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七”式导学案(附数学、语文范案)

 昵称4551895 2010-11-12

“三、七”式导学案(附数学、语文范案)

教育教学改革 2010-07-05 23:37:06 阅读124 评论0   字号: 订阅

 

 
 
    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成为主角,昔日的“教案”变为“导学案”
教师由先前课堂上给学生滔滔不绝满堂灌的“演员”角色逐渐演变为策划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导演”,其主要工作放在课前的“引导”准备上,“导学案”的有效实施如同电影剧本,他是当今“学堂”教育学的“路线图”,成为能否高效的关键。
    这种“预习提纲”式“导学案”,必须围绕引导学生“实现高效和充满兴趣的学习前置”为目标,重点应该在“学习引导”上。为此导和学两个字是“导学案”成败的关键。“导”是目的,是关键,预习材料必须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学”,应以帮助学生学习方便为根本出发点。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体现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学习反思、作业布置、归纳小结等8个基本环节,绝非昔日的“作业”和“试卷”。在导学案编制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原本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根据学生程度和大纲的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4个等级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需求: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导学案的梯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对于老师而言,导学案则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一、“导学案”编写的特点
导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自学方案,为学生
健康成长开辟的崭新的天地,它摈弃了以往教师备课时忽视学生的做法,更加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易于发挥个人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可以一改往日被动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学案中逐步展露自己的优势,因材施学,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导学案的编写要依纲靠本,因学定教,使之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更适应师生的实际教育环境,不能“虚高”。好高骛远只能使我们的方案失去实际的价值。
二、“导学案”编写的目的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1) “导学案”应注意“导”
家庭预习中的“导”
我县各中学的实际情况是学生的预习大部分是在家自主完成,只有小部分是在学校进行的,而且家长很难给予帮助,所以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一定要注意如何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能够独立完成学习内容。
课堂学习中的“导”
课堂学习中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是学生的得力助手,绝对不能越俎代庖。既然有了学案,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注意自己对时间的支配权利,这和以前有了天壤之别,不要无故干涉学生的活动,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远远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拙”。在课堂上,我们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在导学案的引导下,最大限度发挥潜能,一旦你给了他们足够的机会和时间,他们潜力的巨大会让你瞠目结舌。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注意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育方法的艺术性,使我们的教学有戏剧性的境界。对学生大可不必担心,放开他们的手脚,大胆的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在巡回的帮助他们时,学生绝对不会“冷落”了你,你自己也开心的参与,忙得不亦乐乎。
(2)“导学案”应注重“学”
 导学案中的“学”在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几乎整个活动过程都在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一系列有效的训练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英语课是充实的。因此,在设计导学案时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本节课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发展他们哪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目前的水平与教材之间的差距,准备一些适应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活动和带有自主性的活动。注意设计的层次和梯度,让差一点的学生“吃饱”,好一点的学生“吃好”,优秀的学生“跳一跳”,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立体交叉互动创造必备的训练条件。
2、帮助学生自我检测,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在导学案上重点单词、短语、句子给出汉语,语法内容提供概要,这样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自学;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自我检测提供了题签。
导学案使用时附加两个笔记:一个总结单词、短语、句子,学生在预习时按照导学案上所给重点单词、短语、句子的汉语,把英语的翻译写到笔记上,这样学生在展示课上就可以拿着导学案真正展示自己的才能,而不是重新抄写,同时可以成为自我检测的题签;另一个总结语法及知识点,学生预习时按照导学案的要求把语法及知识点记录到笔记上,首先可以加强记忆,其次在与伙伴探究时可以把他们的内容加入自己的笔记中,另外也可以把不懂的知识记上以便探讨。
3、提倡学生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各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究、学会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形成“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双兵互赢良好局面,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三、“导学案”编写的原则
1.具体性
 编写导学案时一定要注意我们是为学生写,每一项要求一定要详细具体,说明达到目标的条件和标准。
2.明确性
编写导学案时各项任务一定要明确,学生看到知道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
3.可操作性
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引导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不能好高骛远。
4.可评价性
导学案各项的描述要可评价,可以观察和测量,便于教师、小组长和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是否已达到目标,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的策略。
5.可重复使用性
导学案并不是一次性的,我们要把它利用起来,可以成为学生随时自我检测的题签,也可以是课后复习的导线。
 “三七”自主课堂教学。
“三”,即以体现目标教学、分组教学、学生探究与合作三种教学思想为主。整个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只是适当点拨。我们给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定位为: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开车的司机”,而不是“坐车的乘客”;老师是“司机的教练”,而不是“开车的司机”。即老师给“司机”定出目的地,引导他自己开车到达,而不是老师亲自开车把学生带到目的地。让学生不仅享受到到达目的地的快乐,还享受到开车过程的喜悦和锻炼出能够自己到达的能力。因为在学生之后的一生中,知识的积累只占到一小部分,而技能、能力、智慧在人生占的比重更大。我们的课堂改革,正是注重学生技能、能力和智慧的培养,我们对课堂的核心评价标准是:课堂是否高效、能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智慧(智慧是通过学生的各种技能和能力来体现的)。
“七”, 即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分为七个环节:
1、展示目标,分配任务:师生共同确定目标,学生对本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基本的了解。教师结合学习目标,通过小组组长给学习小组分配探究学习的任务。
2、组内分工,自主探究:各小组组长根据本小组成员的实际水平差异及个人愿望,把本小组所承担的任务向本小组成员分配更加具体的任务。各成员领到任务后,根据学习目标和所分配的任务,贯彻自主学习,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问题进行大胆剖析,明确思路,形成对问题的独到看法。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在下一环节中利用集体智慧解决。(此环节落实与否的关键是合理分组,学习小组以6人左右组成为宜,每个小组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当。小组内由教师指定或定期选举正副组长,负责组内学习、活动、检查、监测、考核等组织工作,保证本小组合作学习的正常运转。注意小组内男女生的搭配,落实好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逐步落实“兵”教“兵”策略。)
3、互助学习,相互答疑:即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兵”教“兵” 策略。在交流中相互答疑解疑,并对仍存在的疑问寻求解决方法。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化,继而去伪存真,逐步明晰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
4、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即组内交流合作,达成初步共识,为小组展示作准备。学生在相互质疑中,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重新修正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组内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形成初步的内化知识体系。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组长组织本小组推荐代表,为展示本小组的新成果作好准备。
5、小组代表,展示成果:在教师的调控下,各学习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根据不同情况,可充分利用黑板、多媒体设备等)。这一名代表,须是学习中下游的学生。目的:一是督促在第二步的探究学习时,把“兵”教“兵”策略落到实处;二是为后面的再交流、再补充提供机会,做好铺垫。指导思想:面向全体,注重学生能力的锻炼。
6、本组补充,纠正提高:即针对小组代表的成果展示,先由同组成员进行纠正、补充。为使本组的成果被全班同学认可,在本组代表展示时,同组成员聚精会神,以便及时进行纠正、补充。这一环节中,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激励。指导思想:小组代表展示时,全体同学积极思考。
7、异组交流,质疑拓展:即在本组交流基础上,由其他小组的同学对其成果进行质疑,通过相互质疑与补充,达到拓展知识与提高能力、展现智慧的目的。这一环节中,需要对质疑活跃而有效的小组给予奖励。指导思想:相互质疑,锻炼思维,锤炼语言,拓展知识,展现智慧。
以上各环节,可以彼此交错,教师要适时调控,把握全局。此种课堂教学以小组教学为主,辅之目标教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质疑学习等多种方法;以学生的学习和展示为主,辅之教师的适时点拨(教师的点拨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于学生因理解深度或广度不够而影响课堂达标的问题要做好适时的诱导,对于学生自身仍解决不了或存有争议的问题给以适当的点拨,对于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属课标要求范围内的,做好恰如其分的讲解。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不思考前不讲;对于问题,学生不展示之前不讲);以对小组评价为主,辅之对学生的个人评价,力争达到面向全体,提高效率的目的。

 


附“三七”自主课堂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三七自主课堂”导学案


 

三角形的面积

主备课人

授课人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集体备课内容

个案补充

 
 
 
 
 
 

 
 

 
 

 
 

 
 
 
 

☆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个个都是最棒的。
一、展示目标,分配任务(快速浏览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难点)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自己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应用意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知识梳理  探究新知
☆旧知回顾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    ),用字母表示是(       )。
2、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信自己,我能行。)
1、看教材81页的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积极交流自己的问题。
3、同学们,你们准备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就让我们一起动动脑筋,想想办法好吗?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先猜测一下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说出你的理由。同学们猜猜三角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有办法验证吗?


☆      动手操作  合作探究
师:现在请同学们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验证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老师建议同学们先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验证,然后动手操作,最后把你们的发现写在下面。
我们的方法是:
 
我们的发现是:
☆      组内交流 达成共是识(记住: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可要学会倾听啊!)
 
三、成果展示 拓展延伸
(一)异组之间进行成果交流(每组派代表展示)
与同伴交流后,得出的结论是:
(二)夯基达标
1、两个(      )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所以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
2、求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自己动手测量所需数据


 
           


 
 


 
 
 


3、 解决同学门提出的问题。
(三)智慧乐园
求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你有发现了什么?(每一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


 


 

 

 

 

 

 

 

 

 

 

 

 

 

 

你能在方格图中画出与已知图形面积相等的图形吗?试试看。
四、共享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习的如何呢?给自己做个评价吧!


 

 

 

 

 
掌握程度


 

很感兴趣

兴趣一般

能主动探究

需老师引导

不感兴趣

 

 

 

 

 

我想对老师说:
 
 

 
 
 
 

堂堂清练习

 

教学反思

 

 
语文导学案的特点及编写原则
一、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设计学案是对
教师备课的又一次革命,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二、学案的特点:
1、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学案的特色,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思考,也可为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兴趣,设计一系列可读性强、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包括与所教内容密切相关的发展史、著名专家的科研业绩、现代科学的热门话题等。
4、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对探索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解剖、讨论探索,不仅能通过解题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三、学案编写要求:
1、编写学案必须以全过程指导教学的思想,以学定教,编写适合学生自学的方案。
2、教师是教材与学生之间联系的桥梁,教师要认真学习教材,准确加工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合理拓展教材,把教材加工为适合学生学习的文本。
3、编写学案要做到学习内容与学习流程的统一。
4、学案编写必须集体备课,一人主备,集体讨论修改审定。
5、学案编写必须精选题例。
6、学案编号格式:(1)学习目标(2)自学辅导(3)自学检测(4)疑难问题讨论(5)基础训练(6)拓展题训练(7)学法小结(8)课尾检测题。因学科不同,教师可作适当变通。
四、学案编写原则:
1、时间性:教师的讲应尽量少而精,尽可能腾出时间让学生按学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学习,以利于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达到全体提高的教学目的。
2、问题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方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4、梯度性: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参与性:让学生拥有学案编撰权,学案是融合师生共同心智的学习方略,在学案设计中应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总之,学案式教学,学生以学案为依托,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深入训练、教师辅导、检测,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学案式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学生以学案导引,进行自学研究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改变。学案式教学,当堂训练,当堂检测,要求自学预习,不留课后作业,减轻了师生负担。
 
以“小组导学案”引领课堂教学
                         ——《黄河的主人》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新课程有效教学的重心是学生的“学”,要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探索性、研究性、自主性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过程一:走进黄河
(一)资料整合
1、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黄河的资料(文字、图片、音乐均可)
2、将查找的资料存入小组课时包。
3、小组同学对资料进行学习并分类
  如:(1)黄河的地理位置
      (2)历史上的黄河
      (3)今日的黄河
      (4)有关黄河的成语、古诗和文章等。
(二)课程整合(音乐欣赏课)
欣赏《黄河大合唱》
1、以讲故事的形式简介词、曲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并板书课题:
[黄河大合唱   词 光末然 曲 冼星梅]
师生共同交流,了解并熟悉(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和八大乐章。
2、导听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播放带视频的多媒体课件。)
(1)导听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2)导听第四乐章《黄水谣》
(3)导听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以上乐章边听边做必要的讲解。)
3、学生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感受。
过程二:课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是小学苏教版第八册的一篇叙事性散文,作者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袁鹰,原题是《筏子》。文中通过描写黄河的磅礴气势、羊皮筏子在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景象,向大家展示了机智勇敢、勇于同大自然抗争的艄公的伟大形象。
学情分析:略
目标任务:
1、 对课文要多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需认识,不要书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明白为什么把艄公誉为“黄河的主人”?体会艄公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黄河”,指名通过资料和欣赏,黄河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教师讲解引导过渡
3、板书课题
二、检查读书情况
1、学习伙伴互相检查读书情况并评价。
2、出示生字词,指一小组汇报字音、字形。
3、指一小组同学汇报读课文。
三、小组合作,生成问题(出示导学案)
1、小组学习
(1)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读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3)说说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小组汇报
分别指不同小组进行汇报搜集的资料和不懂的问题,引导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教师总结,汇总问题
1、对本节课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归纳。
2、读一读本节课没解决的问题,并记录下来,便于课下思考。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幻灯片出示黄河图片。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
3、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都有哪些收获,还留下什么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请一小组读课文,思考问题
2、出示导学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导学案的填空,并划出重点语句进行体会。
三、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到展台前展示,并评议解答。
2、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指导
(1)出示中心句,指导读
板书:勇敢 智慧 镇静 机敏
(2)出示描写黄河壮美的句子,指名读,并播放黄河录像,谈看后感受,指导朗读。
师旁白: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3)体验羊皮筏子的惊险
学生汇报,相机出示描写羊皮筏子的句子,谈体会,读中感悟。
(4)领略主人的风采
出示第6自然段,自由读,抓词语谈感受。
板书:沉着 胆大心细 技艺高超
3、出示中心句,完成答疑
四、教师总结,拓展练习
1、老师出示赞美艄公的诗句。配乐范读。
师旁白: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还有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驾船经验,让人肃然起敬,老师想用一首诗来赞美他,请看。
2、你想怎么赞美艄公?
五、再读课题,加深感悟
请带着对艄公的敬意,再读课题
板书设计:               
 23 黄河的主人
勇敢 智慧 镇静 机敏
艄公   沉着 胆大心细 技艺高超(此为学生板书)
 
过程三:黄河伴我行
一、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课时包中的资料
2、根据分类自由组合小组再进行交流
二、汇报展示
1、对黄河的了解
2、有关黄河的诗文
3、教师出示《黄河颂》,配乐朗读。
三、小练笔
1、你也来赞美赞美黄河,可以是诗歌或文章形式。
2、展示交流。
 
课后反思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围绕上节课生成的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是“黄河的主人”?2、我不禁提心吊胆,为什么艄公却很沉着,而且皮筏上的乘客也都谈笑风生呢?”,依据“先学后导”的教学思路,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全班汇报,教师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出示重点段落,以读为主线,谈感受为辅,让学生走进文本。还恰当运用媒体作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壮美。在课堂上出现了灵机一动的生成,王超同学在谈到羊皮筏子的小、轻和危险时,我脱口而出:“这样的羊皮筏子你敢坐吗?”,他说不敢。我抓住这一生成,下面的环节就让学生讨论理由,来说服王超同学。结果明显看到学生的兴趣高昂起来,纷纷找课文中能表现艄公机智、胆大心细、驾驶技术高超等语句来谈,这也正是解决课文中关键问题所在,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我不禁暗自高兴。现在想来,这就是所谓的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的备课走,在课堂上需要老师跟着学生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附件:小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漂、系”两个多
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作者简介】
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文影响最大。出版散文集有《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及《袁鹰散文集》等。

第一课时

【我学会的生字词】
磁力 艄公 漂流 整个 吞没 体积 竹篙 滚滚 
浊浪排空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凭  系

【小组内谈一谈】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1、                                                               
 
2、                                                               
 
3、                                                                

第二课时

【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1、课文中的“黄河的主人”指            。因为他                
                                                           所以成为黄河的主人。
2、再默读课文,想想从哪儿体会到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划下来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艄公的                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示:选择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或两个方面,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段来朗读、体会,还可以抓住重点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