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族性回归于文化传统

 色彩123 2010-11-15

                  从历史的深处走来:民族服装的文化回归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太大的课题,笔者无能从“传统文化”这个概念去说其真正的内涵,试图从我们的民族服饰文化的变迁轨迹,探讨传统文化的进程,以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 文化的时尚和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

        有关服装在现实生活中的“民族性”,服装设计者及一批业内权威人士经常是很认真地重复这个话题,但大多流于口号,究其原因,是没有重新确立民族性在文化层面上的意义的紧迫感,也就没有现实的压力了,所以只有喊口号了。

  一、民族服饰文化之现状

  今天,充斥着我们现实生活的现代中国服装,是西方服饰文化的照搬。尽管有中山装以及一批冠以民族改良服装形制,但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文化母体中脱变出来的现代服饰文化形态了。如果说硬性强调今天服装的“中国特征”,只是在西服中塞入一些民族文化的符号罢了。我们只能站在“国际性”的立点上来谈服装的“现代感”、“时代特征”等,已不可能站在民族文化的本源中去作我们民族服装现代化的文章,我们已经失去了这一资格。

  我们常以旗袍、中山装作为民族服装等得到承认时而感到自豪,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它们已退居到点缀的地位,占主导地位的是:西服、夹克、衬衫,牛仔服等纯西洋服装,今天的中国人已不可能离开它们去展示自己的生活。站在中华民族的立点上,服饰文化的民族性不存在与国际性的相对地位问题,中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文化,多姿多彩,并在不断地丰富着现实生活,唯独汉族的服饰文化断流了。我们呼吁复兴民族服饰文化是基于这样一个国情:汉族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汉人的文化取向决定中国文化的现状。汉文化是在吸收、融合了我国各民族文化后构成中华文化。今天,无论什么因素的作用,汉族是实实在在地放弃了自己的服饰文化。我们当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传统,是今天多么沉重的一个话题,没有传统文化作为我们今天生存的支撑不行。尤其对全体国民来说,应当予以正确的引导。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服饰文化现状,使当今国人只能在“时装”的范围内选择着装,我们没有用来规范着装行为的民族服装,造就了当今中国特殊的大众着装心理:乐此不疲的跟进时尚。

  领导新潮的是一批“新贵”和“新富翁”这一特殊的消费阶层,他们有足够的钱来满足在同一群体中相互以服装作为攀比的心理需要。由于他们偏低的审美要求和文化素质,往往把流行引入单纯的模仿和盲目的追求名牌高档化的不切实际的轨道之中。

  另一个消费阶层是占大多数的普通群体,皆是文化偏低及不具经济能力者和年轻人。他们追逐市侩文化,尤其是港台的流行(其本身就是泊来品),只要市场流行一经出现,一概追之。对其以审美标准来要求着装是多余的事。

  职业工薪阶层、知识群体是社会消费的中坚阶层。他们具有理性的消费心理,成熟的消费行为,对于盲目和任性的流行,起到镇静和净化的作用。因过于理性,在只有时装的现实里,他们的消费取向往往趋于保守。由于没有象欧洲及其他国家和地区那样,有完整的民族服饰体系,在着装上可供他们选择的余地几乎是零,所以只有被动地跟着时装流行的步伐,这就是现实。

        八十年代后期,人们又一次从禁锢中解放出来,社会走向开放,中国的民族文化又一次向西方文化敞开了更宽阔的胸怀,同时表现出高度的“包容性”,又一次使中国人向国际化跨出了一大步,而疏远了自己传统的多少步,对此,几乎没有人去计较了……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传统已经是那样的陌生了,对她没有了依赖,只有去依赖别人的所谓的时尚了,并且是那样的理所当然, 心悦诚服。

  改革开放的确带来了一个新的时代,观念的更新,文化的繁荣,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服装多样化的流行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我们有更大的空间去享受现代文明成果: 经济的、文化的应有尽有,我们就是这样不假思索地去迎合就是了,在衣着上更能体现这一点: 从西服热到运动装热,从喇叭裤到萝卜裤、到牛仔裤,从高跟鞋到耐克、到阿迪达斯,流行之快,令我们自己都始料不及,跟进时尚成为一种新的价值观,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站在世纪之交,反观久远的历史,回首我们走过的一个世纪百年,自会有着许多的不安……或许,我们是在不知不觉中,忘却了祖宗,我们放弃了传统的许多珍贵东西,有些是无奈,更多的是对自己出处的无知,末了,才让我们终究会感到心灵的空虚,毋庸置疑,今天就是这样一种情形。

 





  四, 民族性回归于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传统的服装,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早已是和自己无关的事情了,早已经是博物馆艺术和教科书文化了,她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太长的一段距离,我们已经无法去演义从明末至今三百多年的时间跨度里,代表中国服饰文化传统的汉族服饰文化的现代形态是何等面貌? 曾几何时,时装设计师们将紫禁城扛在时装模特儿肩膀上,信步于舞台,并冠之以“民族性”,实际上反映出我们对民族性定义重新确立时的不知所以,而表现出一种盲目、牵强的举动,说这是无知也应该是准确的。

  服装的民族性只能从民族文化的本义上去界定,针对我国目前的服饰文化现状,首先要从西方文化的依附中向民族文化回归,而不是对某个传统服饰文化的样式和文化形态的套用。当然,文化的内涵是通过具体形态来体现的,但此时的文化形态,一方面是基于文化意义上的民族性,另一方面又是时代特性的体现,即:民族文化特征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的服装型制。这样做难吗?当然,拿来主义最容易,为什么我们的服装业和服装人,能紧紧跟在西方人的后面,而没有创造自己的服饰文化的智慧,以自己的民族服饰文化为本,建立中国的服装产业,而只有抄袭,抄袭之迅速,甚至今天巴黎出现的新款式,明天就可以出现在中国。说到底,是对自己文化的不认识不了解,不了解她的价值所在,不懂得我们必须要依赖于她、爱她并且保护她,说到底我们是处在民族文化的根基上,却作着没文化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将传统放弃得如此的彻底?为什么我们今天又有信心复兴民族文化?因为我们还没有不可救药的健忘。在这一两个世纪的历史过程中, 我们的民族受过辱、受过难、受过苦、受过痛,似乎只有经历了这些,我们才会懂得自己的传统的重要,蓦然回首而发现离不开她,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存在的现实需要。回顾一百多年来人类社会文明的兴衰史就可以知道了,没有了自己民族精神体现的文化的切肤之感,是一种多么痛苦的滋味。

  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欧洲人率先冲破封建服饰制度的禁锢,西洋服装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处于服装文化的领导地位,接受这一领导最彻底的,非中国人莫属。今天的中国人的着装九成以上为洋服(少数民族地区仍保留着自己的民族服装)。

  西洋服装处于领先地位,是遵循了欧罗巴文化发展脉络的产物,它同样是吸收外来文化并丰富了自己,所以国际性的欧洲服饰首先是自己民族文化的现代形态,东方人穿西服不会给人以这样的联想: 西服是从满服或和服里演变而来的,因为西洋服装表现出的同样是一种强烈的文化特征,体现了自己的民族性。

  中国的民族服装,之所以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是古老的封建政治文化带来的恶果,是她适应不了时代突变对文化的需求。她远远落后于时代对服饰从形式到内容的期望。

  我国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社会的没落和衰败,使中国逐渐成为一个贫困不堪和文化落后的国家。

  特别是近百年的历史,社会的贫困和文化的落后到了一个极限。古代的优良传统只是在狭小的空间里作着顽强的斗争,与此同时,世界已经从机械化向电气化时代过渡,资本主义的社会生活在快速向前发展,为了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步伐,西方的传统服饰文化开始向时装化转变,同期的中国,仍然处在封建的“纲常”思想支配着的社会生活,仍然是牧业思想文化在农业文明社会里独一无二的存在(尽管她已融合为中华文化了)。当工业文明的大潮向她袭来时,这一文化以自己的落后身份退出历史前台,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儿了。对此,单靠民族自尊的驱使也无济于事。

  今天的中国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全新历史,但几乎是在躺在别人文明成果里拿来的引以为自豪的成就,物质的、文化的、尤其是服饰文化,皆为拿来主义。

  中国人的创造力,是否永远体现在这样的抄袭下去呢?如果我们不回归到我们文化的本源上,去确立( 许多都已经消失了 )民族文化的现代形态,我们将面对自己越来越空忽的心灵,最终没了底气。

  从民族服饰文化的演变过程中,我们方知传统文化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是一个什么样关系,在今天传统文化现状,让我们感到困扰的时候,只有走进历史中去,找到我们都是谁的答案,我们才会有足够的底气,使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民族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我们往前走的精神支柱。只有了解她,我们才能从心里去爱她和保护她,我们才能长成铮铮的汉子。

  台湾东吴大学曾祥铎教授,在谈到文化民族性的问题时指出:“我们的祖先过去各个时代居于时代前列,创造过优秀的文化,我们今日应恢复过去那种创造力,不可盲目追求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只会使人类日趋没落,我们应重返精神故乡。”当代中国人应充分体认到自己所负的历史责任,切勿妄自菲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