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目

 榆杨 2010-11-06

豆目简介
  
       
    

  豆目(蝶形花目)(Fabales), 木本或草本。常有根瘤。单叶或复叶,互生,有托叶,叶枕发达。花两性,5基数;花萼5,结合;花瓣5,辐射对称至两侧对称;雄蕊多数至定数,常10个,往往成两体;雌蕊1心皮1室,含多数胚珠。荚果。种子无胚乳。染色体X=5~14。

  本目植物依据花的形状及花瓣排列的方式。可分为3个科:含羞草科,苏木科(云实科),碟形花科。约670余属,180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有160余属,1550余种,全国均产。
 

一、豆目的识别要点

  1、木本或草本;具根瘤;

  2、叶互生,具托叶;

  3、花五基数;雄蕊常10,心皮1;

  4、荚果。
 

二、含羞草科 Mimosaceae

  羽状复叶;花冠辐射对称;多为头花序;花瓣镊合状排列;雄蕊多数,花丝长,常超出花冠,分离。
 

三、苏木科 Caesalpiniaceae

  羽状复叶,单叶;花冠两则对称,稀近对称;雄蕊10;分离。
 

四、蝶形花科 Fabaceae

  复叶,稀单叶;花冠两则对称;蝶形,雄蕊(9)+1或分离或基部联合。
 

  许多分类学家曾将含羞草科、苏木科、蝶形花科3科作亚科处理,放在豆科(Leguminos-ae)中,置于蔷薇目下。不论哪一种处理,都承认这3个科或亚科是1个以荚果联系起来的自然群,克朗奎斯特倾向于按照被子植物分科的习惯界限,处理成3个科,就像十字花科与白花菜科;伞形科(Apiaceae)与五加科;夹竹桃科与萝藦科等亲缘关系密切的类群各自独立为科一样。

  本目的演化趋势是雄蕊群由不定数到定数,由分离到结合,花冠由整齐趋向不整齐。

  豆目的化石发现甚早,含羞草科发现于白垩纪和第三纪的北美洲和欧洲,苏木科亦见于上白垩纪的非洲,蝶形花科的黄檀属(Dalbergia)见于上白垩纪的格陵兰,由此可见,豆目的3个科,在上白垩纪已分化出来,第三纪以后科、属不断加多,如决明属、槐属、刺槐属、紫荆属、围涎树属(Pithecellobium)、皂荚属、香槐属(Cladrastis)等,皆为木本类型,以后又逐渐演化出草本类型,如甘草属,藊豆属、苜蓿属。目前热带豆科仍以木本的含羞草科和苏木科为主,而温带地区则以草本的蝶形花科为主。

  豆目起源于蔷薇科的梅亚科,或者和梅亚科有一共同的祖先。由单一的心皮演化为荚果,但还保留着结合的萼筒、发达的托叶和5基数、轮状排列的花。在含羞草科中,花为辐射对称,雄蕊多数、分离,但已有一定的分化,如雄蕊有时定数,有一定的结合;在苏木科,受昆虫传粉的选择,其雄蕊变为不整齐,花瓣开始有分化,终于形成紫荆属那样的假蝶形花冠,但旗瓣隐于内方,雄蕊仍分离。蝶形花冠是进一步向虫媒方向演化的结果:旗瓣的作用加强了,大而显著,突出于外上方,龙骨瓣也结合,使雌、雄蕊往往当昆虫到达时才露出,雄蕊也以(9)与1,(5)与(5),或成单体方式结合,花瓣的曲屈和胼胝体的存在,使它能在承受昆虫压力变形以后,回复到原来的位置。荚果的胚珠有多数,也有少数,甚至简化到1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