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

 zxshcq 2010-11-16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

     作为数学教师从自己学科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使数学课堂的改革充满生机;如何使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整合,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象我们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是我们每个数学课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我在实际教学中,初步探索,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合理运用媒体,渗透体验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谓体验学习就是要求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更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去说,也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优势,创设体验情境,营造体验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加深体验。多媒体画面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同时还能为教学服务,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在这方面的探索不足。自己电脑运用、课件制作等方面的知识比较贫乏,以至于上数学课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手段,这样造成学生上课比较乏味,兴趣不浓。有些知识如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没有形象、直观地看到它的导出,而是进行机械的记忆、理解,因为很抽象,造成很多学生不能一下子很好地接受知识点。如果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克服了这一缺点,多媒体图文并茂的演示,先让学生获得形象的再现过程体验,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是如何想的,学生就会把自己的想法阐述出来,自然而然地获得实践的体验。也会尝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再者,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的家里都有电脑,较多孩子能熟练运用、操作电脑。现实告诉我们,信息技术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才能有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显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二、合理运用媒体,发展学生的思维

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能力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要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帮助学生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增加思维的自由度,鼓励学生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件: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果红草绿,苹果树上结了10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有6只辛勤的蜜蜂正一桶一桶的在采蜜,它们一起去采了12桶蜜……这活泼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延长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全班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

(1)你可以把图中的什么看作单位“1”?

(2)可以把它平均分为几份?

(3)可以表示这样的几份?

(4)用分数表示是谁的几分之几?

      在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情况下,充分挖掘画面中所提供的数学信息,说出:可以分别把10个苹果、12桶蜜、6只蜜蜂看作单位“1”,并能把每个单位“1”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用不同分数表示的过程中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东西,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独立思考问题。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不是被动的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对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变革影响和推动作用。确切地说,信息技术本身不能自然地引发课程的变革,但是其却是课程改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正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学习革命,诞生了知识经济,人类迈入信息化社会,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本身就要求变革人的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和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等,应该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和反思性、合作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有利于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

三、合理运用媒体,展示算法的多样化和简便化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早就说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决定了教学必须照顾整体,而教学的“一刀切”就满足不了每一个学习者的要求。要因材施教必须要有教学的个别化,数学教学除了集中还需要有分散,需要有针对个体或小组的学习环境。如在教学《花边有多长(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节课时,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预设了多种计算方法。上课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如何计算花边有多长?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各抒己见,随着学生的陈述,教师展示预设的课件,当学生看到屏幕中展示自己的算法时,立刻获得了成就感,其他学生纷纷强说自己的算法,老师一一展示,最后对比各种算法,找到最简便的算法,学生很容易看出,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的方法计算最简便,这时,老师出示公式,学生不但认识深刻,容易理解,而且记忆犹新。

实践表明,信息技术引入数学教学正好满足了这种要求。超文本和超媒体的教学软件从理论上讲能满足各类学生学习的不同要求。学生可以用这类数学教学软件自学和复习,他们想学什么内容就学什么内容,想看几遍就看几遍。过去教师“一对全体”的教学现在可以用“一对一”的人机交互方式补充,此外,学生可以通过与自己选择的学习伙伴相互讨论,通过与教师的及时交流,在课堂上信息交互的机会大为增加,而且极有针对性。在课后教学软件还可充当教师的助手及时辅导。考虑到教学网络的发展前景,教师可对学生提供全天候的服务。过去学生围着教师转,现在是教师围着学生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能够面对每一个学生。我想,如果孔子能够见到,他会十分高兴的,因为他的“因材施教”的美好理想在高技术的支持下能更好的实现了。

四、有效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

     大信息量是“整合”的物质基础。学生只有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处理大量的复杂的信息时,才能真正培养能力。只有大信息的情况下,才方便于使所有学生有所选择,才能实现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有不同的提高,有不同的成功体验。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总是想办法设计多媒体课件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在实践中学习,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态度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全过程不仅局限于课堂40分钟内,还要做到课前收集信息、筛选信息;课上交流信息、处理信息;课后整理、存储信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将带来课程资源的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都冲击了传统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再是单单的书籍、教材等印刷制品,而且也包括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将更加丰富,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与专家、教师等交流,扩大了课程资源范围。

    总之,新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学内容的飞速翻新、教学方式的日益进步、教学手段的逐步现代化,以及终身教育观念的逐步深化,要求我们教师不断重新学习,接受在职教育,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的专业水平,有效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