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时期的币制改革

 公元2012 2022-11-20 发布于新疆

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发表通电,表示臣服国民党中央,降下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上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国民党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中国统一后,经济增长处于一段相对繁荣的时期,但货币无法统一,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习惯是白银充当了货币的主体,就形成银两银元并行流通的局面。“废两改元”是第一次重大币制改革,法币改革是不得不进行的第二次币制改革,金圆券改革则是在危机关头铤而走险的第三次改革。

一、废两改元

1917年虽有倡废两改元之议,却迄未实现。尽管北洋政府颁布了《国币条例》,实行银本位,银元也逐渐趋向统一,但银两制度并没有被废除,银两银元并行流通的局面没有改变。

银两银元并行,给商品交易和货币流通带来很大的不便。

1933年3月10日,3月10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规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原定以银两收付者,在上海应以银两7钱1分5厘折合银币1元的标准以银币收付。上海以外应按4月5日申汇行市,先行折合规元,再以规元7钱1分5厘折合银币1元的标准收付。持有银两者,可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在中央、中国、交通3家银行兑换银币。

到1933年年底,废两改元全面成功,完成了明清和北洋政府梦寐以求却无力实现的目标,也真正确立了中国的银本位地位。第一次统一全国货币体系是银本位制度,即用银元作为民国时期国家使用的正式本位货币。做出贡献者为袁世凯和宋子文。我们曾经见过的“袁大头”,就是以袁世凯为头像的一元面值的银元。

二、法币改革

法币是中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法币改革是不得不进行的币制改革,在当时中国经济对内对外都面临特殊的局面。

国内方面,货币流通环节银两、银元并行,发行混乱,没有经济命脉能为国民政府所掌控,在政治上,国民党内部政治危机严重,派系分裂。

国际方面,20世纪20年代末的世界经济大危机,西方各列强都受到了重创, 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使得日本政府为弥补国内资源不足而制定了一系列侵华策略“预先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1933年新当选的罗斯福总统决定实施“白银计划”以保护美国利益,引起了世界白银涨价,进而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动摇了银本位的基础,带来严重通货紧缩问题。

不得已,在“废两改元”仅仅2年后,国民政府财政部于1935年11月再次发布币制改革公告,实施法币政策。1935年11月4日,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1936年2月允许中国农民银行发钞)发行法币,其他金融机构所发行的钞票均为非法,所有税收和公私收支均用法币支付,禁止白银流通,取代银本位的银元。

1936年1月,国民政府又公布“辅币条例”,对新币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明文规定。

法币政策的实施,使旧的银本位制度被不兑现的纸币流通制度所代替,白银在法律上已经不再是我国的流通货币,银币、生银、银锭及其他银类开始退出了中国货币流通领域。

由于法币完全依赖于政府信用流通的不兑现纸币,法币所标识的纸币面额不再是金属商品的数量而仅仅是一个价值符号,由此在中国开创了一个新的货币发展阶段。

三、金圆券改革

法币废除了银本位,采取了与美元和英镑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时任财政部长孔祥熙是这一制度的创立者。法币先与英镑后与美元挂钩,而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因此法币属于金汇兑本位。法币的施行实现了货币的现代化,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币制。但是由于连年战乱,法币经过十多年就走向了崩溃。

1948年8月19日法币被金圆券替代。

据记载,1937年的法币发行总额是14亿,八年抗战增加了400多倍,而内战三年较抗战前夕增加了47万倍,同期物价上涨了3492万倍。

1945年8月,法币发行额为5569亿元

1946年1月,1.15万亿元

1946年8月,2.38万亿元

1947年2月,4.80万亿元

1947年8月,13.70万亿元

1947年12月,33.19万亿元

1948年3月,69.68万亿元

1948年5月,137.40万亿元

1948年8月,法币供应量达到了难以置信的663.69万亿元。

面对这种情况,国民政府铤而走险进行币制改革,即金圆券制度。于1948年8月19日宣布币制改革,金圆券发行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金圆券发行限额为20亿元;

2.采取十足准备金制度,以5亿美元做准备。

3.金圆券1元兑法币300万元,兑东北流通券为30万元,台币继续流通,兑美元比例为4金圆折合1美元;与黄金的兑换为200金圆兑1两,与银元的比率为2金圆换1元,与白银为3金圆兑1两。

4.冻结工资、冻结物价;人民持有之金银外币应于1948年9月30前,向当地中央银行兑换金圆券。

领导这次改革的是时任财政部长王云五,他的改革遵循了金融学的基本规律,发行货币要有十足的准备金,要保持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王云五深知币制改革风险巨大,需要一定的前提,即一是军事上有把握,二是有美国的援助,保证发行货币的基础,方能实施,结果都落空了。

金圆券制度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即宣告完全失败,金圆券的发行量不仅突破了20亿的限额,而且到1949年5月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80万亿,几乎成了废纸。从黑市的抢购黄金和美元,到彻底的崩溃,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使得开始支持币制改革而兑换金圆券的人受到了一次洗劫,民心丧失,政权加速灭亡。

实践证明,在连年战乱,外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所推出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币制改革,只能以失败结束。虽然王云五也考虑到了一些条件,确定的改革指导思想为“欲使币值稳定莫如使无准备无限制与不公开的发行变为有准备有限制及公开的发行”,“同时辅以平衡国际收支的必要措施并极力增加生产节约消耗”。虽然效仿了联系汇率制度,深知没有十足的准备发行新币不可能稳定,但是外部条件太差,难以实施。

王云五是个理想化的知识分子。1948年6月出任行宪后的第一任财政部长,在他看来,“只有改革币制,才能挽救财政经济日趋恶化的局势”,“惟一的诱惑使我勉允此职,就是对于改革币制之憧憬。以故,我到任后,立即开始此项计划,而且无日不是念兹在兹……”王云五虽然具有一片爱国之心,却“不顾及币制改革大举之措,实在远超过本人才能学识,以致爱国终致误国……”。

超量的货币发行一定会带来货币的贬值和恶性通货膨胀,这已经被世界金融史所证明,1948年的币制改革只不过是货币史上一个特殊的插曲而已。即使在和平年代,控制货币发行量,使之与经济的货币化以及经济增长相适应,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和民众的信心。

*****以上内容如有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