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K线与均线的互动...

 无疆zg 2010-11-05

K线与均线的互动

界面后,先用鼠标点击界面,然后输入MA,再敲一下回车键,就会看到K线的周围环绕着一些颜色不同的曲线,这些平滑移动曲线就是均线,表示不同时间周期的的平均价格,不同颜色表示时间周期的数值,在界面的左上角,一般用不同颜色写有MA5、MA10、MA20、MA30、MA60等,表示平均数值的算法规则,如果K线处于分钟级别,MA5字体颜色对应的曲线则表示5分钟的平均移动价格,MA10字体对应的曲线则表示10分钟的平均移动价格,其余可以类推;如果K线周期对应的是小时级别、日级别、星期级别、月级别,MA5字体颜色对应的曲线则表示5小时、5天、5周、5个月的价格平均移动曲线,MA10、MA20等对应的曲线可以类推。均线的意义在于,一些技术派认为,股市上升或者下降往往需要以这些均线为支撑。比如所谓跌破5日线就出,然后等待看10日线能否支撑得住,这些方法虽然也有些道理,但要知道,这些点位的价值,更在于是一种心理上的期待,在实际交易中,力量大的一方或者几方如果形成共识,往往可以利用这些心理期待来高价出货或者低价抢筹。所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因而对这些所谓的均线交易规则,不可有过分的期待,重要的是要分析成交量和买卖力度。

  用均线指导操作,还有一些常见的方法,比如不同周期级别均线同时转向意味着要发生较大反转,但这种方法往往滞后于市场,比如在2007年10月中旬,上证指数从6124点下行,这时5日均线开始反转向下,但20日和30日均线到11月才开始反转向下,如果你到此时才离场,上证指数已经下跌了400点,如果在震荡市,这种方法的价值也就更有限了,当然,在大牛市或者大熊市,用这种方法还是可以增加自己对于趋势判断的信心。比如2008年1月以后,5日均线、10日均线、20日均线、30日均线同时向下,直到2008年5月才出现一次短暂的反转,下一次出现的时间则是2008年的11月,那时股指在1600点左右,在不同周期均线同时间向下的情况下,一般就不要轻易重仓入场了。
 
      如何弥补均线系统滞后交易时机的缺点呢?在实际操作中,均线系统的滞后性,可以用K线系统的敏锐性来弥补,K线系统的过于灵活,可以结合均线系统的稳定性来思考,这样操作往往更为灵活、及时、准确。
 
      我们可以把下跌分为牛市反转和熊市反弹后下行两种,牛市反转,往往以K线加速上升远离均线,然后突然出现巨量成交的阴性K线,重回均线附近或者向均线下方行进,这是典型的拉高出货手法, 2007年9月27日~10月16日和2008年的7月17日~7月28日这两段时间都属于这种情况,股市加速上升,K线加速远离均线向上蹿,往往是危险的前兆。当然这时也没必要着急逃离,等出现大的放量下行时候再离场,往往可以使利润最大化。熊市反弹后下行则相反,这时K线往往是弱阳,与均线贴着,均线向上倾斜角度也不大,这时往往会接着下跌。2007年下跌进程中的反弹大多属于如此。至于怎么运用均线和K线的关系来判断熊市反转和牛市短暂下行后的上攻,自然是相反的道理,大家可以去思考和总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