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案
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蒋传武 一、导入语: 1805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步伐。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 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除此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我们还可以云来预测天气状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文章《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二、出示目标: 这节课我们完成以下目标: 1、 知识目标: 能说出云和天气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能识别云,预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3、 情感目标: 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三、交流谚语:(把握文章内容及结构) 课前让各位同学搜集与天气有关的谚语,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搜集的和提供的谚语谈谈你的理解。(教师提供一些谚语) 学生根据课文有关语句谈理解。 师生订正课前预习的表格。 小结本文的结构层次的特点。 1、本文写的是:云和天气的关系:云是天气的标志。 2、作者从两个方面来写云和天气的关系: (1)云的形状与天气的关系。 (2)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 3、文章的结构很清楚是:总?分?总的结构。 四、根据课文识别云、天气: 本文介绍了如何看云识天气。现在我们就根据有关知识来识别云的种类并推测天气情况。(认识劳动人民的智慧) (1)、图片展示:说说云的名称及天气情况。(见图片) (2)、文字描述:(结合文章内容判定云的种类,识别天气的阴晴雨雪) l 天空的云姿态万千,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明确:卷云、卷积云,天气晴朗。 l 在蔚蓝的天空中,一朵朵的白云,像“万花筒”一样,花样无穷无尽:有时候像一群群白羊在空中奔驰,跑着跑着就没了影;有时像在清澈的湖水中开出的洁白无瑕的莲花,其花型各异,争奇斗艳,好不壮观。 明确:高积云,天气晴朗。 l “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云”是哪种云,是什么天气?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当时的天气情况。 明确:积雨云,雷雨或冰雹。学生交流、发言。 五、课文总结: 学本文后我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发言:(1)、知识和能力的收获: (2)、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现象来认识事物的本质。 六、问题迁移: 1、 出示两张图片。 学生描述图片,根据提示认识出是沙尘暴。 学生谈谈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2、提问; 仔细观察一种自然现象,说说这种现象以及它产生的原因、影响等有关知识。 学生发言:酸雨、泥石流、龙卷风、极光等等自然现象。 七、问题探究: 查询有关资料(可上网、图书馆等)写一份调查报告。 学了以上内容,大家觉得明白不明白?可以说是很明白的,了然于胸。如果文章不是这样安排材料,而是写一种晴天的云,接着写阴雨天的云,接着又写晴天的云,然后写云的光彩,在接着写雨天的云,然后在西饿晴天的云……这样安排行不行?(引出分类别的概念及其作用) 文章中还有两段文字(第一段与最后一段),请两个同学朗读一遍,然后大家比较,说说更喜欢哪一段?(学生一般倾向于第一段,整齐的排比,生动形象的比喻。一下吸引了读者。)文中还有没有其他生动形象的语句了?找一找!(体会语言生动活泼的特点) (如果最后一段少有同学支持)思考能不能把这段文字删了?(讨论——体会科学作品语言的准确与态度的严谨,课文中再找一找,加深印象。同时学习副词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