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朱雅红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教育的热点,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新课程标准下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教学的关系如何;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笔者结合其教学实践作了论述。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高中英语教学 实施建议
一、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与其特点
在21世纪这样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有关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把“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结构改革的一个重点,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
那么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突破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式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围绕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过程中与他人交际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更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它体现了现代育人模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因此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学习方式的改革,而且是教育育人模式的改革。
二、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学科呼唤研究性学习
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过于注重知识结果的传授,压抑了学生追求自主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从而改变目前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这与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其次,根据英语学科的功能与特点,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也是必要的。
1、开放性内容:英语是一门语言,但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学到的又不仅仅是语言。从英语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异国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地理、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等。课文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涉及了种种话题,这就为英语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2、协作性:英语的习得需要一定的语境,即交际实践。英语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就是模仿真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的语言技能发展;另外协作研究可让学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各尽所能;也能避免部分学生胆怯畏难的心理。
3、社会实践性:语言是生活的。因此,要学好英语就必须从课堂中跳出来,使课堂向社会延伸,利用各种手段,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参加语言交流活动。英语研究性学习可以使课本知识学习完毕后,学生的思维不停止,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或进行辨证思考。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又能练习和巩固已有的语言技能,其学习效果大大优于脱离实际的“题海战术”。
三.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建议
1.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
只有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才能引起他们自主学习和自发探究的欲望。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挖掘英语课的兴趣点,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从这些兴趣点切入,以点带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探究和讨论。例如,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1 School Life时,教师应抓住学生对国外校园生活的好奇这一点,设置一些问题,如:
1. What is the school life like in the
2. What is the school life like in
3.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school life
in the
并把这些问题作为小课题,让他们自行选题,查寻资料,充分酝酿,写出研究报告,从而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的构成要合理
首先,学习小组应该避免由老师按座位区域简单划分。英语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个体的思维差异会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研究性学习又是可以不局限在课堂上的学习,因此可以打破“就近”讨论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按照探讨的不同课题来自由组合。学生有了自由选择的空间,就能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老师可以给予一些合理的调整建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之一就是人人参与,为了使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展现自己和提升自我,小组成员的互补性也非常重要。但是,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时候是不会考虑到这些的,而作为老师,对于学生的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应该给予一些合理的建议。
3.利用现行教材,渗透研究性学习,深化教材内容.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有许多课文都是与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如Growing pains(成长的烦恼);School life(校园生活);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减肥问题);Lost civilizations(失落的文明)等,其内容涉及日常生活、孩子成长、身体健康、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等各方面。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本课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还应启发学生就课文中提出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又能使教材内容学以致用,使知识转化为学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下面就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3《Lost civilizations》为例,谈一谈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课题: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世界遗产的保护)
形式:个人独立研究、小组合作研究、师生互相协作等形式相结合
运作流程:Step1提出课题--学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世界遗产的现状,教师提出主课题“世界遗产的保护”。Step2选择子课题--学生可选其中的任一子课题(1)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文化遗产的保护)(2)The protection of natural heritage(自然遗产的保护)(3)The protection of im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Step3调查研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世界遗产的现状、破坏的原因等方面去进行社会调查,运用网上查阅,采访等手段,采集相关的资料,并就解决方法提出设想,用英语把它们写成书面形式。Step4表达和交流--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的调研成果用英语表达出来,展示所收集到的图片和相关资料,也可通过多媒体把制作的powerpoint向同学展现。Step5总结--对这次英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态度与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收集到大量关于世界遗产被破坏的图片,这些图片引起了学生对人类遗产现状的关注,提高了他们的保护意识,从而激发他们去思索,寻找保护人类文明遗产的办法,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英语研究性学习引发和维系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活动可增进学习主体意识,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课堂的凝聚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频繁的交往,还可以形成合作气氛,获得交际的乐趣。因此,我认为英语研究性学习使每位同学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召存著, 〈研究性学习初探〉,中国教育学刊,2001,1
刘道义,龚亚夫著,《中国学校外语教育的发展》,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