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文化旅游与茶叶产地的生态保护

 聚游 2010-11-21

    自“言茶之源、之法、之具甚备”的《茶经》流传以后,茶便成了一种文化。斗转星移,茶文化逐渐进入到了寻常百姓的家庭。如今随着人们工作的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日益提高,势必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业余的消闲生活,因而一种意境高雅的茶文化旅游应运而生,使得许多茶叶原产地成为了旅游资源。

茶在中国,乃天地之灵物,生于明山秀水之间,与青山为伴,以明月、清风、云雾为侣,得天地之精华,而造福于人类。由此可见,名茶是在独特的环境、气候、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和世代相传的精湛制茶工艺相结合而成的。以西湖龙井为例,我曾在一次杭州“茶之旅”的活动中寻访过位于龙井狮峰的“十八棵御茶”,看到茶树所处的地理位置确实是得天独厚,三面环山,群峰叠翠,地势北高南低,既能阻挡北方的寒流,又能截止南方的暖流,而且这里土地肥沃,含有机物磷较高的酸性沙质土壤,上空又常年凝聚云雾,使茶树常受漫射光、紫外线的照射,利于茶叶中芬香物质氨基酸成分的合成和结累,从而使龙井茶叶与虎跑水成为杭州“西湖双绝”。

上海庭院经济与文化研究会旅游专业委员会也多次组织“茶”文化活动,如上径山探茶道之源,到上虞祭“当代茶圣”吴觉农墓,单顾渚山就先后组织过两次活动。现就顾渚山两次茶文化活动窥斑测豹,对茶文化旅游与茶叶产地的生态保护谈一些自己粗略的看法,权作抛砖引玉。

位于江、浙、皖三省的交界处的顾渚山,是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登山时东顾太湖鼋头渚而得名,这里东临太湖,西依天目山,山岳重叠,林木葱郁,气候适宜,不愧为江南一带优越的茶叶产地顾渚山的紫笋茶曾一度列入中国十大名茶之列。山上还拥有尧、楚、唐、宋、明五朝茶文化胜迹,原本也是一处极其幽雅的旅游休闲胜地。

原以为第二次到顾渚山依然能享受到返璞归真的感受,却不料大所失望,一贯静谧的茶乡,却如睡梦中的美女被劈山筑路的噪声所扰醒,随着轰隆隆的压路机辗来,一批一批的树木惨遭砍伐,绿色的植被正在被蚕食,茶区的环境和小气候能不受到影响?还有,在一般的旅游胜地造一些寺观庙堂,原无可非意,但是在原唐代贡茶园遗址上重建吉祥禅寺,并声称规模将为江南寺院之最,克隆出一个假古董是否能真的恢复唐代贡茶园,其意义也很让人所思匪夷,更何况景区千米之内已在近年修造了一座相当规模的寿圣寺,如此两座寺院自己攀比,本身也就降低名胜地的文化品位。

有些人往往以为旅游只是仅仅供人们观光而已,而忽略了旅游中所存在着深远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以致遗忘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在名胜景区内大搞开发,乱建现代化的宾馆、商店、别墅、寺观庙堂、游乐设施等,不仅破坏了自然原貌和生态环境,而且也使旅游者过密地集中在密量有限的名胜核心区域,必然导致自然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然而,今日的旅游者,又非原来所需单纯的游乐要求,越来越多的城里的人却偏偏住腻了钢筋水泥的丛林,吵着要回归自然,在自然山水和人文遗迹的赏心悦目中,潜移默化,来感悟“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的真谛。

旅游景区的开发和保护,看似一对矛盾,其实不然,古今中外的名山、风景区和国家公园都是精神活动场所而非经济活动场所,明白这个准则,矛盾是不难解决的。就顾渚山开发,完全可以采用明确茶文化名胜地功能区分的方法,在核心区域,严格保护自然原貌和遗址,以满足精神文化包括茶业研究功能的利用,而将为区内服务的诸如商业为主的经济功能则分布于核心区域外,这样经济开发就不会要牺牲茶区的自然风貌为代价了,使“开发”和“保护”相得益彰。急功近利,甚至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动机不纯的开发,尽管能带来较多的旅游客源,但仅仅是短期效应。

除了内外分工协作来解决当今存在的现象外,还应当当务之急从治本出发,以全局规划为重,制定政策、制度、措施。首先提高茶区管理者和生产者的意识和素质,人有品格方能茶有品位。切合实际开发一些与茶业相关的并对茶区的环境和小气候不构成破坏的产业,提高茶叶生产中的炒茶技艺,使得茶叶品质形成自己的特色,创出品牌,从而形成茶文化名胜区的良性发展,带来经济效益

从弘扬祖国传统文化遗产为切点,探究名茶的历史由来,挖掘名茶与名人的轶事,恢复有关名茶的诗词、文选、碑刻等文化墨迹,整理民间流传的古老又新颖茶闻故事,保存和保护好茶文化遗址,古迹斑然的遗存能让人抚今思昔,施展着旅思游情,可通过旅游者的回顾、重游,提高景点的知名度

茶区固然也需要公路之类的现代设施,但决不能有车水马龙、尘土飞扬的现象出现,公路之类的现代设施应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或许茶树间的田埂小道,更能吸引游人驻足,应该应地制宜地多营造一些氛围,如让田园景色能在霏霏细雨中,烟雾朦胧,天成水墨画卷,令人陶醉在如诗词般的意境之中,获得一份美好的情趣。

茶通仙灵,自然茶叶原产地亦是仙地。既为仙地,自然山明水秀,家敦古处。人们来到这世外桃源般的茶文化名胜游览区,品茗休闲,宁静的梦乡更旅游者感无比欣慰,令人释燥平矜,怡情悦性,让人生充满乐观的期望。

 

2001/3/8

(本文收入《2001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