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科院专家解读碳排放计算方法

 机器人高达 2010-11-09

  中国的碳排放应该如何计算?近日,在“城市未来与人类和生态系统的福祉国际研讨会”上,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低碳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李克欣透露,碳排放计算异常复杂,目前我国已部署相关研究课题,未来将拿出科学、严谨、公正的计算方法。

  一触及碳排放,讨论就变得热烈。身为上海世博会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邢同和教授介绍,上海世博会的绿色理念,将延续到上海城市的后续发展中。

  不过,后世博的美好蓝图,并未让与会科学家淡忘中国“世界第一排放大国”的身份。大量生产水泥产生的排放怎么办?高耗能的生产模式如何改变?作为对这些疑问的回应,在报告中,李克欣再一次重申了“消费碳排放”的概念。

  如果按照生产商品的碳排放来计算,上海是东京的2.5倍;如果按照消费的产品所产生的碳排放来看,东京则是上海的1.6倍。这说明,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替世界各国承受了更多污染,产生了更多排放。即使从道德层面讲,消费这些被诟病为“高碳”产品的人们,也应为其高耗能的生产过程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不过,碳排放的计算极其复杂。例如,一架飞机的零部件在世界各地生产,由于生产水平、生产内容不同,产生的排放也不同(碳源);而当地的生态环境对碳的吸收能力(碳汇)也不尽相同;同时,这些物资在全球运输过程中,也将产生排放(碳流)。这些都应由购买飞机的航空公司买单吗?还是由坐飞机的乘客买单?

  李克欣透露,面对这道牵涉各方利益的碳计算难题,我国已着手开展研究。他认为,这一课题不仅对世界有意义,即使对中国内部的减排也有积极意义。比如,旅游城市和重工业城市之间的碳排放显然无法用同一个指标去衡量;生产水泥的巨大排放应算在产地城市头上,还是某个工程或用水泥的城市头上?据悉,该中心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框架意见,有望为解决这道难题铺平道路。

来源:东方网
2010-10-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