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二.君子忧道不忧贫

 传统文化网站 2010-11-24

【原文】子曰:“君子谋1道不谋食;耕也,馁2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译文】孔子说:“作为君子是致力于营求正确的人生道路而不致力于营求只求吃饱饭。耕田的人,往往都是饥饿的;学习好的人,往往都能拿到国家的俸禄。君子只忧虑没有掌握正确的人生道路而不忧虑贫穷。”

【说明】学习学什么呢?要想做君子就要学习正确的人生道路,学习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但如果仅为了衣食生存而学习,就没有意思了,也就不是个君子了,只能是一个小农经济意识。当然,人要生存,而且还想有个较好的生存环境,这无可厚非;但是,不能仅仅为了衣食丰足,也就是说,人生的理想、目标不应该只定在衣食丰足上,在求得一个较好的生存环境后,应该着力于正确的人生道路,致力于使更多的人都能衣食丰足,才不辜负所学的这些知识。那么,孔子为什么说:“耕也,馁在其中矣”呢?这不是孔子瞧不起劳动人民,瞧不起耕田的农民,这是孔子就春秋时期的农民的普通现象而言的。当时农民的劳动所得,其中一大部分要上交,成为国家或贵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另外,农民还负责沉重的徭役,他们要为国家或贵族筑路、修城和建造宫室。农民们一般都被束缚于土地上面,缺乏迁徙的自由。除田税外,农民还要在有战争时向国家交纳军赋。军赋按井征收粮食、草料和牲畜。由于战争频繁,国家不断加赋,如郑作丘赋,鲁季孙“用田赋”,都是违反旧制而加重农民负担的一种新措施。这就使得农民们虽然种植着粮食,但常常处于饥饿的状态中。这实际上是孔子对当时社会极为不满的表现。

“学也,禄在其中矣”;是鼓励人们学习,但不能完全理解为学习就是为了拿俸禄。禄的意思还有福气、福运等解释,《诗·小雅·瞻彼洛矣》:“福禄如茨。”以及古往今来人们都是说福禄双全,说明禄不仅仅是俸禄,它还包含着衣食丰足的意思。那么,学习就能使衣食丰足吗?就能福禄寿都有了吗?春秋时农业工具仍以木、石制品为主,耕作工具多为木制的耒耜。青铜农具甚少,仅在春秋末,今长江下游一带才有过较多的铜农具。由于工具、技术都和西周相差不远,故耕作时仍须共同合作,耦耕到春秋末年还未绝迹。那么孔子所说的学习,是不是也包含着农业工具的改革呢?农业工具的改革,青铜工具的广泛使用,植物的栽培技术,都是可以也能够提高生产力的。孔子周游列国,除了收集古代流传下来的典籍外,还熟悉了各地的风俗民情,这其中也就包括了他不可能不看到的农民的生活、生产状况。如果他看到青铜工具相比于木制工具更好,他会漠然视之而不介绍给另外还没有使用青铜工具的农民们吗?当然,这是推论!但根据孔子一贯的思想以及他“爱人”的行为,以及他对“学”的定义,很难想象孔子会漠不关心农耕问题!那么,学习先进的生产方法,禄也不是就在其中了吗?这就与我们现在一样,改革开放前,农民们过得很苦很穷,改革开放后,农民们开始走向富裕,但仅仅是政策就能使农民们富裕吗?政策再好,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农民们仍是抱着一亩三分地望洋兴叹。只有学习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后,农民们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力,才能真正获得富裕。禄也不是就在其中了吗?

所以,君子只忧虑没有掌握“道”,而不忧虑贫穷。一个贫穷的人,如果他能努力学习,善于学习,他还会贫穷吗?通过学习,通过思考,任何人都能找到致富的道路。只有不想学习,不想思考的人,也就是懒汉,才会贫穷而且永远贫穷。一个君子的暂时贫穷,并不能说他是没本事,没出息,有象颜回那样乐于贫穷的,也有未遇时机而贫穷的,只要掌握了“道”,掌握了真理,掌握了本事,终究不会永远贫穷的。

——————————————————

【注释】1.谋:(móu)《管子·法法》:“君臣之会,六者谓之谋。”诸葛亮《出师表》:“亦宜自谋。”《资治通鉴·唐纪》:“谋袭蔡州。”这里用为图谋、营求之意。

2.馁:(něi累)《左传·桓公六年》:“今民馁而君逞欲。”《孟子·梁惠王下》:“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说文》:“餒,饥也。”《广雅》:“餒,饥也。”这里用为饥饿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