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血荒”更荒的是公众信任

 普化散人 2010-11-07
无偿献血已经开展了N多年,但似乎很少能成为新闻、尤其是媒体头条,一方面参与的人并不多,另一方面政府对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也不够,造成很多人对献血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但近日由于全国各地、各大城市纷纷曝出“血荒”,甚至很多医院被迫推迟或终止很多病患手术,医院排队到血站等血,或病患家属自筹血源等等,让无偿献血一时间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毕竟目前按照国家的规定已经停止了有献血,唯一能提供血源的合法途径也就只有无偿献血一条了。因此正因为献血关系到无数病人的生命、甚至关系到每个人的亲人、朋友等都有可能面临的切身利益,当公众好象从未听说或感受过的所谓“血荒”来临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救死扶伤之时刻,自然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并对造成此现象的内在或外在原因众说纷纭。

  正因为出现了严重的“血荒”,人们才将目光的焦点集中到了唯一的血源——无偿献血的机制之上,我们也看到,依据媒体的报导目前绝大多数人质疑的焦点无非集中在以个方面,一是人们担心献血对身体的危害;二是担心献血带来的疾病传染;三,也是最普遍的疑惑,就是人们强烈质疑公众的无偿献血却被血站和医院高价卖给了患者,也即无偿献血却有偿用血显得 极不合理;四是最懂医学的医生护士以及最应该带头参加无偿献血的公务员们却很少参与无偿献血,很多人感觉凭什么要普通百姓去无偿献血呢?还有一些报道则干脆将原因归咎到血站工作人员待遇太低、激励政策缺乏造成血站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这点倒太牵强附会。以上恐怕是最主要的一些人们对“血荒”产生原因的分析。

  那么我们也看到了昨天卫生部部长陈竺亲自带头并已经是第三次参加无偿献血,有人说这是作秀,我不相信,毕竟他已经献了三次,这次在出现血荒的关头向通过媒体全国人民示范一下,至少可以打消人们对献血有害身体的疑虑。但他对记者解释有关无偿献血被高价卖给病患并不存在,陈竺解释说,一些人认为血站以无偿献血来营利,这是一个误解。血站将血液出售给医院的费用,是回收生产过程的成本。血液本身是不要钱的,但装血用的特殊袋子、血液检测、冷链储运等都需要成本。对这个解释,相信绝大多数人从切身的体会来看,似乎并不能消除人们的疑惑,这种解释在缺乏透明机制和有力证据的前提下,尽管出自部长之口,也显得苍白无力。比如欠经常看到医院不见钱不输血,或收取病人数百甚至上千元的用血费,而且各地各医院的用血费价格差别相当大,似乎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更并非一些报导所声称的仅仅只是200元左右成本费用和人工费用,而且很多参与过无偿献血者,当自己或亲属需要用血时,却在报销费用上遭遇到诸多麻烦而复杂的手续,机构的冷漠往往让那些曾经无偿献血的人感觉更加失望,自然也就会让他们对是否继续参与无偿献血打上问号甚至不再参与。而这些现象需要有关部门一个完整及权威的解释以及合理的解决,否则很难让人们相信。

  人们需要看到更多更明白的证据才能相信自己的爱心没有被利欲熏心者用来谋利,这是很自然的想法。因此我认为,出现“血荒”只是一个表象,事实上比“血荒”更严重、也更迫切需要得到改变的是公众对无偿献血制度管理全过程的信任,或者说人们更迫切的希望能在一个无偿献血全过程透明的机制下,自愿参与无偿献血。这个问题不解决,仅仅靠少数国民的爱心和坚持来维持越来越少的献血,出现“血荒”则是必然的结果。我们看到,卫生部长也说了,“参与无偿献血应该是每一个健康、适龄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嘛,献血有限但爱心可以是无限的。”,这些道理恐怕谁都明白,有关部门不能光靠简单的宣传,来号召公众参与无偿献血的热情,还是需要在制度上、在管理上加以改进,要想方设法取得公众信任才是关键。

  当然从出现“血荒”之后网络上的反应来看,很多人言辞激烈,甚至挖苦讽刺那些参与无偿献血者为**,相当多的网友声称绝不会参与无偿献血、还要动员同学朋友也不献血等等,这让人很是失望,也加剧了人们对无偿献血的抵触情绪;其实调查显示,在中国,参与无偿献血的人群过去一些年来也就只占到总人口的0.84%,也就是99%的国民平时是根本就不参加无偿献血的,这些献血者中大学生和民工又占了60%多,很多骂骂咧咧并发誓永远不参加无偿献血的人,其实从来就没有想过要献血,也没有献过血,除了一方面是对无偿献血的无知,另一方面就是对无偿献血全过程的极端不信任。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本身就缺乏爱心的自私自利者,动辄声称“我自己的血、凭什么要无偿捐献”,当然无偿献血并非强迫,完全是自愿行为,我本人虽然也对医院高价卖血给病患的行业深恶痛绝,但多年来仍然坚持每年无偿献血,目前已累计献血3200CC,毕竟即使医院收费很贵,一但病患有钱也买不到血,也就是如现在出现的手术都要推迟的“血荒”甚至可能危及病患的生命的情况,那对病人和家属来说,可能是灭顶之灾的,我不认为自己有多高尚,举手之劳而已。只是同样希望更多的人能在指责的同时,不要放弃这举手之劳的爱心。尤其象那些报道所称的医务人员、公务员、领导干部应该带头参加,这样有了一个透明的无偿献血管理机制,再加上医疗专业人士和政府公务人员的带头示范,多少可以建立起公众对无偿献血活动的信任,并充分消除人们对献血有害的怀疑。我想这样的话,所谓“血荒”或许会迎刃而解。

  所以目前在中国大面积出现医院用血“血荒”,绝非偶然,无偿献血本来只是举手之劳的爱心体现,但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谈论爱心又显得如此的奢侈,在愿意参与无偿献血的人群本来就少得可怜甚至被讽刺为**的情况之下,人们对整个血液供应链出现极度不信任则只会加剧“血荒”的漫延,恐怕真正着急的不是血站更不会是医院,大不了停止手术、停止抢救。因此要化解“血荒”,首先必须消除公众对无偿献血的信任危机,并建立起一个真正透明的机制,才能留住爱心,挽救生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