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进回民丧葬习俗

 华夏董氏大全 2010-11-27
武进回民丧葬习俗

历史沿革:

  据宋末元初的文字记载,回族的丧葬习俗实行的是伊斯兰教的信仰制度。据《武进县志》和雪堰回民村韩氏和董氏家谱记述,陡门塘的回民是元代分别从河南南阳、甘肃陇西迁移而来,有韩、董、吕、米、杨、顾、赵、邹等姓氏。明太祖洪武十年,当时的知县杨敛在陡门塘修建了清真寺,后又在常州双桂坊修建清真寺,所以民间有“先有陡门塘,后有双桂坊”之说。由此可见,回民在陡门塘繁衍生息的历史已有数百年之久。回民的丧葬习俗也代代相传,其主要特点是一、土葬,就是把尸体直接放入土中,不用棺椁,尤其是死者身下不许垫有石板、木板等非土物质;二、速葬。穆斯林死亡后一般存放不得超过三天,以体现亡人极早入土为安之意;第三、薄葬,用开凡(包裹死人的白布)包尸,埋在同一块墓地,不允许用任何物品作陪葬。“文革”期间,土葬遭到禁止,“文革”后,落实民俗政策,恢复了尸体土葬和其他习俗。

主要内容:

  一、净身
  回民过世后,先将尸体停放在家中门板上,点上三柱清香,但不准啼哭,不准放鞭炮。至第二天黄昏,将死者抬至清真寺内,放入专门为死者准备的浴船中,在阿訇的指点下,由子女用温水为死者从头到脚清洗干净。
  二、入殓
  净身后,在阿訇的指点下,由子女为死者穿上特制的白布衣服,再用三丈八尺白布从头到脚裹住,在头部留一缝隙,以便入土时翻开给亲友见面告别,再用白丝带分颈部、腰部、脚部三处扎紧,最后放入金盒内抬回死者家中。
  三、造穴
  墓地一般是在自家山地上,选好墓地后,按墓穴的大小尺寸选购10块上等石板,在墓穴的四周用8块石板砌成长方形石阁,两块做盖。底部决不能用石板、木板等非土物质。
  四、出殡
  第三天,阿訇诵完《古兰经》后,亲朋好友每人握一支清香,将死者送往清真寺,出门时死者脚在前,到清真寺停放片刻,出寺时死者头在前,由领路人走在前面带路,领路人不漂黄纸,沿途扔一些如豆渣饼、饼干、钱币之类的实物,送葬路上静悄悄,将死者送往墓地。
  五、入土
  到墓地后,土工将预先拌匀的一箩粉尘和由中草药物制成的香料(可驱蚊虫)铺在石阁底部,由亲属举起白色蚊帐在墓穴上空遮阳,死者子女将尸体放入穴中尘土上,意为“生于尘土,还于尘土”。由阿訇念完经书后,将死者头部的白布掀开,给亲属做最后道别,再盖上白布,解开颈、腰、脚三处的丝带。等亲属走后,由阿訇将香料铺满死者全身,盖上帐子、石板,整个丧葬过程即为结束。
  六、祭祀
  城西回民一般在先祖亡日或冬至进行纪先仪式,请阿訇念《古兰经》,同时做一点油香(回民特有的传统食品)“口到”。在每年农历年初一清晨,回民自觉地到先祖墓地探望,诵读清真言,以示对先祖的怀念和敬重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