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四卦:大有

 周易-博大精深 2010-11-12
第十四卦:大有
功成身退,急流勇退
九四:匪其彭,无咎。
九四:富有而不过盛,没有过错。说明,过分富有应自我损抑。文中教戒:急流勇退,自我损抑,是非常不容易的,可谓明哲之士也矣!唯有不大其所有,才能保其大有!
老子说:“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也就是“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功成身退”,这是天的道,人要符合天的道,功业已经成了,就引身后退,这是一种自然的规律。
同样,功成身退也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方法,只有智者可为。人生在世,竭尽所能,报效社会是必要的,但当成功了,危险也就来了;可能在论功的时候,就包含分配不公,或骄傲让人嫉恨,更有功高镇主等危险和矛盾潜伏着,要学会化解,更要学会含韬养晦,锋芒内敛。
范蠡最初不过是楚国的一介平民,后来做了越王勾践的大臣。他有建邦立业的宏才伟略,在越王最落魄的时候来到越王身边,辅佐越王励精图治,雪会稽之耻,最后终成霸业。班师回国
后,君臣设宴庆功。席间,乐师作了一首《伐吴》之曲,称颂范蠡、文种之功,勾践听后却面无喜色。范蠡见了,不*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明白了一切:勾践这个人猜疑、嫉妒之心很强,不想归功于臣下。看来,自己若不及早*身,日后难免招来杀身之祸。一想到这里,他便决定舍弃**厚禄,激流勇退。
范蠡走后,忽然想起曾经“风雨同舟”的好朋友文种,便修书一封,派人送给他。文种打开信一看:“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越王勾践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先生何不速速出走?” 文种看后,想到勾践近来与功臣们日渐疏远,这才如梦方醒,便假托有病,不再上朝。可是,一切都晚了,勾践深知文种才华过人,担心他一旦有二心,没人能对付得了他,便对他起了杀心。这时,有人诬告文种图谋不轨,勾践就赐给文种一柄宝剑:“过去,先生教我伐吴七策,我仅用三策就灭掉吴国。现在,请先生去地下实行其他四策
吧!”文种拣起宝剑一看,见上面写着“属镂”二字,正是吴王夫差令伍子胥自裁的那柄剑,只好仰天长叹,拔剑自刎。
范蠡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看透了“权力场”,毅然激流勇退,这种大智大勇实在是千古罕见,不是常人所能及! 现实当中,花开了,花结果了,也就退了。自然不就是这样吗!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这是自然规律。事业已遂,力量至极,则引身退后,这是自觉遵循自然规律。知进而不知退者,祸必及身。功成身退,是大自然的一大定律,人生的一大真理。世间伟人,一旦达到事业的顶峰,完成其历史使命,就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效法自然,主动地退位让贤。
唐代中期,李泌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他曾辅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个皇帝。李泌所经历的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那时奸臣当权、藩镇割据,许多大臣不是死于奸佞的谗言,便是死于武夫的刀剑。而他却被四个皇帝所信任,虽屡被诬陷、谗毁,但却能幸免于难,保全终身,其诀
窍就是避权让位、功成身退。
早在唐玄宗时,李泌还只是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因其出色的智慧而闻名于朝廷。 唐玄宗要任命他为太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的官属,他辞谢了。李泌只愿以布衣的身份与太子来往,李亨称他为先生,对他十分尊重。后来,李泌因遭杨国忠的忌妒而遭贬斥,他干脆弃职而去,游于嵩山、颖水之间,从而避免了一次杀身之祸。
在“安史之乱”那年,新即位的李亨(肃宗)特意派使臣去请李泌出山,并要任命他为宰相,被他坚决辞谢了,并对肃宗说:“陛下以宾客、朋友的身份对待我,这已经比宰相之职还要尊贵了,何必还要勉强我呢!”
虽被拒绝,但唐肃宗对李泌的尊宠信赖,可谓非同寻常,出则并驾齐驱,入则联床而卧,朝中事无巨细,全都请教于他,对他言听计从。甚至连文武百官的提拔、宰相的任免,直至太子的人选,也都要听从他的意见,真是所谓不在其位而谋其政。
每当朝中议事时,他和皇帝联袂
而坐,大臣们在下面便指指点点地说:“穿黄袍的是圣人,穿白袍的是山人(对李泌的尊称)。”这样一种高级参谋的身份,使李泌既可参与决策,又不必承担任何责任,一旦发现有于己不利之事,进退也很**。
当唐朝的军队收复了失陷的长安、平定安史之乱的斗争取得了巨大胜利之后,李泌便向唐肃宗请求还乡归隐,他说:“我已经报答了陛下对我的厚恩,如今我只想做一个闲散之人,云游四方,做我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去。” 让唐肃宗感到十分吃惊,“我与先生这几年来共同经历忧患,如今将要同享欢乐,先生为什么突然要离我而去呢?”
李泌严肃地说:“我有五条不能留下来的理由,恳请陛下允许我离去,使我免于一死!”
唐肃宗不明白,问道:“此话怎讲?”
李泌说:“我同陛下相知太早,此其一不可;陛下对我倚托太重,此二不可;其三不可,陛下对我宠信太深;我的功劳又太大,这是四不可;我的行为太不一般,容易造人非议,乃
**可;这**可正是我不能久留朝廷的理由。”
唐肃宗没有表态,只是说:“该睡觉了,这事以后再说。” 李泌坚持说:“陛下如今与臣同榻而卧,臣的请求你都不能给予批准,更何况将来在朝堂之上、公案之前呢?那时,你将更加不允许我离去了。陛下不许臣离去,这无异是要置我于死地啊!”
唐肃宗说:“没想到,先生竟对我疑惧到这个地步,像我这样对待你、尊崇你,我又怎会做出杀你的事情呢?你简直把我看成是只可共忧患而不可共安乐的勾践了,难道不是吗?”
李泌说:“正因为陛下不会杀臣,臣才请求归隐,期望得到您的批准,若是陛下决定杀臣,我又怎敢向您说肯请的话?而且我知道,杀臣不是陛下,而是我前面述说的‘**可’啊!现在,陛下一向待我如此之好,我有一些事情都不敢说,那将来天下安定之后,我就更不敢说话了!”
在李泌的极力坚持下,他终于坚决离开朝廷,隐居衡山,唐肃宗顾及旧情,赐他三品官的俸禄,
并在衡山为他建了房舍。
一般来说,人对熟悉的食物与人往往不太留意,甚至挑刺。以功高者自居,难免气盛,难免对他人挑刺较多,难免有时会无礼,难免会得罪权贵及其身边的人,当矛盾较大时或权力太大让“皇帝”等新权贵感到极大威胁时,杀身之祸就难免的。正如人生,必要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才不会让人生厌。所以,功成身退,于天道轮回来说实在是必然之举。 对于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来说,“功成身退”也是他的人生成功智慧上的一“环”。在40岁时,他成功地推行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并创造了福特公司日产汽车七千辆的辉煌。但福特在中年以后就退隐了。他在故乡营造了一个住所,在那里和家人一起过着清闲的日子。他在这安静、惬意的农庄度过了32年安静、舒服的日子,一直活到83岁才去世。这位当时在美国数一数二的巨富,家庭生活却令人难以相信的俭朴,据说只用5个仆人和半个洗衣工人。但他曾以700万美元捐助一所医院,又降低
货价、提高工人工资、红利、收容伤残,福特公司收留的残疾工人近万名。这也是一种功成身退,也是一种人生的成功!
功成身退,是大自然的定律,是人生的真理。可为则为,不可为则不为,有所为有所不为;见机而作,适可而止;功成身退,无所羁绊。人生的历程,就好比海上竞技运动的一只帆船,起跑时迎风飞舞,像一只欢快的鸟儿,中途遇到巨浪会给你迎头痛击,你也许会被巨浪拍倒,不过不要紧,重要的是当你觉得不可以抵挡的时候要懂得变换方向,越过巅峰之后便是平原,也许只有在比赛的过程中才会让我们明白什么是急流勇退!也许人生就像一场帆船比赛,很多时候我们要懂得急流勇退。 由此可见,功成身退是做人的一种高境界,自古真正的能人智士,大都功成身退,一个人在名利、权位上志得意满时应该见好就收,要有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态度,也才能在人类史上留下自己辉煌的一页,成为最后的成功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