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教改模式剖析

 twxsk 2010-11-07
作者:康超

 

  要:校企合作的教改方案突出的是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依据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认识到教改的必要性,有效地解决好校企合作的几个问题,该职业教育模式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能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能满足受教育者的就业和终身职业教育需求,能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是值得探索和实施的一种教改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教改
  
职业教育的培训模式及发展目标,是当前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2005年10月28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要,与市场和离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由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随后不同级别的职教工作会议上都表达出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表明了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日趋深化,也是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方式指明方向;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型教育转变,宽基础、活模块等灵活的新的教育模式。现就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中一种新模式——“校企合作”,本文尝试做一次探寻。
    职业教育改革是为了突出职教的职业性,要用劳动就业作为标准来进行评判。我国现阶段的职业教育还是采用以学科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市场经济下的就业需要,是一种没有活力和前景的职教模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期。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职业教育必须由学科教育向职业技能教育转变,但也不能办成纯粹的岗位训练,所谓职业技能是由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基础知识共同组成。原有的教学模式和办学理念是无法达到目地,在具体的职业教育中,通过实际研究和总结,校企合作这一模式体现出了职教的职业性。,
一、     职业教育要用劳动就业来评价
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我国职业教育也呈现出蓬勃的生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也发生了改变,由原来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按行政强制规约接受毕业生就业,变成了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按自己的标准选择性的接受毕业生就业。企业和学校对毕业生的评价就会出现一些截然不同的结果,通过对笔者所在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后和学校里的表现调查和对比:曾经在学校里成绩优秀、在老师眼中称之为佼佼者,在企业里大多数表现平平,甚至有些人还被企业“炒了鱿鱼”。有一部分学生在学校成绩一般,但在学校比较活跃,有的甚至遭到部分教师的非议;但他们在企业里的表现却大出我们的意料,有的提干,有的在短短的两三年之内年薪就超过5万元并得到企业老总的赏识。企业内部的要求和标准任何职业学校都是无法改变和调整,我们就只能改变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才能培养出满足就业需要的学生,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学校应找准自己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落实到学校的具体的办学思路上是遵循“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办学理念和“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教学理念。在这两个理念带动下,才有可能推动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职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他们的就业机会,才能够真正做到学校让企业和社会满意。、
二、传统职业教育向现代职业教育的转变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现实条件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很多人眼中处于一种“次等教育”和“终结教育”,在一定程度还处于社会的边缘状态,办学模式依然归属于传统的学科教育,缺乏对人的技能培训、人的素质全面塑造,满足不了市场经济下运作的企业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职业教育是以经济社会发展出发、个人职业生涯的角度出发的终身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引导职校生的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承担起教人创业的重要的历史使命的职业教育形式。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存在的冲突与协调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够让职业教育具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传统的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不适应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需要,已暴露出诸多弊端,甚至已成为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的障碍,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必须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教学模式的选择,专业课程的设置,培养技术人才的评价标准,从事培训的规模大小等,应以市场作为导向,既要适应企业的需要,又要满足学生的个人需要及学校发展的需要。在进行职教改革要特别注意不能过分的强调单一的岗位培训,忽视素质教育。要充分利用可用的资源,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经济的服务能力。
三、校企合作的培训模式剖析
校企合作在职教培训中并不是一个新生物,他在上世纪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受行政强制规约下,很多的企业都参与进职教过程中,为职教提供场所、协助学校制定教学计划或是无偿提供教学设备、接收毕业生就业等,但这些培训模式仅停留在岗位培训上,还不属于现代的职业教育范畴。现代的职业教育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培训出的毕业生应是:符合企业的标准和适应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创业意识的新型职业人;能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下面就现代职业教育下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的优势和应解决的问题进行阐述,便于在实施校企合作改革方案时引起关注。
(一)校企合作的优势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目的,劳动就业是评判职教的社会效应的一重大指标,校企合作同其他教学模式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
1.有利专业规划及专业课程的设置,切实做到职教应在区域经济和行业中定位,真正体现出“企业需要什么,我们教什么”的办学理念。职业学校面向市场,向什么方向发展,是众多职校决策者和广大关注职教人士的话题,有的学校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自己的优势乱开设新专业,导致强项专业教师和教学资源有剩余,新专业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不足,学生难以满足个人需要,企业对接收的毕业生也不尽满意,学校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阻碍。学校应看到自己的长处,找准符合学校发展的方向, 走进企业,认真分析与研究:企业的用人要求、企业所在行业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企业在发展中需求的员工素质等;依据企业的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安排模式,重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做到真正的教学改革。
2.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形成了企、学生、校三方互赢的格局。按企业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培训,同时也注重了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的塑造,使学生毕业时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去适应社会发展。笔者所在的学校与广东一些模具厂合作,每年派遣老师到企业和企业的管理层和技术部门沟通,有时甚至把他们请进学校作指导,目的在于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和企业对员工要求理念,我们用得到的信息不断地修正教学计划,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为模具行业输送了大量满意的技术员工,学生经过两三年的工作,大部分在企业里成为技术骨干,有的甚至被提干,也获得了不菲收入,企业获得了适应企业的员工,学校得到了应有的社会效应。
(二)校企合作需解决的问题
校企合作作为教改的一种模式,有他独特的优势,利于企业的需要、利于学生的成长,但要办好这一模式,必须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1.如何把要求企业参与变成企业主动参与。国家在计划经济时代在行政规约下参与职业教育,在市场经济下,国家制定的规约性的文件缺乏可操作性,再加之企业对现阶段对职业教育不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的职业教育没有突出其职业性。要想企业主动参与,长时间等待国家的出台新的政策,学校的就不会持续发展;只有我们主动出击,定期派派遣了老师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发展动向和新技术,指派老师进驻企业学习企业管理,让我们的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特点,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员来吸引企业,因为企业发展需要这样的人,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自然会主动性参与职业教育。
2.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中任何一种模式都离不开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他们在职教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没有一支适应市场经济下的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任何一种教改都不会有明显的效果,对教师的具体要求是:必须具有一定所从教行业的职业实践经验;必须具有从事跨学科的特殊教育能力,环境教育能力,职业意识、道德的教育能力;必须具备从事职业教育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必须具备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意识;必须不断的了解从教行业的发展动态;必须要不断的把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3.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实际活动中应注重宽础。现代技术飞速发展,职业教育要做到受教育者在社会中能够可持续发展,做到受教育者终身有业;而不是短暂的顶岗就业,随着企业的技术更新而失业的教育。所以除了强调专业技能的培训,还应加强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具有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能力,做到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
4.修订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制度,全面塑造学生做人。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制度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科教育,重知识和岗位能力,缺乏对学生的整体评价,尤其是作为职业人的意识和道德、技能创新能力的评价,导致的结果是高分低能,学校的优异生在企业里表现平平,使得我们的职业教育离企业要求较远,企业对职业教育取得的成就也表示淡漠。
办好职业是我们这些从事职业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让受教育
者最大程度的满足需求,成为真正意义的职业人,为了让企业对职业教育有一个新的认识,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校企合作是值得我们探索和实施的一种教改方案。
参考文献:
[1]刘春生 马振华. 职业教育的“中国问题”[J].职教通讯,2006.9.5~7,17.
[2]******.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5-11-4.
[3]朱新生.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剖析[J].教育发展研究(泸),2006.11A.15~18.
[4]余祖光,冯大军.职业教育应该以就业为导向[J].职教论坛,2003,(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