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道武当山

 景南山 2010-11-24

寻道武当山

 

武当山,位于鄂西北,南依神农架,东临汉江平原。登上北麓,可见滔滔汉水;向南眺望,可见滚滚长江。山中宫观宏伟,香火旺盛,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

 

今年十月有幸踏足,是夜一场细雨,润湿了山间的道路,空气湿漉漉的,整个大山都被厚重的雾气所吞没。

探访 “磨针井”后,我又拜访了“太子坡”。拾级而上,一座宫门赫然立在眼前。此地因传说净乐王太子(道经里的真武大帝)在此修炼而得名。

进入宫门院内,右侧的夹墻外就是峭壁,道路因波浪般的地势回转起伏,人们又称之为“九曲黄河墻”。行走其间,你会发出深深地慨叹,建筑布局如此精巧而又奇特,曲院层台,无不依山而就势,婉转幽深,真容不露。

现存的建筑主要有龙虎殿、玄帝殿、太子殿和左右配殿,这些建筑始建于公元1414年,此时乃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二年。

 

谈到永乐皇帝,我们不妨掉转眼光回望一下,去看一看七百年前的那一幕历史剧——

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皇孙建文帝朱充纹为巩固皇权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起兵自称“靖难”。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帝位,杀方孝孺等人,次年改年号为永乐元年(1403年)。

夺取帝位的朱棣,当他坐在金銮殿上,眼睛在向下扫视群臣的时候,其内心一定不会是平静的,要想名正言顺地将皇位坐稳,要想尽快地收拾人心,除了诛杀忠于前朝的群臣之外,他还需要有武力以外的一手。“文治武功”乃历代帝王的拿手好戏,朱棣也不另外。

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者都宣称“皇权神授”,是这样吗?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权”是“谁”授的。但是他们都会千方百计地要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证明他“皇权神授”理论的真实,哪怕这种理论他自己也不会相信。

朱棣的眼睛在神州大地上四下扫视着,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离南京有几千里之遥的鄂西北的武当山。

建文帝不幸,武当有幸。

燕王朱棣夺了侄儿建文皇帝的皇位后,声称他的“靖难”之役曾得到了真武神的相助,既然有“神”相助,那么他的“靖难”之役当然就是“顺天”之举了。

为了进一步地向天下证明他的皇权是“神授”,表明他报答真武神对他“相助”的诚意,于是朱棣在真武道场武当山开始大规模地修建宫观,派遣了二、三十万的军士及工匠,以十二年的时间,在武当山建起了全国最宏伟的宫观。

武当道教的重新兴起,实由明成祖一手促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朱棣信奉道教,实是他为障人耳目、巩固“皇权神授”的需要而为。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从一个宗教和一种文化的兴衰里都可以看见极权者那双翻云覆雨的手。

我们的目光再往历史的深处去看一看,先秦时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华大地上思想最活跃的一个时代。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孔子、老子、墨子、庄子……

然而历史的长河流到了汉代,流到了董仲舒的年代,思想文化史上最繁荣的时代已是黄鹤一去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汉代在文化上奉行的国策,孔孟的学问一经统治者的装扮,一个华丽的转身儒家变成了一种宗教。这实在是孔孟的不幸,也实在是中华文化的不幸。

对孔子的崇尚、敬重、淡漠和批判,几千年来一直是在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下而不断变幻,“孔孟之道”在封建统治者的手中已成了妇人妆奁盒里的脂粉。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思想的原意是这样吗?值得商讨。

记得我读过这样一个由于没有标点符号,双方产生争执的小故事——

财主请先生到家里为子授业,为了明确伙食待遇,拟订一份没有标点的契约:无鱼肉亦可无鸡鸭亦可小菜一碟足矣

财主认为:“无鱼肉、亦可;无鸡鸭,亦可,小菜一碟足矣”,而先生有他的理由:“无鱼、肉亦可;无鸡、鸭亦可,小菜一碟足矣。”

二千多年前的《论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也许是后人为了迎合的需要而这样断句的。(注:先秦时代留下的典籍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标点符号的出现和使用是在汉朝)。

“有教无类”、“民贵君轻”、“温故而知新”——这些思想就是放到现代社会,仍闪耀着光辉。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同样的一句话是否也可以这样来断句呢。

 

把投向历史的目光收回来吧。回到“太子坡”的宫门前,向远处望去,层叠的群山已从重重的雾霭里显露了出来。

继续往上走,顺着山路就来到了武当山现存宫观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紫宵宫。

紫宵宫显得华贵、静穆,它稳稳地坐在展旗峰下,抬眼望去鳞次栉比的宫观,顺着山势向上延伸。紫宵宫的殿宇共分四进,走过龙虎殿、穿过十方堂,我来到了通向紫宵殿那高高的台阶下,两边是配殿,中间有很大的一快空地,我们不妨将其称之为广场。

此时偌大的“广场”上已是搭满了黄色的帐篷,除了里面的宝剑我认识之外,其它的物件我一样也不认识。再加上通往紫宵殿的台阶两旁,也插满了红红黄黄的三角旗帜,画着我看不懂的符号。把一座古朴的紫宵殿装扮的花团锦簇,就好像一对年已八旬的老翁和老妪一身时尚,走上了T台。

一打听才知道,这热闹的场所是当地为了迎接“国际武术节”而准备的。人们都说以文会友、这儿当是以武会友了。但不知道这国际上能有多少武林中人来和我中华的武当、少林、华山派一比高下,能来一、二个外国人也就具有代表性了,这毕竟也算得上一次江湖上的盛事。谁能笑傲江湖到最后,不必当真。当下最时尚的理论不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吗,所谓的文化只不过是一种手段而已。

中国武术向来有北尊少林,南崇武当之说。少林拳奉达摩为始祖,武当拳则以张三丰为开山。

张三丰,今辽宁阜新人。生于1247年。据考证,张三丰卒年应在明代天顺二年,即公元1458年,其寿为212岁。

据说1418年春,永乐皇帝特意驱车去拜访张三丰,三丰不在,有兴而来,扫兴而归。朱棣勃然大怒,命令一个叫胡广的人去招寻张三丰。永乐十四年,胡广再访武当,于武当祈祷,望三丰先生能念其诚苦应诏回京,终见三丰。据传张三丰曾书字一函,令弟子向永乐皇帝禀告,告之以具体的长生之道,并有诗一首——

 

天地交泰化成功,朝野咸安治道亨。

  皇极殿中龙虎静,武当云外钟鼓清。

  臣居草莽原无用,帝问刍荛苦有情。

  敢把微言劳圣听,澄心寡欲是长生。

 

张三丰著述丰富,流传至今的有《张三丰先生全集》,杰作当推《无根树》。他采用歌词的体裁、通俗的文字把玄奥的修真理论化为脍炙人口的曲词。这篇《无根树》共二十四首,包含了张三丰的全部修真理论和方法。正如他在《自题无根树词》中所说的那样“要知端的通玄路,细玩无根树下花”。

不妨摘录几首在此——

无根树,花正幽,贪恋荣华谁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荡来飘去不自由。

无岸无边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肯回首,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

 

无根树,花正孤,借问阴阳得类无?雄鸡卵,难抢雏,背了阴阳造化炉。

女子无夫为怨女,男子无妻为旷夫。叹迷途,太模糊,静坐孤修气转枯。

 

无根树,花正奇,月里栽培片晌时。挚云手,步云梯,采取先天第一枝。

饮酒戴花神气爽,笑煞仙翁醉似泥。托心知,谨护持,惟恐炉中火候飞。

 

走出紫宵宫,我一直在寻找着一个答案:“道教”,何以以“道”命名,而以“道”出现的词汇在典籍及言语中出现的频率又很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酬勤”、“道不同,不相为谋”等等,但可以肯定的说,这些 “道”的含义是不同的。而“道家”的“道”又是什么呢?或许就是这个词的本义,就是我们现代语言里所指的“道路”?

可能是的,“道教”在向迷茫中的人们指出了人生的方向?但我想“道”,脚可行之,心更可由之。心路正了,脚下的“道”一定是不会歪的。

“道教”乃国粹,《道德经》是道教的理论根源。据说现在世界上销量最大的二本书:第一本是《圣经》,第二本就是《道德经》。

以“道”名教,就是以道作为它的基本信仰,而“道”是宇宙的本原,是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道”是“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它包含着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全部内容。 而“自然无为、清静寡欲、柔弱不争、善恶报应、造福避祸”则是“道”的基本教义。

 

离开紫宵宫经乌鸦岭来到南岩,此处又名“紫霄岩”,因朝向南方,又叫南岩。此地峰岭奇峭,林木苍翠,上接碧霄,下临绝涧,是武当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得最完美的一处。

永乐十一年(1413年)在此营建殿宇六百四十余间,清末被毁。现仅存元代建的石殿、明代建的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

站在两仪殿下的扶栏旁,近看是峭壁上的层层宫观,远眺是群山中起伏的山峦,下探则是深不见底的一片苍绿。置身其间真不知道是赞赏先人是如此地智慧呢、还是陶醉在自然的美景之中难以忘怀。

沐浴着徐徐吹来的山风、望着远处飞鸟的点点身影。你的心中会产生了一种激动和感叹:道家的眼光真是非凡,慧眼独具,挑选了这么一处令人叫绝的“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是道教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境界和理想生活。他们在憧憬美好的神仙天国的同时,也积极致力于营造现实的人间仙境。从广义上来说就是要把整个现实世界建设成理想的人间仙境;从狭义上来说,就是要努力把自己栖身学道的场所建造成现实的人间仙境。

道教对“洞天福地”营造,是将其信仰理想具体化的宗教实践,同时也包含了道教对生命的珍爱、对美好生存环境的追求、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祖国的一些名山大川,哪一外没有留下道家的足迹:泰山、华山、青城山、庐山……,道教的“洞天福地”已成为我们锦绣河山的胜地,也是一种文化,这文化是经历过了千百年的积淀而形成的。对照一下,一些整天把“文化”喊得震天响的,其实是最没有文化的表现。

在南岩,你游览于其间的时候,既可享受到自然山川的美妙,在精神上又受到了陶冶,自然会心旷神怡、悠然自得、而由衷地发出一声赞叹:南岩是一个好地方。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是“道”最提倡、最重要的特性,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任何事都要循道而行,自然而然,不可勉强。南岩宫观的建造就体现了“道法自然”的原则,依山就势,巧妙利用。这只是体现在建筑上,更可贵的是道家提出了和谐的标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内心之间。

来到南岩,你一定要去看一看石殿外绝崖旁的一座雕龙石梁。这石梁悬空向外伸出约三米,宽约三四十厘米,上雕盘龙,龙头顶端,雕一香炉,因此号称“天下第一香——龙头香”。

“龙头香”又名龙首石,建于公元1314年(元朝延祐元年)。过去,有些香客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冒着生命危险去烧龙头香,坠岩殉命者不计其数。清康熙年间,下令禁烧龙头香,并设栏门加锁,至今依旧。

如今的“龙头香”只是一处风景,是一处能够够你思绪万千的风景。你站在栏外看着它已经是胆颤心惊,更不用说走上前去点一支香火了。但如果说将其放在平坦的地面,能够走过去、走回来的人是不计其数的。三四十厘米的宽度足以使一个人平稳地行走在上面,但如果看到下面是深不见底的悬崖,想到一失足就是粉身碎骨的时候,人的心智就乱了,心智一乱,焉能不去。

道家在此建“龙头香”的目的不是为了招揽游人,而是要在“龙头香”里点上香火的。能在“龙头香”里点上香火的不会是一般信众,而一定是修行有方的道士。

道士会拿自己的生命去当儿戏?不会的。道教具有“贵生精神”,道教认为:人的生命之所以可贵,在于它对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人一生,不得重生也”。

因此,道教反对把生命作为世俗情欲的牺牲品,反对以生命易名利,反对盲目地以生命服从那些人为的政治逻辑。并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我命在我不在天!”。

好一个“我命在我不在天!”,但要“在我”又必修“清静”,而“清静”又是道的本性。所以学道信道之人,首先要学知“清静”,以“常清静”为行为的标准,这样才能实现修行而得道的追求。

怎样修行才能进入清静境界呢?其核心的法则就是“少私寡欲”。故道经中说:“有欲则伤身,无欲则会道。”敢于走到“龙头香”的香炉里去点燃香火,那时候的他、内心里一定是心无旁骛,毫无杂念,非常非常地“清静”。

南岩景观优美而独特,变幻无穷,步移景异。漫步其间,你的身心会得到放飞,你的内心会隐隐地生发出一些感悟。

 

天柱峰顶又称之为金顶,海拔一千六百一十二米,是到武当的必游之处。登顶途中必经朝天宫,尔后道分二条、左为清代所建,较缓;右乃明代所为,陡峭。如走明道,经一、二、三天门,穿过朝圣门就来了金顶。

站在金顶的平台上,抬眼望去,一组琼楼玉宇依山傍岩,出现在奇峰峻岭之间,这就是著名的太和宫,赐额“大岳太和宫”。

太和宫的后面是建于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的紫禁城,城墙依山势环绕天柱峰。出长廊,攀过九莲磴险道,就登上了天柱峰的绝顶,驰名中外的金殿就耸立在仅有二十多平方米的山顶上。

金殿历经五百多年来的风雨雷电,至今仍一片金光灿烂。站在峰顶凭栏远眺,七十多座奇峰异岭,就如同朝拜似的围拢在天柱峰的四周。看着眼前这幅如画的河山,你的心中会顿生一股豪迈。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

朱棣在夺取皇权后的二十年期间,同时开工修建了二座“紫禁城”,一座在北京、一座就是武当山。

“贵生、自主、崇德、济世、包容”,是道教的真精神,这是足以震撼人们心灵的真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道教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几经曲折,绵延到今天。

而明永乐以后的历代皇帝,对道教都推崇倍至。但他们的推崇都是私欲的推崇,永乐为了皇权,他的后代则为了“长生”。

道教要求人们遵循顺应自然的行为原则、要有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要有济世利人的社会情怀。

丢弃了“道”的本质而言“道”,岂不是背“道”而驰。

 

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吊在紫禁城后的煤山上(今景山),大明王朝在杂乱的马蹄下化作一缕青烟,向四周飘散而去。

中华数千年来的历史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似乎已是一种定数,难道不也是一种悲哀吗。

放眼数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华:道教有“济人利世”的情怀,孺家有坚守“仁政”的理念,……

对悠悠几千年的文化我们需要的是“继承”,对外来的文化我们又需要有“拿来”的胸怀。

真的,我们真的很需要有一种超越“道”的另一种更大的“道”,能使我们一颗疲惫的心灵有所安顿;能使我们一双迷茫的眼睛不再彷徨。

 

“朝闻道、夕可死矣”——先贤孔夫子在渴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骚人屈原在追寻

“友天下士,谋救时方。”——放眼世界第一人的魏源在呼喊

…… ……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要告别武当山了,望着远处那迷迷茫茫的群山,忽然觉得到脚下的路是那么的遥遥远远……

武当山太子坡

武当山紫宵宫

武当山南岩

武当山南岩

武当山金顶俯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