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形势下老龄工作必须有大作为

 静静的港湾2 2010-11-23

 全国老龄办综合部 李伟

200848,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在广州市老人院与工作人员座谈时指出,“老龄工作虽说是夕阳工作,但从发展看又是朝阳事业,社会有需要、家庭有需要、老年人更有需要,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业”(摘自民政部网站)。这里围绕老龄工作这个朝阳事业,结合宝鸡市老龄工作的大作为,对新形势下老龄工作大作为的必要性谈几点认识。

一、解决民生问题要求老龄工作必须有大作为

在国家发展战略转移到注重民生问题,把社会建设作为社会发展一部分的新形势下,老龄工作如何抓住这个难得的老百姓期盼的历史机遇,是事关广大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的大事,是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观是否全面落实的大事。由此要求,新形势下在解决民生问题大背景中老龄工作必须有大作为。

按照常规的理念,只要中央重视的问题(事业或工作),一般都会加大各方面的工作力度,都会取得预期的工作效果,都会实现工作的大作为。但我国的国情决定,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面临的问题多,需要应急解决的矛盾也多,因而对一些短时期内对国计民生影响不大的问题和矛盾,国家从战略上很难拿出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实施解决,而主要依靠政府设置的部门积极去努力工作,以此减轻国家的压力,减轻问题的程度。党的十七大虽然将老有所养列入四大民生内容(病有所依、学有所教、)之列,老龄问题虽然目前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并且若干年后可能成为影响我国发展(如果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话)的一个阻滞性因素,但从短时期内我国面临的难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看,老龄问题很难排到像环保、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国家重点关注的发展战略之中予以实施。这是我国国情决定的。但我们可以推断,未来几年内,国家一定会腾出精力,集中力量发展老龄事业的,会像发达国家一样致力于老龄事业的大发展。那么,在迎接老龄事业大发展未来几年的起初阶段,老龄工作如何做?是观望等待敷衍工作,还是积极主动创新工作,为将来全面推开老龄工作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应当是我们每一位老龄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尽管现阶段国家不会像抓就业、环保等民生问题那样关注老龄工作,但中央已经认识到养老问题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强老龄工作”。可想而知,中央用心良苦,显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老龄工作部门,要从民生战略的角度积极投入老龄工作,为迎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从中央的要求和亿万老年人的客观需要,以及老龄工作的现状看,现阶段老龄工作显得非常重要:既要保障现有的老年群体生活生命质量,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又要为应对今后凶猛的老龄化态势积累经验,寻找对策,打好基础。所以说,这段时期的老龄工作不仅要有所作为,而且要有大作为。也就是说,这段准备时期的老龄工作很关键,老龄工作的作为不能小,必须大;作为小了丧失机遇是小事,更重要的是等于破坏了老龄事业的发展。换一个角度说,由于老龄工作不作为或作为小而导致老年人应该得到的权益不能保障,从工作效能考核的角度讲,对亿万老年人而言,是一种变相的渎职犯罪。所以说,老龄工作必须有大作为。

二、我国老年福利的不足迫切需要老龄工作有大作为

民生保障的对象是全体人民,这是天经地义的。对现代发达国家而言,民生工作的重点对象是弱势群体,因为事关全民的教育、医疗等问题在经济长时期的发展中已经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作为政府来说不需要再投入相对过大的力量。民生问题说到底是全民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主要矛盾是全民的社会福利。既然全民都享受到相对理想的社会福利,那为什么发达国家又要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工作力量,显然是由弱势群体的特殊性决定的。从享受福利的对象上划分,社会福利可分全民福利和特殊群体(主要是劳动能力不足或丧失的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福利两大类。作为政府来说,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全民福利,因为全民福利直接关系着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对于特殊群体,除老科技人才、老有功之臣等优先享受国家的福利外,一般劳动能力不足或丧失的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福利取决于国家财政的支撑力,或进行高福利待遇,或进行适当救助,或置之不理(主要发生在贫穷的国家),因为这部分弱势群体的福利状况好差对国家的政治社会稳定影响不大。现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注重弱势群体的福利,一方面是这些国家有足够的财政支撑力,另一方面是大数量弱势群体直接参加各种形式的民主选举,由此促成弱势群体福利保障就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国在社会福利的保障上一直是两条腿走路,建国以来全民福利和特殊群体福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由于我国是从贫穷到发展的人口大国,所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福利水平整体上比较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相应的社会福利水平整体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在教育、医疗、社会救助等全民性福利方面,无论是涉及面上还是在福利水平上,都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但相对而言,对弱势群体的福利保障上显得滞后,与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虽然我国的老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作为弱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生活生命质量主体上问题比较多,比较大。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弱势群体应该与其他群体一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但由于我国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大,需要政府财力必须支持的事关全民生活生存的社会福利过多过大,因此很难做到像国外一样专门拿出一部分用于弱势群体的福利资金。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并要面对这个现实,理解和体谅国家的难处。阐述这个背景的用意是,我们老龄工作不要寄希望于国家在短时期内主动拿出专门用于弱势群体的巨大福利资金来发展老龄事业,而是要紧紧抓住国家逐步加大对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弱势群体福利性投入机遇,积极争取,积极工作,积极创新,把老龄事业做大做强,发挥老龄工作的大作为作用,以此赢得政府社会的大力支持,为政府和老年人排困解忧,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大发展的形势作好基础性准备工作。

三、老龄工作的弱势状况呼唤其必须有大作为

老龄工作十分重要,非常必要。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能将“加强老龄工作”提出来,这一方面说明中央从战略上认识到老龄工作的紧要,同时也说明我们的老龄工作还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比较大,迫切需要加强。

事实上,与党和政府的其它工作相比,我国老龄工作整体上处于弱势状态。也就是说老龄工作难以得到党政领导真正重视,难以得到社会的自觉支持,难以得到应有的人力和财力工作条件。政府推动工作必须借助相应的权力,或资金支配权,或人事任免权,或监督处罚权,或表彰奖励权(需与人事任免和效能挂钩)等。政府的任何一个部门如果缺少对工作对象相应的激励和制约的权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很难顺利健康推进工作的。我国的计划生育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之所以成效明显,其主要得益于赋予计划生育工作部门的处罚权。与计划生育工作相比较,面对未富先老的老龄化迅猛发展态势,以及我国老龄工作基础异常薄弱的实际状况,现阶段开展老龄工作难度比计划生育更大。对老龄工作而言,政府部门开展工作所必须拥有的职权一项也没有。换句话说,老龄工作缺位缺权,要大力发展老龄事业,有效地应对人口老龄化,难度很大,因为老龄事业发展是需要老龄工作的有力推动,老龄工作停滞不前或步子迈的小,老龄事业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从这个角度看,我国一些地方和基层老龄工作打不开局面,老龄事业发展不了,不应该把责任完全归罪于老龄工作部门和老龄工作者。这是老龄工作的现状现实。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无论对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还是对老年人的权益维护,都是十分不利的,甚至是危险的,要求我们老龄工作部门和老龄工作者,克服困难,知难而进,寻找对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付出艰苦的努力,竭力投入老龄工作,务必实现老龄工作的大作为。

四、现阶段老龄工作可以实现大作为

老龄工作虽然处于弱势状态,但老龄工作是崇高的事业,是一项受人尊重事业,老龄工作相对最容易得到社会各界的同情理解和支持帮助,这又是老龄工作的特殊性,是其它一般政府工作所无法比拟的。在现阶段老龄工作先天客观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有些地方老龄工作有声有色,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积极主动老龄工作组织机构支持帮助的结果。宝鸡市近几年老龄工作实现的大作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宝鸡市上至书记、市长,下至每个社区的为老服务人员以及涉老群团组织的工作人员,他们均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心情来做老龄工作,使老年人能够“心里不慌”地安度晚年,老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这充分说明现阶段处于弱势状态的老龄工作也能实现大作为。

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程看,老龄工作还是一项新工作,老龄工作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既然是起步,就意味着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但从全国的情况看,这几年各地老龄工作都有大的长进,有很多地区也实现了老龄工作的大飞跃,尽管没能像宝鸡市那样形成大数额的养老经费投入机制,但在老龄工作组织机构建设、老年优待、养老服务的推动、老年文体教育活动等方面,也实现了老龄工作的大作为。这些地区的老龄工作经验和宝鸡市一样,都是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老龄办工作积极主动的同时,紧紧抓住老龄工作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利用各种工作策略,取得地方党委政府对老龄工作的重视,解决了一系列老龄工作中的难题,使老龄工作实现了相应的大进步。

面对现阶段老龄工作的现实,越是工作弱势,作为承担工作的老龄工作部门越要发奋图强,越要有大作为,否则会被社会边缘化,或淘汰。尤其是老龄工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有实现老龄工作大作为的积极心态、信心和务实工作作风,因为老龄工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工作态度主体上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本区域老龄工作好差。宝鸡市和一些地方老龄工作出色成效的实践表明,老龄办只要发挥好与党政领导支持的互动效应中的主观能动性,老龄工作一定会实现大作为,老龄事业一定会有相应的大发展。

    我国颁布的《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弘扬敬老风尚,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社会氛围。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增强全社会的养老服务功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保障老年人权益。实施爱心护理工程,加强养老服务、医疗救助、家庭病床等面向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建设。”党的十七大又强调了“老有所养”,要求“加强老龄工作”,这是亿万老年人的福音,是老龄事业的曙光,更是老龄工作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春天。在未来这个大好的机遇和形势面前,只要我们老龄工作者顺应形势发展要求,刻苦努力工作,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老龄工作必然会出现新的大作为。(本文原载《中国老龄》2008年第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