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与人相互亲爱不在于花言巧语

 传统文化网站 2010-11-07

【原文】或曰:“雍1也,仁而不佞2。”子曰:“焉用佞?御3人以口给4,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译文】有人说:“冉雍这个人呀,能与人相互亲爱但是不会花言巧语说话。”孔子回答说:“为什么要用花言巧语说话呢?与人对抗以口快舌利为胜,每每惹人讨厌。如果不知道与人相互亲爱的道理,用花言巧语能行得通吗?”

【说明】这是孔子对又一个学生的评价。冉雍嘴笨,不大会说话,这种人有时说话不经意间得罪了别人也不知道。所以有人就提出这个问题,而孔子的回答非常好,与人相互亲爱不在于花言巧语,因为,如果不知道与人相互亲爱的道理,用花言巧语也是冤枉的。“巧言令色,鲜矣仁”。你花言巧语对别人,别人自然也是用花言巧语来对付你,而大多数人是很讨厌花言巧语的人的。冉雍虽然嘴笨,但他心里有“仁”,有与人相互亲爱的心理,所以孔子在这里表扬了他。孔子所强调的实际上也就是内在的“仁”,即使外表的语言表达能力差一点,但并不妨碍“仁、礼、义”的施行。而如果内心没有“仁、义、礼、智、信”,即使外表再漂亮、再美丽、再善于花言巧语,也是在这个社会上行不通的。

——————————————————

【注释】1.雍:孔子的学生。姓冉,名雍,字仲弓。春秋末鲁国人。少孔子二十九岁。

2.佞:(ning宁)《书·吕刑》:“非佞折狱,惟良折狱。”《管子·宙合》:“毋访于佞,毋蓄于谄。”《论语·宪问》:“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国语·晋语》:“佞之见佞,果丧其田。”《荀子·脩身》:“佞兑而不曲。”《韩非子·有度》:“险躁不得关其佞。”《史记·周本纪》:“为人佞巧。”《广雅》:“佞,巧也。”《说文》:“佞,巧谄高材也。”这里用为花言巧语之意。

3.御:《易·蒙·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书·泰誓》:“我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士,明听誓。”《诗·邶风·谷风》:“亦以御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人御师必于殽。”《公羊传·桓公八年》:“御寒暑之美服。”《孟子·万章下》:“今有御人於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荀子·荣辱》:“于是又节用御欲。”这里用为防御、防守、对抗之意。

4.口给:这里用为嘴快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