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要从内心的基本修养做起

 传统文化网站 2010-11-12

【原文】曾子有疾,孟敬子1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2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3豆之事,则有司4存。”

【译文】曾子有憎恶之心,孟敬子来问。曾子对他说:“鸟儿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的话也是善良的。君子所重视的道路有三个方面,让自己的容貌从容恭敬,这样就会远离粗暴和放肆;让自己的脸色端正起来,这样就近于诚实守信;说话时注意用辞和语气,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鄙和背理了。至于祭祀或礼仪之类事,自有主管这方面事情的官吏掌握管理。”

【说明】曾子以自己的反省心得教育了门人弟子,但他自己又做得怎么样呢?从鲁宣公九年(公元前600年)起,季孙氏、孟孙氏(一作仲孙氏)、叔孙氏家族始轮流执政,自鲁桓公后逐渐得势,至鲁襄公十一年将鲁军分为上中下三军,把公室遂分为三,“三桓”各领一军,又在鲁昭公时取消中军,把公室分为四,季孙氏占其半,孟孙氏、叔孙氏各占余之半,大大削弱了君势力。因此,对孟孙氏家族的孟敬子,曾子内心是憎恶的。而对于孟敬子的来访,曾子仍然用和颜悦色的态度接待,并真诚地告诉他许多道理。因此下面一句话说“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是告诉孟敬子,这些关于祭祀或礼仪之事,自有主管这方面事情的官吏掌握管理。由此可知孟敬子所问的是笾豆一类的事,而曾子所答复他的,还是在教育他,要他注重作人,从内心的基本修养做起,学问好,德行高以后,不论是从政还是做别的什么事,都能得心应手了。从本节对话,我们可以看到曾子之自我反省,确实做得很好,对他所憎恶的人也能和颜悦色地给予批评教育和帮助。

——————————————————

【注释】1.孟敬子:即仲孙捷。春秋时鲁国大夫。孟武伯之子。

2.斯:《书·酒诰》:“有斯明享。”《诗·召南·殷其雷》:“何斯违斯,莫敢或遑?”《诗·豳风·破斧》:“哀我人斯,亦孔之将。”《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诗·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诗·大雅·思齐》:“誉髦斯士。”《诗·大雅·抑》:“斯言之玷。”《诗·商颂·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老子·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尔雅·释诂》:“斯,此也。”《论语·八佾》:“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礼记·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假借为“此”,用为这、这个、这里之意。

3.笾:(bian边)《书·武成》:“骏奔走,执豆、笾。”《诗·豳风·伐柯》:“我觏之子,笾豆有践。”《诗·小雅·棠棣》:“傧尔笾豆,饮酒之饫。”《诗·大雅·韩奕》:“乘马路车。笾豆有且。”《诗·鲁颂·閟宫》:“毛炰胾羹,笾豆大房。”《周礼·笾人》:“掌笾之之宾。”《左传·昭公六年》:“晋侯享之,有加笾。”《国语·周语》:“品其百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令笾豆捐之,席蓐捐之,手足胼胝、面目黧黑者后之。”《仪礼·祝赞》:“笾祭。”《说文》:“籩,竹豆也。从竹,邊声。”本义竹豆。古代用竹编成的食器,形状如豆,祭祀燕享时用来盛果实、干肉等食品。笾豆之事:指祭祀或礼仪一类事。

4.司:《书·高宗肜日》:“王司敬民,罔非天胤。”《书·胤征》:“遐弃厥司,乃季秋月朔。”《诗·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司直。”《周礼·师氏》:“司王朝。”《老子·七十九章》:“有德司契,无德司彻。”《论语·子路》:“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礼记·曲礼》:“曰司徒。”《孟子·梁惠王下》:“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广雅》:“司,臣也。”《小尔雅》:“司,主也。”这里用为掌握管理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