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民国钱币的演变

 天上星星期二 2010-11-17

中华民国钱币的演变

(2009-04-29 19:09:38)

中华民国钱币的演变

中华民国钱币的历史演变过程如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就发行开国纪念币(银元):正面有孙中山的半身侧面像,背面有“中华民国元年”和繁体的”汉“字。
(2)差不多同一时期,四川也铸造地方银元“四川银币”。
(3)袁世凯窃取大总统职位后于1914年铸造印有袁世凯肥大侧面头像的银元,俗称“袁大头”。铸造数量很大,流通也最广。
(4)1933年国民政府铸造的印有帆船图案的银元,俗称“船洋”。
(5)1934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国民政府铸造的印有孙中山侧面头像的银元。俗称“小头”。
以上都是硬币中的银元。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废除银元等硬币,实行“法币政策”,即把国民政府控制的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印制的纸币定为“法定的货币”,称为“法币”,作为唯一的货币强制流通。
(6)由于抗战后期特别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通货膨胀,法币严重贬值,1948年8月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下令民间以300万元法币兑换1元金圆券的比值到银行换取新币金圆券。但又因滥印滥发行,很快再次贬值,直到1949年大陆解放才由人民政府用人民币作价收回,金圆券也同时废止。
(7)1949年7月,中国大陆大部分解放,国民政府又在未解放的南方地区发行“银圆兑换券”简称“银圆券”以代替几乎一文不值的金圆券。东南沿海和西南各省解放后也由人民政府用人民币作价收回,银圆券也同时废止。
金圆券为红色,东南沿海(如福建)老百姓戏称为“红鸡公”;银圆券为墨绿色,东南沿海(如福建)老百姓戏称为“乌鸡母”。
以上是1912-1949年中华民国时期先后发行过的各种货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