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题话“母亲”

 清轻 2010-11-15

同题话“母亲”

华中师大一附中校长 张真
  写作《妈妈,你别哭》这个题目,就是一次感悟母爱、思考亲情、懂得感恩的过程。台湾作家琦君说,孩子就是妈妈眼中的一粒沙子。反哺之情,千金难得。当我们读懂妈妈的眼泪时,难道不是我们做儿女的一次生命的升华吗?这三篇美文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写作尝试!同学们用细腻的眼光触摸母亲的伤痕,用善感的心灵感悟无言的大爱,用睿智的头脑思考人生的哲学。
                            
妈妈,你别哭
华师一附中高二(18)班 聂良玮

   幼时,父亲和母亲吵架并打了她。我抱着睡在地板上的母亲,稚气地含泪说:“妈妈,我应该挡住爸爸的。对不起,妈妈你别哭。”母亲的泪湿了我的肩,就像窗外的黑湿了她的心。
   终于,母亲还是背弃了家庭。面对我歇斯底里的咆哮,她异常平静,双眸晶莹却漠然,轻轻拥我入怀:“和爸爸好好生活,妈依然爱你”。收拾好东西,母亲深沉的脚步声久久回荡在楼层里。我冷漠地看着紧闭的大门,它隔绝的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再次相见的时候,我已经上了高中。我和她缓行在繁忙的武汉大街,她的眼神黯淡无神,头发也短了,略枯。逛商场,吃饭,程序般地耗完一天。入夜,我玩着电脑,母亲躺着发呆。也许彼此都习惯了寂静吧。终于,她哭了,我仍然缄默。“你恨不恨妈妈?”她身体颤抖。黑夜变得模糊了,隐约有些亮光。我扶住她颤动的肩膀,用手理了理她乱了的刘海,“睡吧,不要多想了”。第二天,临别之际,我问她:“生活还好吗?”她微露淡淡的哀伤笑道,“很好,不要担心妈妈,照顾好自己”。戴上墨镜,她离开了。我拿出手机,发了条短信:坚强,我不哭,你也别哭,一切都会好。
   往后,母亲常打电话来,三言两语的对话,成了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终于到了新年,返回家乡,见了母亲。她脸色红润了些。我们坐在乡村静谧的阳光下彼此嘘寒问暖了好半天。温顺的风夹着油菜花肆意拂过,金黄色的稻田溢出朴实的清香。西下的夕阳将两把椅子的影子重叠在一起。
   时间像冬日的飘雪,人们把美好的愿望和企盼寄托其中,它却调皮地转瞬即逝。我要返校了,又去见了母亲。她给我洗脸,终于还是看到了我鼻边的伤痕。“怎么弄的?”她皱眉。“没事,打球时不小心。”“注意点啊!”蓦然,她默默流泪了,像个孩子。“怎么又哭了,说好的,都不哭的啊”,我双手搭在她肩上。“妈没哭,妈只是心疼你。”“行,我会照顾自己的,又不是小孩子了。”汽车载着又一次的奋斗起程,留下了又一份守望。
   我曾经很多次想过,要带母亲去一个宁静的,满处长满薰衣草的乡村,陪她看漫天的星星,那些星星晶莹的像泪珠一样,笑着看过往的伤痕,而母亲淡淡的忧伤的笑容总会和薰衣草的幽香一起,再合适不过。
   
妈妈,你别哭
华师一附中高二(26)班 黄劭宇

   当秋风来袭,寒蝉凄乞,我便意识到中元际临。又是一年中元祭,一转眼便晃过了四个年头。若是像当年一样的天真懵懂,自然是不会对路旁的一个个的白圈与一片片土黄色的纸生出过多的愁绪;但若真正经历了生死离别,便不会只为他人的逝去发出几句空洞的叹息。
   几年前那晚秋的午后,当噩耗传来,母亲瘫倒在屋里恸哭的场景,也许永远不会从我的记忆中抹去。窗外是灰蒙蒙的天,不让一丝阳光透过,似乎是像隔离掉那最后一丝丝残存的希望。屋里的气氛压抑、阴郁到让我窒息。那时的我虽然懵懂,但看见向来乐观的母亲泣不成声,也能隐隐猜到发生了什么事。
   得知父亲离世的消息后,悲恸的那一瞬间我仿佛也长大了。当时小小的我居然并没有哭泣,而是无言地给予母亲安慰和鼓励——陪伴在她身旁。只是每当看到妈妈脸颊未干的泪迹,总是在心里大声喊着:“妈妈,你别哭!”尽管我幼小的身躯暂时无法为母亲撑起一片新的天地,但我仍试图用乐观的心境陪妈妈走出悲伤的阴影。
   刚开始的那两个月,家里的氛围依旧凝重,我经常会在夜里听到啜泣声,我知道悲伤太过沉重,不是一时能消弭的,但我却努力将它挥去。或许是亲人们的关系,或许是母亲的坚强,渐渐地,我们走出了那片阴霾。这过程中经历了那么多辛酸和悲痛,不是文字能够承载的。如今,回想起那段伤心的日子,我庆幸自己能够在至亲的人离开时,在妈妈那么无助绝望时,用自己的乐观去告诉、去安慰、去道出那句:“妈妈,你别哭!”
   其实,又何止是母亲,身边许许多多的人中总有徘徊在暗谷之中的。他们也需要亲友的关爱;需要有一束光线来点亮他们的世界;需要那句:“你别哭!”来汲取勇气以及有人陪伴的证明。
   看着漫天的残纸,我写下了这样几句话:中元祭,风无力,残纸满地。灵线引,炊有烬,魂魄皈依。伊影泣,茔若彼,苍火旋惜。人事已,菊似系,思缎谨记。 

妈妈,你别哭
华师一附中高二(11)班 刘源

   这样一个明媚的午后,风拂起一缕缕乌黑的秀发,她身后那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地像那黄色的海洋,有这样一个孩子,被她搂在怀里,抚摸着稍有淤青的膝盖,话语一字一顿如微风从她口中吐出,“孩子,别哭。”
   这是每个人记忆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想起时,我们便会想起三月拂面的柳,八月飘香的桂花,以及她诗一般的名字。
   而在多少人的生命中,直到最后都没有真正读懂这两个字。而我的恍然大悟是在某一天的傍晚。
   那天吃完饭,和母亲一起散步,过马路时有一辆卡车驶来,她紧紧地抓住我的手,那时的我已经高出母亲大半个头。在我心中,这么大还和母亲牵手有些没面子。我下意识地几次想甩开她的手,不料她还是紧紧握住。等车过去后,我不耐烦地望向她,她只是愣了愣,松开了手。
   我看到那眼中,如小孩子做了错事似的惶恐。她说,小时候我也是这么牵着你过马路,时间真快,你长这么大了。我再一次望向她,迎着远方的夕阳,眼中竟有些湿润。
   突然,我竟想起儿时母亲拉着我的手过马路的画面,我那时的身高使她不得不躬下身子才能拉住我的手,我常常迷恋她手心的温暖和不时渗出的汗滴。每次走到一半的时候,车辆的行驶方向改变,她也总是将我换到另一边。也许,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好像已经成了习惯。我突然意识到,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永远都如此。
   我们往往读不懂她给的爱,而她表露爱的一种方式便是眼泪。读不懂她的眼泪,永远读不懂她给的爱。而母亲,不可能给你一辈子来读懂她。这也便成了很多人一生的遗憾,以致那些人在母亲离开后才醒悟。
   还记得儿时和母亲赛跑,发现母亲总是跑不过我们,而等到我们明白“真相”时,她却真的已经跑不过自己了。这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悲哀,而在岁月面前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尽早从悲哀中醒悟过来,不要让她再多为我们流泪。
   即使是这样,我们仍无法阻止流年的侵蚀。
   红叶天,黄花地,年华落尽繁花停,日下只影西风伴,心冷谁知?白霜染,岁月残,青丝朱颜悄然散,倚仗空望秋水穿,青草夕阳,鸿雁何方?
   我从不知道可不可以有来世,你做孩子,我做母亲,我也弯腰牵你过马路,夜晚用扇子为你驱蚊。如果有来世,哪怕穿过千山万水,掠过陌生的脸庞,也只为寻找你,我的母亲。
   于是一个明媚的午后,望着那些在金色的阳光下微微颤动的白发,风轻轻拂动身后如海潮般的原野,光影从透亮的绿叶的间隙里射在地上,有这样一个孩子,迎着夕阳说,妈妈,你别哭。

用感恩的心述说真情
华师一附中语文高级教师 盛玲

   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说,笔乃心灵之舌。在日常生活中,写作就是我们抒发感情倾诉心灵的最好方式。而抒情散文是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文章。今天我们来谈谈抒情散文的写作。
   在写作中,抒情,就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抒发的一种作文技法。抒情的目的是倾吐情感,引人共鸣。这类文章重点在于抒发作者的内心之情。写人、写景、叙事、观物都是为抒情服务的,因此,抒情散文最大的特点是以情织文。
   首先,抒情必须真挚自然。古人说“情贵真”,意思是说,文章只有表达真挚的感情,才能感动人。抒情散文不能像小说、戏剧那样可以虚构,它要求自然、自由、自在、自得地表现真真实实的自我的情感。用自己的笔抒发自己的感情,说自己内心想说的话,心中怎样想就怎样写,有什么感受就写什么感受,让感情在文中自然流露出来。这样,文章才能没有矫揉造作之感,读后使人感到清新自然。叔本华说,“作品是心灵的精华”,“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善感的人,学会观察,学会感悟。聂良玮同学在父母离异后读懂了妈妈带着忧伤的笑容,刘源同学为一次挣脱妈妈的庇护而不安,黄劭宇同学在父亲去世后为妈妈拭去脸颊的泪痕,这些都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感人至深。
   其次,抒情方式可以多样化。感情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它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别人不容易捉摸,自己也不是那容易表现的。一般而言,抒情要同具体的描述结合起来,还可以同想象和联想结合起来,直接的抒发;还可以以情叙事、融情于事,间接抒情。
   再次,撷取细节,以智性渗入到情感中去,提升散文的广度和深度。学会了感悟,不一定能写出高度的审美价值的作品,还要学会思考。散文的创作不仅仅是一种把表面的感觉记录下来的过程,而且还有一个感觉、情感深化和人格升华的问题。比如,黄劭宇同学感悟到“身边许许多多的人中总有徘徊在暗谷之中的。他们也需要亲友的关爱,需要有一束光线来点亮他们的世界”。这些语句不仅仅是对亲情的领悟,更闪烁着哲理的光辉。

  ——《楚天都市报》品读周刊·小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