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穷人不消费就是吝啬鬼?

 kairry 2010-11-04
    几天前,受天津电视台滨海频道高端谈话节目《先行一步》的邀请,我和几位学者围绕“消费还是储蓄”这个热门话题进行了讨论。众所周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已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个首要课题。所以,公众很关心,现场显得也很热烈。
    节目开场无甚新意。坐在观众席的两位来自天津师范大学的女生演绎了一个令人熟悉的场景:戴着美国老太太面具的女生说:我一生都在欠钱,直到去世前才把房贷还清,但我住了一辈子好房子。戴着中国老太太面具的女生作了如下真情告白:我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钱,直到临终前才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没住几天就告别人间了。
    这代表东西方两种不同消费观。但立足2008年的时代背景,美国老太太肯定牛不起来了,不定在哪躲债或被债主逼急了直接跳楼也未可知。但那是奥巴马总统操心的事,暂不多言。
    由于苦哈哈存钱的中国老太太在中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又对于扩大内需至关重要,故有必要认真加以探究。
    现场泾渭分明。两位收入不菲的学者挺美国老太太。两位收入明显不如他们的媒体人(包括我)挺中国老太太。也许我们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但我们必须代表大多数公众的利益——这是媒体人的职业道德底线。
    面对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阶层分化,不知谁发明了一句伟大的话:屁股决定脑袋。
    目前,围绕扩大内需,相对富裕的少数人群觉得这是最好的投资消费年代,因为全球经济不景气,股票不断跌破发行价,商品不断跌破出厂价,现在是全面抄底的好机会。的确很动听,但很遗憾,他们不是消费的主体,因为以他们的收入状况,过去能花钱,现在能花钱,将来也能花钱,不是扩大内需的主体增量。在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效果不明显时,部分先富起来的精英将矛头逐渐瞄准了沉默的大多数——埋头存钱、冷眼旁观的穷人,从其观念的滞后、行为的保守、眼界的狭隘等入手进行抨击,并给存钱的穷人贴上了这样一个令人愤怒的标签:“吝啬鬼持币观望。”而且甚为流行。
    必须提醒精英们一点:穷人尽管没钱,但智商、财商并不低。首先,仅就储蓄而言,需要说明这样一个真相:如果将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排除,单独考察居民储蓄的话,总体是下降的,下降的原因除了CPI这个因素外,就是居民收入增长幅度没有赶上GDP和财政收入快速上升的脚步。比如7.4亿农民2007年人均纯收入仅有可怜的4400多元,故有了“一年跨过温饱关,30年未达小康线”的形象比喻。除此之外,穷人税赋过重(比如个人所得税70%来自工薪族),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也是制约他们消费的重要因素。
    在改革开放30年中快速成长起来的中产阶层本来有希望充当扩大内需的主力军,但2007年以来的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使他们中相当一批人“一夜回到解放前”,消费能力整体大打折扣。
    所以,不要忙着将不敢花钱的穷人定位为可怜的存钱吝啬鬼。谁不知道花钱爽呀?但他们有钱花吗?花得起吗?因此,当务之急要为扩大内需的主体——穷人创造一个花钱的前提。
    在这方面,我们看到了中央政府近期所做的真诚努力。最大的亮点当属国家财政决定投入4万亿刺激经济增长计划。此计划核心有两点:一是通过积极财政政策,以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健康快速增长,为企业整体创新、升级廓清航道,进而带动劳动者素质的全面升级,为他们收入的持续增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要加大民生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完善国家福利制度,解除公众消费的后顾之忧。据保守估计,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1元钱,居民消费可增加10元钱。
    当然,这一系列体现“穷人经济学”的良策真正落实到位还需要一个过程。但至少会让所谓的“吝啬鬼”有了一个良好的提升收入和大胆消费的预期。

    对于穷人而言,树立消费的信心也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