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进入旅馆,吸引我的首先是门楣上的横幅“天黑了,找旅馆住下,听戏。”入耳即是一曲苏州评弹,唱的抑扬顿挫,韵味十足,无端地让人沉浸在旅馆营造的氛围里,挪动不了脚步,于是找了个位置坐下,想听一出独特的“地方戏”!
这家旅馆隐藏在深巷里,如果不是无意间路过,也许此刻不会有这些感触和惊喜。
“春睡美”,旅馆的名字更是独自,春应该是透着喜悦和希望的,它让人联想到破土而出的种子,经过一个冬季的沉寂,在泥土里蠢蠢欲动,想要冲破世俗和黑暗,迎接光明的到来;睡,是一种良好的状态,在朦胧里透着一些内涵,用梦想的翅膀,翱翔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里,无关风月或其他;美,更是自然而随性的,它凸显在人的生命里,思想里,甚至是骨髓里,灵魂中。我一下子被这个名字击中了,它竟然给人俗而不媚,雅而不艳的感觉。
安心坐下,倒杯绿茶,细品。旅馆装修简单却不失传统,怀旧的气息颓靡而骨感,“桌椅窗户”都是原汁原味的,就连墙上的几张漫画皆是秒趣横生而不失韵味,我不禁讶异于老板的巧妙心思。
住店的客人似乎不少,一张八仙桌,几把木凳子,客人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喝茶,拉拉家常。留心观察这些客人,只见他们来去皆从容自如,言谈举止睿智而幽默,当然也不凡粗犷不羁之人。
我是冒昧闯入,因此除了感受这家旅店的氛围,更多的是用心聆听。苏州评弹唱的绵长而柔润,旅客们的谈兴正浓,细听之才发觉这些人竟然拉的不是家常里短,而是文学,这让我不得不肃然起敬了。对于文学这两个字,我向来是怀着崇敬之心,素来爱的深切,没有想到无意邂逅的这个旅馆里,还隐藏着这么多的高手,此刻内心的感受只能够用喜悦和快乐来形容了。
于是,起身,再次叩门,登记,放下行李,准备住下。不为别的,只因为这家旅馆独特,各味,却素朴入心,就像那张挂在正门上的画:巷子悠长,灯光昏暗,有个旅人孤独地行走着,但是却走的从容,散淡,因为他知道前面不远的地方就有家旅馆,在迎接着他的到来。
夜深了,可是旅客们却丝毫没有懈怠,谈兴越浓。席间细听之才发觉,原来文字,诗歌可以和吃饭,睡觉一样随性,散漫,但是却必不可少,离不开,也抛不掉。顷刻间,我忽然明白,有些人情愿一辈子背负懒汉的骂名,整天在纸上谈兵,划地为牢,为的不就是心里一直坚持的那一点点理想么?
艺术,生命,吃饭,睡觉,究竟哪个更重要?或许住进“春睡美”旅馆,你才能够慢慢找到想要的答案。
其实我所写的旅馆,是诗歌里一种新的表达模式--“旅馆主义”。这是诗人曾曙光2009年2月客居安徽太湖期间创立并发起的一场新诗运动。它的精彩之处在于表达的方式是东方思维下的中华文化状态,倡导“懒散的、方外的、充满春意的、喜洋洋的”语言表述姿态。
初接触这种表达模式,让我觉得很有新意。懒散虽然是许多人的生活状态,可是却是行文的忌讳,因为在很多人眼里积极,向上,坚定果敢的文字风格才是精神而饱满的,所以行文标榜里硬性的思维占了很大的空间,很多作品缺乏一种轻松,自由的状态。
在“旅馆主义”思维模式里,却是打破了这样的规矩,不讲究条条例例,让写作进入到一种松散而自由的境界,让文字没有刻意的雕琢,回归自然和素朴的原始面貌。
所以这我的眼里这样的懒其实正是一种喜悦而锐意的进取,艺术被赋予一份新的内涵和解说,独到而超脱。这是独自的精神状态,超脱常人的思维范畴,在混沌的世界里寻找的一种新颖的突破口。
或许,这种模式对于文学创作或者其他任何的艺术,都是彰显生命力的象征,也是值得推崇和欣喜的,因为它恰恰是喜欢艺术的人们想追求的一种精神层面,那就是超越自我!
其实在文学创作领域里,做到超越自我应该是最高的境界,也许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艺术需要新的创作,新的思维和模式,所以打破陈旧的条条框框,进入全新的方式和自然境界,将是艺术生命领域绽放的一朵花开,肆意而芬芳。
喜欢这样懒散而真实的表达模式,这不单单是因为文学需要创新,更是因为这充满春意盎然的精神后花园里,种植着许多超脱世俗的花朵,野草,这些花花草草,用自己的热情和果敢抒写生命里的点点滴滴,率性,执意,胆大,却淳朴的那么可爱和善良。
此刻,如果你也无意路过,或者喜欢这家旅馆,喜欢这样的一种表达模式,那么不用徘徊,请走进去,喝杯茶,然后好好听一曲苏州评弹,感受这里独特的风味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