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路问成人1。子曰:“若臧武仲2之知,公绰3之不欲,卞庄子4之勇,冉求5之艺,文6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7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子路问孔子怎样做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孔子说:“若是有臧武仲那样的智慧,有孟公绰那样的清心寡欲,有卞庄子那样的勇气,有冉求那样的才艺,有文子懂得的那些礼乐,就可以成为完美无缺的人了。”接着又说:“今天所谓完美无缺的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看到利益就思考到最佳行为方式,看到有危险就接受国家的任命,长期贫困也不会忘记平日的诺言,这也可以成为完美无缺的人了。” 【说明】在对许多人作了评价后,子路想知道怎么样做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才能够“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的道理。孔子告诉他,孟公绰可以“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是因为他缺乏臧武仲的智,卞庄子的勇,冉求那样的才艺,以及文子的礼乐。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为政者、统治者,在执政时,所应该具有的才识,是要有“仁、义、礼、智、信”的综合素质。才能够“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如果没有“仁、义、礼、智、信”的综合素质,也只有象孟公绰那样去做一个“老”,而不能做大夫。当然,要成为一个具有“仁、义、礼、智、信”的综合素质的完美无缺的人,是很难的,其实这也是 —————————————————— 【注释】1.成人:这里是指完美无缺的人之意。 2.臧武仲:鲁国的大夫,又称臧孙纥。他逃到齐国后,预料到齐庄公不会长久,便设法不接受齐庄公给他的封地。后来,齐庄公果然被杀,他没有因此而受牵连,孔子认为他是有智慧的人。 3.公绰:指上节所说的孟公绰。 4.卞庄子:鲁国的大夫。封地在卞邑,据说他是鲁国的著名勇士,曾只身打虎。 5.冉求:孔子的学生。姓冉,名求,字子有。春秋末鲁国人。少孔子二十九岁。当时是季氏的家臣。 6.文:即孔文子,卫国大夫级的官员。姓孔,名圉(y雨),字仲叔,谥号“文”。 7.要:(yan腰)通“约”。这里用为“穷困”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