤上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红线处有压痛,这种情况在双上肢或双下肢较为明显。患者可出现怕冷、发热、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处理原则] 1.应用抗生素。 2.如有皮肤外伤及感染(原发灶),应积极治疗。 3.急性淋巴结炎已形成脓肿的患者应及时转上级医院切开引流。 4.急性淋巴管炎局部可冷敷或用呋喃西林湿敷,2~3次/日。 五、皮下急性蜂窝织炎 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或肌间隙的蜂窝状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多 为乙型溶血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厌氧菌等。 [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 1.一般性皮下蜂窝织炎 ①患者可先有皮肤外伤或有手足部位的化脓性感染。 ②常有恶寒、发热和全身不适。③患处红肿、疼痛,红肿边缘界限不清楚,病变部位近侧淋巴结肿大。④病变加重时,皮肤可有水疱并变成褐色,可破溃出脓。患者体温增高或过低,还可有意识失常等症状。 2.新生儿皮下坏疽 ①病变多在背部、臀部等经常受压部位。②患儿发热、不进乳或昏睡。③初起皮肤发红、变硬,继而可出现水疱,皮肤变暗、变软,触之有浮动感。皮肤坏死时,可变成褐色或黑色,也可破溃流脓。 3.老年人皮下坏疽 ①常见于老年男性,与长时间洗热水澡并擦身,然后裸体躺在池边或长凳上休息有关。②患者寒战、发热,全身不适。③肢体受压部位皮肤红肿、疼痛,感觉迟钝,触之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4.颌下急性蜂窝织炎 ①多为小儿,感染来源于口腔或面部。②患儿高热,不能进食,呼吸急促。③颌下红、肿、热、痛。 5.产气皮下蜂窝织炎 ①皮肤有外伤史,产气细菌通过受伤部位进入皮下,引起感染。②初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③病情进展快,皮下可触及捻发音,并可破溃、流脓,脓液有恶臭味。④患者全身状态可很快恶化。 [处理原则] 1.早期需应用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效果较好。如疑有肠道细菌感染,可加用甲硝唑。 2.局部可用如意金黄散或玉露散外敷。 3.脓肿形成应及时转上级医院切开引流。 4.口底、颌下与颈部的蜂窝织炎应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六、破 伤 风 破伤风是一种与外伤有关的急性感染,一般发生在外伤后6~10天,也有在24小时内或数年后发病。破伤风还可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 [诊断要点] 1. 病史 患者有外伤或不洁生产史。 2.症状和体征 (1)最初表现为周身无力、头晕、头痛、咬食无力、舌根发硬。 (2)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肌肉持续性收缩,一般先出现张口困难、牙关紧闭;随后出现皱眉、口角下拉、咧嘴呈“苦笑”面容;然后出现颈项及腹部肌肉痉挛,头向后仰腰向前凸,四肢向后伸,形如一张“弓”,称“角弓反张”;最后出现呼吸肌、膈肌痉挛,导致呼吸困难,患者可窒息死亡。 (3)轻微的刺激,如声音、光线、接触、饮水都可引起上述肌肉痉挛症状发作。 (4)患者在发作时神志清楚,表情极为痛苦。 (5)新生儿无上述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不能啼哭,不吃奶,不爱动,压舌板放入口中越压越紧,呼吸弱,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注意本病需与流行性脑膜炎、癔症、手足搐搦症、狂犬病相鉴别。 [处理原则] 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很高,所以重在预防。 1.预防措施 ①外伤后要认真正确地清创伤口,并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单位。②接生、人工流产要按无菌要求操作。③新生儿要按照要求进行免疫接种(百白破)。 2.治疗原则 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包括清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当疑为破伤风时,应迅速转送患者到二级医院治疗。在转送途中要注意:①保持患者安静,控制痉挛,可用苯巴比妥钠0.1g,肌内注射。②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③妥善看护好患者,防止发作时摔伤或骨折。 七、急性甲沟炎 急性甲沟炎是发生在甲沟皮下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因甲沟旁刺伤、撕脱“倒刺”引起。 [诊断要点] 1.症状 指(趾)甲沟旁皮下组织发红、肿胀、疼痛,一般无全身症状。红肿可在1~2天后自行消退,病变也可进一步发展,局部出现脓点,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可蔓延到甲根部及对侧甲沟,形成一个半环形的脓肿。脓肿还可蔓延到甲下,形成甲下脓仲,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指(趾)骨骨髓炎。 2.体征 甲沟旁红肿,有明显压痛。当形成脓肿时,局部可有波动感。形成甲下脓肿时,则发生指(趾)甲与甲床分离,按压指(趾)甲,有漂浮感。 [处理原则] 1.初期可在局部涂抹2.5%碘酒。 2.如已形成脓肿,应切开引流。 3.如形成甲下脓肿,应拔除指(趾)甲。 八、脓 肿 急性化脓性感染时,病变组织坏死、液化,形成脓液积聚,并有一完整壁包裹,称为脓肿。 [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 1.浅表脓肿 全身症状不明显。局部红肿、热痛,表面隆起,有明显压痛,隆起处按压有波动感。 2.深部脓肿 全身反应较重,可胃寒、发热、乏力。局部红肿不明显,也没有波动感。但局部疼痛有压痛,疼痛区可出现凹陷性水肿,在此处穿刺,可抽出脓液。如果抽不出脓液,可通过B超检查诊断。 3.结核性脓肿 患者常有骨与关节结核的病史,可有午后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精神差等症状。本病病程长,病情发展慢,脓肿区可有波动感,但无红、肿、热、痛,所以称为“寒性脓肿”。 [处理原则] 1.脓肿未形成之前,可应用抗生素。 2.如脓肿已形成,应及时转上级医院切开引流。 3.结核性脓肿还应转专科医院,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 (陈志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