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给高校的钱进了谁的腰包?

 黑牛姑娘 2010-11-06

  

   

    开栏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国家给高校的钱进了谁的腰包?

  背景: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10月30日在南京出席一场论坛活动时指出,目前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不足,国家对这方面的教育投入过低,应当一方面提高教师工资,并在此基础上严格限制教师“不务正业”创收牟利。

  东方早报发表郑渝川的文章:“根叔”所言高校教师工资过低,实际上真正过低、得不到项目或课题或奖金或政府补贴的,通常是青年教师——离奇的是,他(她)们收入过低的情况,常常被教育部门官员和大学校长们拿来作为鼓呼改善教师待遇处境的理由,但等到经费拨付后的分配环节,却照常按照“锦上添花”的模式,奖给、补贴给了身兼行政职务和学术高职称的领导们,以及有无数个项目、课题、政府补贴等渠道的博导硕导们。也因为这方面因素,倒逼青年教师们不仅要学会应付工作、课外创收,而且要想尽办法,模仿前辈们的晋升之路,不断产出可以获评职称、于实践没有实际意义的学术论文。所谓政府重视人才、教育和知识的另一种体现,就是筹措大笔资金以及配套住房,以国内一流、二流高校名义全球公开招募“高层次人才”。这也正是高校青年教师们愤愤不平的地方,有关部门和校方对他们的住房等诉求不闻不问,甚至托说经费不足,却能够很慷慨很热情地满世界“挖人”。实在在国外挖不了的,就以丰厚得过了头的待遇,吸引院士等领军人才前来,不能调来的,兼个职也好,奖金啊、住房啊,绝不会拖欠。将上面各段的情况归总到一起,可以发现,“根叔”所言教师工资过低等问题,除了政府投入待提高的原因外,更应该归结于现行教育和科研体制扭曲的资源分配关系,以及有关部门、地方和高校在引进、培养人才问题上只重名头和数字的“叶公好龙”做法。这一切光靠政府多拨钱,是无法得以解决的,甚至不妨说,还将激化高校和科研机构内部不同收入人群之间的矛盾,使无法靠项目、课题、补贴过上体面日子的教师更积极地投身创收。

  小蒋随想:高校里也有贫富分化。一些人虽然戴着学术带头人的高帽,却掩饰不了学术老板的本质,这种人以自己的声望、地位申请大笔的科研经费,转手就可以雇来一帮博士、硕士、普通教师为其打工。在经费划分的问题上,自然是老板吃肉,打工仔喝汤。如果打工仔不满意,可能连汤也没得喝,谁叫打工的没名气,老板有名气,打工的申请不来课题经费,老板手里有一堆资源人脉呢。获得的任何成果,第一署名人一定是学术老板,其他人可能只是“省略号”与“等等”。由此,学术老板可以不断进行“科研经济”的循环。经过N年的卖命,个别打工者或许可以“媳妇熬成婆”,成为新一代的老板,但其只会遵循前辈的足迹,而不会将自己的胜利果实拱手让众人分享。另一方面,所谓“高校教师的工资待遇不足”,那么怎样才算足?足与不足永远是相对的,在社会分配普遍不公的情况下,这个度没法掌握。人们都希望涨薪,但是,仅仅给公务员、拿国家拨款的单位涨钱,其他群体的心理难说平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