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央,青年导演,被评为“中国商业电影的新希望”。
曾经愤青的人生 我是承德人,16岁考入中央美院附中,当时可是件了不得的事,每年只收20名外地学生,我考了2年才成功。 那时的梦想,就是当画家。 一进学校,吓了一跳,看四年级学生的水平,实在是太高了。此外,就是师哥师姐们的生活方式都是艺术家式的,和我以往经历完全不同。在老家时,我特别自信,很少怀疑自己,刚到北京那段时间,确实很动摇。 毕业后,绝大多数同学都去考中央美院,我选择了电影。一是觉得表达内心,用电影比绘画更直接,二是对继续画下去,感到有点害怕了。 为什么?因为画家都是独立在创作,彼此很少来往,精神特别孤独,此外画家要将瞬间的感觉极度放大,这是个很痛苦的过程。在我们学校,每年都会出一个精神病,比我低一年级的班,40人中查出了20多个忧郁症,这把我给吓着了,想换一个圈子。 母校的管理完全是大学式的,给了我们很多的自由,就这么我学会了弹吉他、吹口琴,当然,还有喝酒。 那时我们学校就在美术馆附近,那时北京正在大拆大建,但我们周围的一切仍然安静。那时最深刻的感觉是,北京太大了,相比之下,自己太渺小。 剃了个秃子去学电影 报考完北京电影学院,一个师哥说,那儿特别黑,你要不找人不花钱,根本考不上。他倒是早点说啊。我一想,这下没戏了,趁放假就剃了个秃子,回家准备复读,在北京上了四年学,居然没大学上,真不知道该怎么和家里人交待。没想到,我被录取了,且录取的名次还很靠前,我写的分镜头剧本后来还被编入了学校入学考试的教材中。 学电影的头一年感觉很不好,因为从美术人的角度看,觉得电影人特别不踏实,美院人人都在研究学问,人员结构也比较单纯,学电影则门类多,什么人都有,我当时很奇怪:怎么这些人美学素养这么差? 其实,时间长了也就明白了,电影包括很多环节,并不需要人人都有那么高的美学素养,我学的是广告专业,那时想得最多的,就是早点毕业,多拍广告多赚钱。 为了生活抛弃一切 毕业后我到了广告公司,算是专业对口,对拍广告,也不能说不喜欢,但你知道,广告表达的是别人的意志,里面有很多限制,是无法表达你自己的。此外,中国客户还不太成熟,他们好不容易掏钱做广告了,恨不能将其填得满满的,根本不会给导演任何发挥空间。在国外,客户对导演提出3个要求就可以了,而在国内,客户至少会提出9个要求。 肯做广告的,多是快速消费品,客户希望赶快把货物卖掉,迅速回本,这就让广告人无法从容不迫,说的都是自己不想说的话。但为了挣钱,你必须听客户的。 干得最苦的时候,每天只睡3至4个小时,经常是上午飞合肥,晚上飞回来,落地就赶到机房去剪片,第二天再飞上海,后天再飞广州,同时干几个片子,可看着房价一天天涨,怎么可能歇得下来? 干广告,大多数人能混个中产阶级,顶尖的几个能成富人,从整体情况看,比拍电影的收入略好。但这个行业也有天花板,年轻导演机会很少,只能什么活都接,这就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无法拿到大单。 疯狂的工作,年复一年,直到2009年,我终于买下了自己的房子,生活稳定了,我开始觉得,人活着应该干点有意义的事。也就从这时开始,我给自己定了个计划,每年拍一部短片,上传到优酷网上。 肖央今年才30岁,但他已经老了。像大多数老人一样,他开始怀旧。 14年前,他孤身一人来到这个城市,那时的北京到处都是大坑与工地,蹲在美术馆边的宿舍里,他想象着未来,那将是怎样的灿烂且金碧辉煌? 校门口有一家小小的陕西面馆,味道正宗,特别辣,不大的房间里,盛满了他们的欢乐。然而,几乎是一夜之间,世界改变了,肖央所遥望的那个未来,变成了冰冷而坚硬的当下——在漂亮的街道上,每个人都行色匆匆,他们要赚钱,他们要拼命,他们忘记了身边的一切,人和人,成了永远的擦肩而过。 再没有永恒,也没有星空。现代化带走了我们的梦,我们活着,竟然只是为了生存,为了赚更多的钱,去买房、买汽车、买爱情、买墓地……就这样,我们卖掉了自由、卖掉了尊严。 2009年,在北京的边缘,肖央终于买下了自己的房,站在空空荡荡的屋子里,他向世界宣布:我,终于在这片战场上,站稳了脚跟……然而,谁会倾听呢?一切那么拥挤,却又空空荡荡。 肖央迷茫了,他一遍遍地问自己:我真的在活着?我为什么要这么活? 《老男孩》的火爆,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在优酷上,上线仅四天,点击量就突破225万次,评论突破万条,在微博上,单日转发多达7000次,被网友们推为本年度最佳华语视频。 该怎样形容这部40多分钟的短片呢?它有史诗般的激情与恢弘,讲述了一代被永恒抛弃的人们,世界将他们贬低成凡夫俗子,他们被动地接受了这个角色,然而,心又如何能沉寂?梦想又如何能死去?当夜深人静时,又怎能忘却,血液中萌动的那些青春记忆? 生命曾那般澄澈,而现实又如此胶着,你真的忘记过去了吗?你真的忘记了,作为人,你本该去梦想,你本该像诗那样美丽的生存?当生活告诉你,你没有本质,你只是苍茫中的一粒尘埃时,你为什么没有说不?当一切都已被剥夺,你究竟是谁?总有一天,当你垂垂老去,回望一生,你真的能无怨无悔? 太多的人,是流着眼泪看完这部视频的,只有那一刻,才知道,生活是这样深深地、深深地伤害了我们。 为肖央做字幕翻译的,是德国人皮特,铁哥们儿。他一脸肃穆地看完《老男孩》,突然说:“肖央,你会成为STAR(明星)的,那时,你还会记得广安门的皮特吗?” 回望一代人的青春 连续两年,我拍的视频在优酷都赢得了较好的口碑,于是,优酷、中影与雪佛兰科鲁兹三方联手打造“11度青春电影行”时,就想到了我,提供了一笔经费。 此前我都是一边拍广告,一边拍视频,用广告赚的钱来养视频,只能拍几分钟的短片,这次终于能拍一个长一点的了。也恰好这时,听到了MJ去世的消息。 我算不上MJ的粉丝,知道他歌唱得好,舞跳得好,平时看到他的新闻,也就是一笑而过,但他的去世却给我带来了很大震撼。因为他仿佛是我们这一代人青春的地标,在我内心中,他是不会死掉的,就像你门口的街道,你每天都经过它,突然有一天消失了,你会怎么想?曾经以为永远的东西,就这么坍塌了,这让你体会到生命的无常。 这时,这部片子的合伙人王太利给我打电话说:MJ都去世了,我们也不能再这么混下去了。 这,催生了《老男孩》。 那是一个太辛苦的夏天,一边拍一边修改剧本,为了拍曾经青春记忆的镜头,我们找了一家废弃的中学,里面蚊子成堆,打上灯光,至少50摄氏度,王太利老师的假发还被烤着火了。为一个仰拍的镜头,摄影师钻到鱼缸下,突然看到玻璃上裂了一个口,赶紧跑了出来,几乎是同时,整个鱼缸爆裂,碎玻璃片、几吨的水倾泻下来,如果反应慢一点,人就被砸在里面了。为了拍那些露天的镜头,剧组中所有的人都被晒暴了皮。 但,大家没有抱怨,因为我们在为逝去的青春见证,我们这一代人从小生活条件比较好,环境也更宽松,可一到社会上,却发现压力竟如此大,望着一天天变化的房价,几乎看不到任何希望,我们不明白,就业、结婚、生孩子……这些最平凡的人生理想,到了我们这一代,怎么就变得这么难?我们甚至没有闲心去梦想,这让我们怎能不去回望自己的青春,怎能不重温青春的那些梦想与誓言? 为我们这一代说句话 视频在优酷上播出了,许许多多的网友留言说:我是流着眼泪看完它的。受了那么多苦,也没什么收入,但剧组人员发来的短信却是:谢谢你,给了我如此有意义的一个夏天。 为什么《老男孩》能让人落泪?因为它为我们这一代人说了几句真话,这世界给我们说话的地方太少了,到处是别人的声音,在他们看来,我们70、80后这一代人很沉默,其实我们活得挺不容易的,可我们跟谁去说?就算说了,又有谁听? 有时我也去教堂,我也渴望内心的那种永远的平静,但我又怎能忘却身边的种种烦恼,忘却我们这一代人正在遭遇的一切呢?
有的观众觉得,在《老男孩》中,充满了反讽:最美丽的女孩嫁给了最不堪的老公,最文青的男人,却娶了个最世俗的老婆。爱情、美好、希望等等,都被踩在了脚下。表面上,它在嘲弄传统的价值观,其实并非如此。我们在校园时,所看到的世界是无比美好的,充满了理想主义精神,可一走出校门,却突然发现,到处是冰冷的生存竞争,每个人都被裹挟在其中,无力挣脱。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就这样从天堂跌落到凡间,正是这个巨大的落差,才让人们去怀疑去反思。是现实将那些美好的东西打碎了,怎么能埋怨我们不珍视它们呢? 非常感谢那些为《老男孩》流泪的观众们,我想继续拍下去,希望有一天能拍一部真正的电影,如果说对未来仍有什么期望的话,就是到老了,我的热情依然能不被生活磨灭掉。 ------------------------- 以上内容转自《北京晨报》------------------------- 那是我日夜思念深深爱着的人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