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唐子婷 2010-11-15
谈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6-19 08:23:00 ]    作者:陈玲    编辑:studa090420
     
-

  摘要:本文从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内涵和特征入手,阐述了行为导向教学流程,并通过案例来说明行为导向教学设计的操作方法。行为导向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出积极意义,并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教学机智。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流程;教学特征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学习模式,“行为”意为“所作所为”,“导向”意为以“行为”作向导。在职业教育中,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通过对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媒体等因素的重组,创设师生互动交往的教学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过程,这个过程期望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发生改变,从而适应工作行为。由此可见,行为导向教学法与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是吻合的。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职业教育教学策略。学习的成效使学习主体得以持续发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重现与锻炼,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包括本专业知识能力,多项适应工作的能力、跨专业学习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集体相处的能力、负责能力等)。因此,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同样要求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要精心设计教学。
  近几年,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法、角色扮演法等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已逐渐渗入我县职校各专业课教学中。理论匮乏、方法单一、技术落后等问题已得到较大程度的解决,中等职校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新面貌。但是,笔者在教学调研时发现,当教师将行为导向教学法引入课堂时,虽然运用了张贴板、卡片和多媒体等教学媒体,也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却往往出现教学时间安排不紧凑,教学效率不高,课堂教学较散乱,教师表现得无所适从,茫然无助的情况。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学习盲目性较大,学习效率较低,在实践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法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优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教师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时,对其内涵、教学流程和基本特征缺乏全面认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仅考虑知识框架,而忽视了将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设计即设计教学材料和互动的教学活动。如果教师能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各要素,体现“双主”理念,即以教学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就能形成优化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能充分地体现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价值。
  
  专业课教学的行为导向教学流程
  
  在行为导向教学设计过程中,笔者认为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活动是一种信息活动过程,教学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教师和学生都是信息源,又都是信息的接受器。
  第二,在教学系统的信息活动中,包含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可以认为有两个子系统,一个是教师教的系统,一个是学生学的系统,这两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教师教的系统处于先导、预设地位,学生学的系统处于主体、生成的地位。
  第三,教的活动流程包含目标导向、学习指导、反馈互动和过程评案四方面,学的活动流程包含接受学习任务、分组职业活动、成果展示和自我评估四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构成行为导向教学统一体。
  “双主”理念指导下的行为导向法教学流程如下图所示。
  
  行为导向教学设计的案例
  
  行为导向教学流程是由目标导向(学习任务)、学习指导(分组职业活动)、反馈互动(成果展示)、综合评价(自我评估)等四个方面组成的,教师备课时应思考上述四方面的方案设计,使其在学习任务、分组职业活动、成果展示、自我评估的学习流程中体现出来。下面,笔者以《机械制图》中的“半剖视图画法”为教学内容,略谈行为导向课的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机件半剖视图的画法。行为能力目标:专业能力:能用半剖视图方法表达对称或基本对称机件。社会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方法能力: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内容设计:
  第一,专业目标导向和学习任务的设计。专业目标导向,即根据本次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建立这次学习任务的框架,并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将之分解细化为若干个目标导向(按照难度等级细分),针对各个目标导向内容,设计与之相应的各级学习任务,以逐步达到目标。因而,本次教学根据学生已具备的知识、能力水平与特点,将目标导向细化为两个层次的内容,并设计了两个相对应的学习任务。(见下表)
  
  第二,学习指导和分组职业活动的设计。为使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都有机会、有能力参与学习活动,教师的学习指导必不可少。因此,在学生进行分组职业活动之前,教师要根据本次教学内容简明扼要地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而具体的方法由学生在职业活动中自主发现并应用掌握。本次课的学习指导内容主要是向学生说明半剖视图的形成、作半剖视图机件的剖切范围及适合用半剖视图表达的机件特点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直观教具等媒体说明上述知识点。
  分组职业活动不是多个学生简单聚集起来讨论,不同于传统的集体讨论,而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由全组成员共同承担工作任务,由组内成员策划人事分工,由学生自主设计和调控工作过程的阶段。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行为发生改变,进而使其知识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分组职业活动形式往往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为使小组活动不流于形式,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并挑选一名自律性强、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笔者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以6~8人组成小组单元,每组配置1~2个教学模型,并以学习任务书(见图1)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本次职业活动的内容与要求。通过分组职业活动,使学生实现行为能力目标。转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