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开国功臣

 神仙湾老宋 2010-11-12
宋朝开国功臣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禁卫军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在谋士赵普、胞弟赵匡义的运做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为赵宋王朝开国之君,改元建隆元年,对拥戴其登基的文臣武将予以封官奖励:

  进慕容延钊为殿前都点检(卒后被追封为河南郡王)
  进高怀德为殿前副都点检(卒后被追封为渤海郡王)
  进王审琦为殿前都指挥使(卒侯被追封为琅琊郡王)
  进韩令坤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卒后被追封为南康郡王)
  进石守信为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卒后被追封为威武郡王)
  进张令铎为侍卫马步军都虞候
  进张光翰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
  进赵彦微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进赵普为右谏议大夫(卒后被追封为真定王)
 

一 韩令坤

韩令坤(923~968年),字德顺,磁州武安(今河北武安市磁县)人。后周到北宋初年著名将领。

初隶后周太祖郭威帐下,为铁骑散员都虞候。后周世宗即位,授殿前都虞侯。显德二年,从宰相李榖攻打南唐淮南郡。六年,受命疏浚汴水,导入蔡水,以通陈颍之漕运。攻取扬州和泰州后,加检校太尉,领镇安军节度使;从征南唐、太原与契丹,均有功勋。

宋朝建立后,移镇天平军,加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同平章事。宋太祖赵匡胤亲征昭义军李筠,率兵驻屯河阳,从讨扬州李重进。建隆二年,返京议功,太祖杯酒释兵权,仍拜特进、检校太尉兼侍中、行正定尹、充成德军节度使、兼北面沿边兵马都部署,加上柱国,封南阳郡开国公,赐号推诚奉义翊戴同德功臣,镇守常山七年。乾德六年,因疽发于背而卒。追封南康郡王。

二 王彦升

王彦升(917年-974年),字光烈,蜀地(在今四川)人,后迁洛阳,   北宋开国功臣。

王彦升早年曾先后效力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历任东班承旨、内殿直、护圣指挥使、龙捷右第九军都虞候、铁骑右第二军都校。他随周世宗征南唐、伐契丹,累立战功,改任散员都指挥使。

建隆元年(960年),王彦升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宋太祖赵匡胤,并诛杀后周大将韩通,被授为铁骑左厢都指挥使。不久因敲诈宰相王溥,被贬出京城,出镇唐州,后又镇守申州、防州、原州。

三 罗彦瓌

罗彦瓌(923—969),山西太原人,北宋开国功臣,宋太祖的亲信将领,陈桥兵变的重要参与者。

父亲罗全德曾任后晋泌州(今河南唐河)刺史,因而得以任皇帝的亲卫内殿直。开运元年(944)春,后晋少帝(出帝)亲征抗击契丹,至澶州,其时河北到处有契丹骑兵,少帝想遣使前往大名府宣慰以安抚人心,挑选勇士十人随行,罗彦瓌入选,以功升兴顺指挥使。开运三年末,契丹灭后晋,次年(天福十二年,949)初,派罗彦瓌部送马千匹赴南京(今北京),行至元氏(今属河北),得知后汉建立,遂将马送给后汉,后任护圣指挥使。后周末,任殿前司散指挥都虞侯,成为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的心腹。

四 马仁瑀

马仁瑀(约于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在世)夏津人。膂力过人,勇猛善射。被后周太祖郭威召为将军。高平(今山西晋城一带)之战周军失利,形势危急,马仁瑀跃马出阵,引弓搭箭,毙敌数十人,周军声势大振,遂大败后汉军。

高平(今山西晋城一带)之战周军失利,形势危急,马仁瑀跃马出阵,引弓搭箭,毙敌数十人,周军声势大振,遂大败后汉军。960年(宋建隆元年)宋太祖即位,马仁瑀被授为都指挥使,随太祖东征西讨,屡立战功。后出任密州(今莒南,胶县一带)防御使。曾奉诏率师巡边。马仁瑀治边,恩威并济,契丹畏服,边事绥靖。后赴兖州之战,敌势悍猛,马仁瑀率骁卒十余骑,冲入敌阵,擒获敌首,大获全胜。马仁瑀为官清正,执法如山,其侄曾因杀人被判死罪,有人替他开脱罪责,马仁瑀不允,说:“我为长史,而兄子杀人,此怙势耳,岂敢以私亲乱国法哉!”,于是按律斩首。977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以后,升为辽州知府,曾随宋太宗征太原,因军功擢迁为朔州观察使。

五 李汉超 

李汉超(约907 [1]  ―977年),字显忠,云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  ,北宋初年将领。

李汉超初仕后唐,后仕后周,得到后周世宗柴荣的重用,官至殿前都虞候。北宋建立后,历任散指挥都指挥使、绵州刺史、控鹤左厢都校、恩州团练使。建隆元年(960年),随军平定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的叛乱。不久升任齐州防御使、关南兵马都监。

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亲征北汉,李汉超任北面行营都监。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升任应州观察使、判齐州、关南巡检。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李汉超去世,追赠太尉、忠武军节度使。

李汉超善抚士卒,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去世时军中士卒都为他流泪。李汉超在关南任职期间,政治稳定、断案合理,深得官民爱戴,纷纷请求朝廷为其立碑颂德。

六 石守信   

石守信(928~984年),字守信 ,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市)人。北宋开国将领。

初仕后周时,参与高平之战、淮南之战,累迁殿前都指挥使、义成军节度使,与赵匡胤结为异姓兄弟,成为“义社十兄弟”的成员。北宋建立后,率军讨平李筠、李重进叛乱,出任马步军副侍卫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等职。自杯酒释兵权后,专事聚敛,积财巨万。宋太宗时期,随征辽国,迁镇安军节度使、守中书令,封卫国公。

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追赠尚书令、秦王,谥号武烈。

七 高怀德  

高怀德 (926年—982年),字藏用,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后唐中军都指挥使高思继之孙,后周天平节度使、齐王高行周之子  ,宋太祖赵匡胤的妹夫,北宋开国功臣。

以拥戴有功,宋初为殿前副都点检,曾参与平定李筠、李重进之乱。后与石守信等秉宋太祖意图自请解除兵权。宋太宗时官武胜军节度使兼侍中。死后追封渤海郡王,谥号“武穆”。

八 赵彦徽   

赵彦徽(?—968),河北安喜(今定州)人,北宋初期领,开国功臣之一。在北宋初年,曾任自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武信节度使、步军都指挥使等要职。史称:赵彦徽“与上(太祖)同事周世宗,尝拜为兄”,推测赵彦徽年长于赵匡胤,他在后周世宗初年的职位,当与赵匡胤相近或稍高。虽拜他为兄,但他与宋太祖的关系也仅稍优于张光翰,他与张光翰同于建隆元年五月首先被罢军职,他的军职为宋太祖的亲信罗彦瓌所接替。

九 张光翰 

张光翰(?—967),辽州榆社(今属山西)人。北宋初期将领,开国功臣之一。

祖父张简,唐检校尚书左仆射,这在唐代后期不少是武将的加衔,张简可能是唐末的武将。叔父张虔钊,后唐明宗初年任护驾亲军都指挥使,“长兴中,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兼西面马步军都部署”,后唐末归附后蜀。张光翰父亲可能也是武官。张光翰在后周末任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属侍卫亲军司步军主力之一,是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的部属。

在参与陈桥之变的翊戴功臣中,张光翰与宋太祖的关系比较疏远。同年五月,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及宁江军节度使衔都为宋太祖义社十兄弟之一的韩重赟所接替,张光翰可能此时即被罢军职。从赵彦徽的情况推测,张光翰即被出为永清军(贝州,今河北清河西)节度使,此后行迹不详。乾德五年(967)正月,时任永清军节度使的张光翰死。

十 王审琦

王审琦(925年-974年),字仲宝。其祖先是辽西人,后迁居洛阳。五代至北宋初年大将。

初在后周太祖郭威帐下,随其平定河中之乱,因功任厅直左番副将。广顺年间,历任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后随后周世宗柴荣北伐刘崇,南征淮南。后历任东西班都虞候、铁骑都虞候、本军右第二军都校、勤州刺史、散员都指挥使、控鹤右厢都校、铁骑右厢都校、殿前都虞候、睦州防御使。与赵匡胤等结为“义社十兄弟”。入宋任殿前都指挥使、泰宁军节度使。从宋太祖征讨李筠、李重进,历任御营前洞屋都部署、武成军节度使、前军部署。建隆二年(961年),交出兵权,出京任忠武军节度使。开宝二年(969年)后,历任御营四面都巡检、镇守许州、同平章事。

开宝七年(974年),王审琦去世,年五十。追赠中书令、琅琊郡王。后加封秦王,谥号“正懿” 。

十一 韩重赟   

韩重赟(?—974),磁州武安(今属河北)人。北宋重要将领,开国功臣之一,官至禁军殿前都指挥使、彰德军节度使,卒赠侍中。

少年勇武,隶属郭威(后周太祖)麾下。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补左班殿直副都知。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与北汉的“高平之战”,以功升任殿前司铁骑指挥使。从征南唐,任都虞候,后升任控鹤军都指挥使、领虔州刺史。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时,韩重赟参与兵变,“以翊戴功”,升任龙捷左厢都校、领永州防御使。

建隆元年(960)五月,从征昭义军节度使李筠,以功代张光翰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宁江军节度使。同年九月,从征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任淮南行营马步军都虞侯。

建隆二年(961)七月,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殿前都指挥使王审琦罢军职出为忠正军节度使,韩重赟继任殿前都指挥使、改领义成军节度使,时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都已废罢,韩重赟遂成为殿前司正长官。

建隆三年(962)正月,宋太祖扩建皇城东北部,并按洛阳宫殿图修建宫殿,由韩重赟督建。

乾德四年(966)八月,黄河决口于滑州,韩重赟督军士民夫修河堤。韩重赟屡负重任,为他人所妒忌。

乾德五年(967)初,有人“谮(韩)重赟私取亲兵为腹心”。赵匡胤大怒,也不查证就要杀韩重赟,因为赵匡胤正是这样而发展势力,终于夺取后周政权的。赵普谏说:“亲兵(指殿前司禁军),陛下必不自将,须择人付之。若重赟以谗诛,即人人惧罪,谁复为陛下将亲兵者。”赵匡胤虽然不杀韩重赟,但随即于同年二月解除他的军职,出为彰德军节度使。

开宝二年(969),宋太祖亲征北汉,韩重赟任为北面都部署,夜袭大败契丹援军,获马数百匹。

开宝七年(974)卒,赠侍中。

十二 李继勋

李继勋(916年-977年),大名府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北宋名将、宋太祖“义社十兄弟”之一。

后汉末年,李继勋前往邺都(大名府)投奔郭威。后周初年,任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显德元年(954年)三月,李继勋参加高平之战,因功升任殿前都虞候,改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永州防御使,十月,又升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昭武军节度使。李继勋与赵匡胤等九人结为“义社十兄弟”。显德三年(956年)六月,李继勋在攻打南唐寿州(今安徽凤台)时,怠于守御,后周将士死者数百人,周世宗以李继勋武臣,不责。但是免去他的军职,改任为河阳三城节度使,直到次年七月才免去节度使而改为右武卫大将军。显德六年(959年)世宗攻辽,李继勋任战棹左厢都部署,七月,李继勋又升为安国军(邢州)节度使。赵匡胤陈桥兵变,李继勋在邢州,没有参与兵变。建隆元年(960年)六月,宋太祖赵匡胤平潞州李筠,李继勋为昭义军节度使,镇守潞州,负责进攻及抗击北汉。乾德五年(967年)加同平章事,为使相。

开宝元年(968年)、开宝二年(969年),李继勋两次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率军出征北汉,开宝三年(970年),李继勋改为天雄军节度使。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李继勋因病回洛阳,以太子太师致仕,同年去世,终年62岁,追封陇西郡王,谥号庄武。

十三 刘廷让   

刘廷让(929年—987年),本名光义(一作毅),宋太宗即位后赐名廷让。北宋重要将领。祖籍涿州范阳(今河北涿州),曾祖刘仁恭,唐卢龙军(幽州,今北京)节度使,唐末割据者;祖刘守文,为唐横海军(沧州,今河北沧州东南)节度使,为弟刘守光所杀,父刘延进携家避难南逃。后汉枢密使郭威镇守邺都时,刘廷让入麾下,后周太祖时,任至侍卫司龙捷右厢都指挥使。

十四  刘守忠

刘守忠,相州(今河南安阳市)人,一作“左骁卫大将军致仕”,大将军应是上将军之误,其经历或许与右骁卫上将军刘廷让(光义)有某些近似之处,可能也任过节度使。刘守忠父刘万国任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马步军都指挥使,也许是在后周时。刘守忠子刘用是宋太宗晋王府旧人,太宗末任至高阳关副都部署,真宗时历任州部署、副都部署、知州等职。

赵匡胤“义社十兄弟”中的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王政忠四人,史书记载不详。两宋之际的李攸记载:“太祖义社兄弟,保静军节度使杨光义,天平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兼侍中石守信,昭义军节度使兼侍中李继勋,忠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中书令、秦王王审琦,忠远军节度使、观察留后刘庆义,左骁卫上将军刘守忠,右骁卫上将军刘廷让,彰德军节度使韩重斌(赟),解州刺史王政忠。”

十五 王政忠

王政忠,后周到宋朝初年将领,宋太祖义社十兄弟之一。

与赵匡胤、李继勋、石守信、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杨光义等九人结为“义社十兄弟”,开宝八年(975年)五月,王政忠以解州刺史权知晋州(今山西省临汾市)兼兵马钤辖。开宝九年(976年)八月,宋太祖命党进、潘美为帅,进攻北汉,属下一路由郝崇信和解州刺史王政忠统领,从汾州进攻太原。九月,宋军在太原城下击败北汉军。十月,宋太祖驾崩,太宗赵光义即位,召还诸将。

十六 杨光义   

杨光义,后周到宋朝初年将领,宋太祖义社十兄弟之一。

杨光义与赵匡胤、李继勋、石守信、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等九人,结为“义社十兄弟”,杨光义在北宋最后官衔为保静军节度使。

李攸《宋朝事实》卷9《勋臣·太祖义社兄弟》:“太祖义社兄弟,保静军节度使杨光义,天平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兼侍中石守信,昭义军节度使兼侍中李继勋,忠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中书令、秦王王审琦,忠远军节度使、观察留后刘庆义,左骁卫上将军刘守忠,右骁卫上将军刘廷让,彰德军节度使韩重斌(赟),解州刺史王政忠。”

十七 刘庆义   忠远军节度使

十八 符彦卿

十九 张永德

二十 曹彬

二十一 党进

二十二 王全斌

二十四 慕容延钊

二十五 李处耘

二十六  赵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