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快衡东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天地人道 2010-11-14
加快衡东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08-11-20 17:12:12  

    去年9,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着眼于国家食用油安全战略,《意见》要求大力发展油茶等特色油料生产。今年,国家在湖南、江西两省选择进行油茶示范县建设,我省浏阳、祁阳、中方三县(市)作为第一批油茶产业示范县进入其中。为加强油茶大省建设,省委省政府今年也将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衡东作为湖南油茶产业重点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前景广阔。

     
一、加快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
、发展油茶产业的潜力大。油茶是大自然赋予三湘大地的瑰宝,油茶树适应性强,不与粮棉争地,油茶林受益期在30年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既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兼顾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在国际市场上茶油与橄榄油都是“油中珍品”。茶油中的油酸、亚油酸等营养成分高于橄榄油,而价格不及橄榄油50%,增值空间大。油茶全身是宝,茶枯可作农药、化肥、饲料,茶壳可提取拷胶、活性碳、碳酸钾等林化产品。林业专家指出,“老龄油茶林只要经过垦复施肥,产量可以翻番,高接换冠,亩产可达20公斤以上,新造良种油茶林,最高亩产可达75公斤,一般的可达50公斤以上,毛收入2500元以上”。

      2
、发展我县油茶产业的优势大。一是我县油茶的传统优势明显。上个世纪50年代通过群众性的垦复开发由建国前的167万斤达到340万斤,七十年代通过建立各类丰产林基地建设达到390万斤,八十年代低改后产量达427万斤,属于全省领先水平,受到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省林业厅的多次表彰,全县油茶面积最高时达63万亩。二是我县油茶的科技优势明显,我县林业科技工作者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经过20多年的努力选育出的油茶“衡东大桃”优良农家品种及22个高产无性系,亩产油可达80公斤以上。三是油茶加工的优势明显。天福油脂落户衡东后,现投资达到2000万元,到年底可上5条生产线,生产能力可达到处理5万吨的规模,生产的“老知青”系列可从茶枯提炼精油3-5公斤,茶籽加工提高出油率10-15%,油价同比提高30-50%。四是上下的积极性明显。县委、县政府把油茶生产摆在了重要的工作位置,衡东的干部群众对油茶有着浓厚的感情和很高期望,近10余年,每年的提案议案不断,社会呼声很高。

      3
、发展我县油茶产业的意义大。从我县农业大县的县情看,粮食、牲猪、禽类的发展都达到相当的高度,唯独油茶的发展空间大,它作为绿色食品、朝阳产业,依其现有优势是完全可以打造成我县首屈一指的支柱产业。从现在抓起,再花8-10年时间,恢复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60万亩规模,按亩产20公斤,亩平收入可达千元。全县油茶产值即可达6个亿,全县农业人口人平可增收800-1000元。如果产量增高,再考虑深加工增值的因素和物价上涨因素,10个亿的产值决不是异想天开。所以衡东农业的再提速发展的希望在油茶,其意义可谓深远。

     
二、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实施步骤

     
总体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政策支持为动力,以培育资源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使油茶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转变,逐步形成贸、工、林一体化,产、工、销一条龙的产业体系。

     
发展目标:用8-10年的时间新造油茶16万亩,垦复抚育40万亩,高接换冠5万亩,到2015年使全县油茶面积达到60万亩,实现农业产值6个亿,加工产值4个亿。

     
产业布局:京珠高速油茶产业带新造2万亩,改造3万亩。德圳—吴集的老龄区低改15万亩,新造4万亩,高湖—蓬源的中龄区低改15万亩,新造4万亩,城关周边改造2万亩,新造3万亩。形成“一带三区”的油茶产业布局。

     
实施步骤:总的按照每年低改4万亩,新造2万亩的速度推进第一步加快油茶种苗建设,按照每年2万亩的新造任务,需要良种苗木200万株。初步建成500亩的“衡东大桃”采穗圃。第二步搞好示范样板。以新塘镇桔冲为中心向周边新造5000亩,高接换冠100亩,作老典型示范,还以蓬源镇潭江为中心办好1000亩衡东大桃测产示范区。以城关镇金娥为中心办好1000亩的新造示范区。以德圳马蹄为中心办好2000亩的低改示范区。今年要开始启动。第三步按照省里安排按时完成京珠高速油茶产业带的建设任务,第四步面上整体推进。

     
三、加快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高度统一思想,解决认识问题。

     
当前困扰油茶产业发展首先是思想认识问题。一是“无关论”,对干部来说山上种不种,种什么?是农民的事,政府及其部门无须干预过多,发展油茶既不是创新工作,也不是重点和中心工作,各地都在讲推进工业化进程了,谁愿回到传统农业上去。二是“无效论”。对农民讲一年种几亩油茶,不如出去打几天工,认为无利可图。三是“无力论”,油茶生产投入大,要发展成产业无能为力。四是“无益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值。所以,只有认识到发展油茶产业的重要性、可行性和战略性,先解决认识问题,方可推进。

     
(二)组建专门领导班子,解决工作力度问题。

     
县委、县政府要成立高规格的发展油茶产业领导小组,要确定一名副县级干部专抓,发改、财政、农办、林业、民政、税务等部门参与。要把发展油茶纳入县、乡(镇)两级的经济发展计划,要列入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要作一级对一级重点工作考核的指标,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责的目标考核制。县人民政府要发布《关于加快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决定》,科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解决资金问题。

     
要实现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目标,是一项浩大工程,需要巨额资金,总投入3-5个亿,政府要采取以奖代投给一定补贴鼓励生产。自2008年到2015年,对新造油茶达到一定规模(建议500亩)每亩补助200元,低改抚育每亩补助80元。资金来源有: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可投入约1000万元,争取进入油茶示范县解决500万元,请求库区移民项目给予资金扶持,请求县财政每年投入200万元,争取金融部门对油茶生产大户给予信贷支持。

     
(四)搞好林地资源配置,解决好集约化问题。

     
油茶要形成产业必须走上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只有集约经营,才会有人投入,有科技进入,有机械上山,最终才会实现效益,形成产业。在明确山权的基础上,加速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鼓励各种社会主体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采取合资独资等形式,通过租赁承包、拍卖转让、合作经营等形式实现林地使用权流转,实现集约经营,建议政府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实行公司化运作,工商按程序办理各类油茶开发公司的营业执照,让其成为合法主体,享受银行贷款、税收的优惠政策。二是在明确林权的基础上和不侵犯林农利益的前提下,乡(镇)、村要主动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让集体山权顺利实现土地流转。对既不造又不准允许通过流转方式让别人造林的集体山,政府要通过收取少量的荒山绿化费予以制约。三是政策性资金不撒胡椒面,重点扶持上规模的生产经营户。四是每年对油茶生产大户和成效突出的乡(镇)进行表彰奖励。

     
(五)扶持油茶加工企业做大做强,解决一体化问题。

     
我县油茶产业龙头企业天福油脂要主动承担起油茶产业化的重任。首先要能够达到满足我县油茶加工的生产能力。第三期茶皂素、生物农药、油茶口服液、出口精品茶油生产线的要尽快上马,打响“老知青”品牌,力争5年内达到产值4亿元的目标。同时,要建立好“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10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请求县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天福油脂支持力度,在生产定型、品牌形成后,要按照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和食品安全的有关规定,对土油榨房逐步清理关闭。

     
(六)依法保护资源和各方权益,解决投资环境问题。

     
按照“谁投资、谁造林、谁受益”原则,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由于油茶生产周期长、面广、矛盾多,乡(镇)、村要主动承担优化发展环境的责任。为保护投资者和林农的利益,凡土地流转须通过县林业产权机构予以登记备案。同时,投资者必须按照我县油茶发展规划要求,不得毁林造林,不得占用耕地造林,不得侵犯林地所有者利益非法造林,以确保我县油茶产业健康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