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卢比——“藏元”

 天上星星期二 2010-11-11

四川卢比——“藏元”

(2009-02-03 06:01:08)
标签:

杂谈

分类: 原创博文

四川卢比——“藏元”
    1855年尼泊尔军队在英国人的纵容和支持下,入侵西藏。1856年在清朝驻藏大臣主持下,西藏地方政府和尼泊尔政府签订了议和十款,这是近代涉及到我国西藏地方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中首先规定,尼泊尔商民在西藏地方享有免征商税,道路税等特权。尼泊尔商民是运销英国商品到西藏的主要经理人,对他们免税,实际上是对英印商品的入口免税。
    1893年《中英会议藏印条款续款三款》规定在西藏亚东建立商埠,“任听英国诸色商民前往贸易”。随着英印商品在我国西藏地区大量倾销,东印度公司制造的印度卢比也开始西藏流通。卢比是机器制造的银元。按照印度金银重量单位为一托拉(TOLA),一托拉合零点四一一    司,约十一点七克,折西藏两三钱七分,合我国内陆库平三钱二分。卢比直径约三十一毫米,厚约一点八毫米。卢比正面为英王头像,背面是面值和铸造年代。在各代英王统治时期,流通到西藏的卢比图案也各有不同。早期在西藏流通的卢比,正面铸有英王威廉四世国王的头像,四周铸英王名:“WILLIAM KING”字样。背面中央是面值“一卢比(ONE RUPEE)”下方是铸造年代“1835” 字样,四周铸有“东印度公司(EAST INDIA COMPANY)”字样。维多利亚时代前期如1840年在西藏流通的卢比,图案与前者大同小异。正面铸维多利亚女王(VICTORIAQUEEN)的头像和名字,背面同前。1858年印度正式成了英国殖民地,卢比背面也就不再铸“东印度公司”的字样,改为“印度—卢比(ONE RUPEE INDIA)”。维多利亚时代中后期流通到西藏的卢比均为此图案,唯与1840年不同的是女王戴上了王冠。在爱德华(EDWARD)国王年代,卢比正面铸爱德华国王的无冠头像和名字,背面上加铸一王冠,其余文字与前相同(如1907年),在乔治(GEORGE)国王年代,正面铸乔治国王头像和名字,背面文字与前相同。印度卢比的多种辅币也在西藏流通,有四分之一卢比,二安娜,一安娜,二分之一安娜等等。辅币图案与各自年代的卢比相同。安娜是卢比的主要辅币,每十六安娜兑一卢比。 
    印度卢比大量流入西藏地方的原因:
    1.英帝国主义在对西藏进行的军事侵略中,用卢比购买军需品,使卢比得以流入;
    2.英印政府的贸易逆差,根据亚东海关统计,自1895年至1902年八年亚东进出口统计,除1899年,1900年西藏地方有少量逆差,其余年份都是英印逆差。英印政府不得不支付卢比以求平衡。这样,卢比就大量流入西藏地方。
    3.西藏地方市面上流通货币减少,银根吃紧,也为印度卢比入侵留下可乘之机。乾隆年间开始铸的“宝藏”银币,于道光年间(1837年)停铸,造成银贱钱贵的状况,至使西藏地方市面上流通货币日少。
印度卢比通行西藏,到光绪三十二年已经蔓延到关内打箭炉(今康定)和云南边境,其“价值任意居奇,兵商交困,利权尽失”,严重影响了藏汉商人和藏民利益,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引起了清朝政府的不安,认为此事有碍我国主权,必须从速改变。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四川总督锡良在四川省机器局铸造银元厂试铸的基础上,奏请让四川省机器局铸造银元厂,“爰饬照印度重三钱二分为一元之卢比自行试铸。以保我利权免致外溢,以恢复币政而利边民。”大量铸造仿卢比的藏元,用来充发藏饷。
    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清朝光绪皇帝朱批四川总督锡良奏折:着财政处,户部议奏。
主管财政处大臣奕励等遵旨议复锡良奏折后,同意在四川银元局仿造印度卢比式样铸造新式银币,并对制造工艺及行用地域提出了特别的要求,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二月四日上奏日:藏卫毗连印度,宝藏银币既日久废弛,洋钱乘虚而入,势所必然……查香港、台湾等处,英、日两国因取便商民,特于国币之外另为一种商钱,以资通用。此项仿造卢比,仅资藏卫一隅之用,参与东西各国,似于新定国币尚无妨碍,拟请准如该督所奏办理。惟货币之政信用为先,必精其制造,足其成色,始能令汉、番乐用。庶以恢币政而利边民。至此项银币专为藏卫而设,应准在西藏及附近边台行用,作为特别商品,自不得自便行使内陆。各省情不同,亦不得援案铸造,制紊市制
  


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四日清朝政务处等会同户部奉朱批议奏:“此次略示权宜,暂仿卢比铸造重三钱二分银币。”并指出印度卢比“近更浸灌至打箭炉并滇省边境,倘不亟筹抵制,非但洋钱价值低昂,兵商交困,且失利权,亦殊非政体。” 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十日清朝政务处会同户部奏准:四川省机器局仿制印度卢比,通行卫藏。随后,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很快着手此项工作,在成都造币厂采用新式机器,开始大量铸造仿照印度卢比形式的带有光绪头像的银币。印度卢比正面铸有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头像和英文国王名字,背面铸有英文印度卢比及铸造年代。而四川仿铸之银币,正面采用光绪皇帝的侧面像,背铸有四川省造四字,四周环绕花草纹饰(版别有直花、横花两种,直花有多种版)。面值分别为一元、半元(五角),及四分之一元(二角五分)三种,计合清库平银三钱二分、一钱六分和八分。

川铸“藏元”自1905年铸造发行直到民国27年(1938年)一共铸行34年,作为康藏主币。史籍将这种仿造币称为“藏元”,或“四川卢比”,西藏民间则称其为“赵尔丰钱”。照卢比铸英王头像的式样,仿造币正面铸有光绪德宗皇帝的侧面半身像,背面麦花纹间套铸“四川省造”四字。这种川铸“藏元”,共有大小三种规格,面额分别为一元,五角(半元)和二角五分(四分之一元),分别合清朝库平(清康熙年间制定的部库征收赋税,出纳银两的衡量单位)银三钱三分,一钱六分和八分。一元币规格完全仿照印度卢比重约十一点二五克,直径三十一毫米,厚一点六五毫米。五角币重五点七克,直径二十四毫米,厚一点四毫米。二角五分币重二点八克,直径十九毫米,厚一毫米。川铸“藏元”的成色为银铜比为八比二,光绪三十三年清朝中央政府度支部批准驻藏大臣联豫在西藏铸造银元时,对联豫提出新银元配铜二成表示不解:乾隆年间所铸银币,至今藏人优有宝而藏之者,今配铜二成,恐与乾隆年间藏中所铸有异,而与上年(光绪三十二年)四川所铸(即川铸仿制卢比)无殊……这里准确谈到川铸仿制卢比的银铜比,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另外制式上还有背面中心竖花和横花,正面光绪德宗皇帝的侧面半身像有左侧面和右侧面。在市场上一元币多有流通,五角和二角五分两种各规格则比较少。
仿卢比“藏元”是清朝中央政府针对外币侵藏这一特殊情况而批准的,是一个权宜之计。仿卢比“藏元”铸行后,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于光绪三十二年奏称:去年臣与总督锡良商由四川造币厂仿照卢比,铸造三二银元,定名“藏元”。一百万元运销关外,以为抵制,商民乐用。光绪三十一年到任的清政府最后一任驻藏大臣联豫在仿卢比“藏元”铸造后也考虑西藏可暂时以“藏元”作为主币,并多铸辅币,以便找换之用。这个主张得到实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宣统元年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向清朝中央政府的奏折中称:川铸“藏元”发行后商民乐用,卢比日见其少。由此可见仿卢比“藏元”的铸行,对抵御外币侵藏,维护我国主权起了很好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