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那个公司不是正好需要一个懂财务的证券销售顾问;
如果,他们没有找到他;
如果,他不是突然有了想要冒一点险的念头;
又或者,他再多那么一点点犹豫。
那么今天,也许他仍然不过是个重复做着单一账目,固定拿着每月6000元工资的国企会计。
但是,现在他已经拥有40万年薪,有不断增值的投资和可以预见的让人羡慕的下一个目标。
其实,有时候所谓“创造奇迹”只不过是一念之间的事情。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有个朋友,上海财大毕业,在一家大型国企做会计。每次他来找我的时候都眉飞色舞地给我描述他用尽想像为自己设想的很多年后锦衣玉食的生活:宽敞的大房子,名贵的车子,漂亮的妻子以及花不完的银子。然后,他就会往沙发椅背上一靠,闭上眼长叹一口气说:“其实,我最大的梦想不过是在50岁的时候,可以不用辛苦工作就能每个月拿到一笔丰厚的收入。如此而已。”
每到这个时候,他就会突然变得沮丧起来。
“可是,我现在还只是个小职员,每天重复地做着同样的事情,不多一点也不会少一点,就像我工资卡上固定不变的‘6000’一样。”
第一笔账:收入6000元的尴尬
直到有一天,他很认真地看着我说:“你说,我是不是永远都不可能达到我的梦想?”
于是,那天下午我为他算了第一笔账。
你目前每个月的收入是6000元,你觉得在近几年有升职或者大幅度加薪的可能吗?
他想了想,摇了摇头。
那么,再来计算一下你的开支。你每个月需要为购房贷款开支2000元,支付车子的各种琐碎的费用大约1000元,基本的生活费用1000元。也就是说,你不能有额外的支出,其中包括不能有大数额的购物,不能经常和朋友去高消费的地方聚会应酬,不能在假期做哪怕是小小的旅行计划,甚至不能生病,因为看病的花费必然会超过预估的开销。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你每个月能省下来2000元。累计一年下来,就是24000元,存20年,你将拥有40多万的积蓄。当然,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你没有孩子需要抚养,赡养老人,基本上来说这笔钱是不够的。
假设,这个时候你考虑到要为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生活着想,所以你买了一份养老保险,等到你无法工作的时候,每个月能拿到不足2000元的基本生活保障。除此之外,你的全部资产就是多年按揭下来的一套房子、一辆车子和一个辛苦培养出来的孩子。
但是,惟一可以放心的是,虽然你一直都不太富裕,但是也不会太贫穷。
看到这份账单,他垂头丧气地离开了我的办公室。
第二笔账:从月薪6000元到年薪15万的增值
半个月后,他来找我,告诉我说有一家证券公司给了他一个销售顾问的工作,为投资者推荐有升值价值的股票。但是,他看起来却有些犹豫不决。
“这个工作固然是很具诱惑,因为如果我能有足够的说服力让更多的人选择我为他们做的推荐,我将能拿到比原来翻倍的薪水。可问题是,如果我没有赢得更多顾客,那么我仅仅能保住可怜的基本工资3000元。更严重的是,我很有可能会因此而失去工作。这似乎太冒险了,至少现在我完全不必担忧自己有一天会失业。”
这样,我又为他算了第二笔账。
在经济学上用来选择正确决策的铁定律就是,以最小的风险来获得最大的收益。那么,我们把现有的固定6000元的工资水平作为基准,两种选择的可能性各占50%,无偏向性。
第一种选择:安于现状。它的风险系数为零,因为这个国企基本上没有倒闭的可能,而基于他出色的工作能力也没有被“炒鱿鱼”的可能。稳定保持的6000元基准的工资能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而有缓慢的增长,大约可能在20年后达到800010000元。
第二种选择:跳槽,转型成为市场竞争下的销售人员。成功失败几率各占一半,也就是50%的风险系数。与此同时,翻倍的工资意味着100%的增值,甚至更高,因为这部分的收入已经完全取决于你的工作业绩。换句话说,也就是以50%或者更小的风险换取100%甚至更高的增值。
“最后,你需要两件东西:一份全面准确的自我评估和一点点承担风险的的勇气。”
在我说完这句话之后,我的这个朋友一句话也没有说就离开了。
直到几年后的某一天,我突然地收到他发过来的E-mail
陈先生:
还记得你给我算过的两笔账,还有那个我不止一次向你提及的长久困扰我的梦想吗?请原谅我不得不用冗长的语句来叙述一些看起来细微的变化,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原来一次谈话可以用这样颠覆式的方式改变一个人的生活。
如你所言,我用了几天时间为自己做了一个能力评估,我是财务专业毕业,拥有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专业敏感度,如果说缺乏的是操作经验和推荐尺度的把控的话,我愿意把赌注押在自身对新事物新环境的适应接受能力上。所以我辞去了工作,去了那个证券公司成为了一个销售顾问。
你相信吗,我在第三年的时候就已经拿到了15万年薪,比原来整整翻了一倍多。我想大概是因为担心会拿不到6000的出发基准,就拼命工作的缘故吧。之前财务工作累积的经验也给了很大的帮助,我会比别人更留意财务报表中的一些细微的调整和差别,现在在这个行业里我已经有很好的信誉。
看来,那个梦想也许不完全是白日梦。
你说呢?
某某上
第三笔账:30万的理财投资
很快,我听说他又能买了房子,在市区中心很好的地段;听说他准备过几年再买另一套新房;听说他还在咨询更稳妥同时收效更快的投资方式。我想,他应该快来找我算第三笔账了。
果然几个月后,他再次找到了我,当然不是为发财,而是为了理财。这个时候他已经拥有了30万的年薪,以及购置不久的一套房子。
“我考虑了很久,如果按照现在的收入,在我50岁的时候是完全可能拥有一笔可观的积蓄,可是一旦我停止工作,那么我就只能靠积蓄来生活了,这并不是我的初衷。记得我给你说过的吗,我要的是不用工作也能每个月拿到可观的收入,是收入,而不是有足够的积蓄可以花费。所以,我决定要趁现在做一些投资,转移我所承担的风险。”
相对上几次,这一笔账,显然算是更轻松愉快,不管是他还是我。
从经济实力来说,他如今已拥有了稳定的客户,收入基本稳定在一年30万左右,除去各类开支,每年约结余15万左右。按照上海的房价,每5年买一套房子作为资产风险的转移应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大约在5年之后,就会慢慢看到投资回报。
第四笔账:50岁的时候
到我落笔叙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他已经购置了三套房子,并且慢慢开始有了预期的收益。而对我,一个投资理财顾问来说,其实同样是用了50%的风险来换取实现我自己梦想的可能性。当从现在的结果来看,让人欣喜。
不过,我更希望能在某一天为他再算这样一些笔账:
你的现有资产为n套房子,增值幅度为x%,按照现在的市场供需,它们的收益大约占到你总收入的50%。如果你不想继续追加投资,仅凭现有的资产增值就完全能满足你的各种物质需求,并且在很多年内将保持其收益率。
因为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梦想,也是我的。
首席顾问的评语
原始资本的积累
大家在资本原始积累的时候,都是比较辛苦的,如果是打工一族的话,前10年的储蓄要花在购房、结婚的事情上,一般都没有太多剩余的资金留下来。
人生的工作时候,大概有25年至35年之间,人生的黄金时段应该是30岁至45岁之间,是最容易有较多储蓄的。
45岁之后,工作有可能有变更,收入相对会减少。到55岁之后,慢慢就再没有工作收入。
人生的支出离峰期,大致有四个阶段:
30岁:结婚购房
40岁:投资
50岁:孩子念大学的费用
60岁:医疗费、退休金
大部分人在30岁至50岁之间,都能积累到原始的资本,积累原始资本后,便要懂得另一种技能。
打工一族的发财秘决
★第一步:提高收入,工作有提成收入。
★第二步:转移风险,买适量的保险。
★第三步:40岁前供满房贷。
★第四步:每两年作一次重要的投资,回报要高。
★第五步:50岁时力争一半收入为投资收入。
资本操作
当你储蓄了第一笔资本,以50万来说吧,有几种情况会出现:
1、大部分人将钱放在银行,赚取2%利息,要差不多50年才翻一番。
2、炒股票,亏了一半或被套牢,要100年才能翻一番。
3 一小部分人,当它是一盘生意来运作,稳扎稳打,每年赚10%7年便能翻一
番。
每年赚10%,要年年赚,有一定的难度
为什么大部分人买房产都能成功?虽然每年回报率也就只有5%8%之间,收租回报率超过每年10%
其实关键是房产收租,是不会亏的,每年都赚。
反之,你看股票,大部分人都是一年赚,一年亏,三或四年后结算,大都扯平,甚至亏本。
有的打工一族很聪明,把自己的原始资本50万当作一盘生意,审慎运作起来,在两个有把握的市场投资:
1 房地产。
2 国际基金
50万在5年后,已变成100万,再加自己这5年更多的原始资金积累,可运作资金已达到150万。
要年年赚,是资产增值的关键。
每两三年做一个重大的投资决定
投资不用年年做,市场也没有那么好的机会给你。
投资要谨慎,每下一次注,要有90%的把握,争取每次都赢。
具体的策略很多,这里不够篇幅来写,要多研究重要的国内及国际新闻。
懂宏观的人,赚大钱。
懂微观的人,赚小钱。
成功十规律:
1 要成为成功人士,就要重复成功人士成功的先例。
2 要成功就能有借口,有借口就不会成功。
3 知识(30%+人缘(70%)。
4 成功者,要有狂热,无为无不为。
5 推销自己,不是推销产品。
6 培训,80%是态度问题,20%才是技巧问题。
7 业绩不好,就是不认真。
8 成功者,要主动打电话,主动出击。
9 成功者,要能忍受痛苦,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
10、有反对意见,就是客户还不够信任你,不够喜欢你。
这些似乎看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实践才会有收获!最后除了推荐新品外,也顺祝大家生意兴隆 !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