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常见误区

 老舒克 2010-11-28

学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常见误区

默认分类 2009-11-18 16:16:52 阅读501 评论2   字号: 订阅

 

 

信息技术给教学方式带来巨大变革,在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确实有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以下列举一些课程整合常见的误区:

 误区之一:把整合看成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简单叠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要把教学内容整版整版地“刷”到屏幕上,追求所谓的“省时、省力”。表面上加快了教学进度,增大了题目的训练量,实际上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在追求“高效率、大容量、高密度”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记忆负担,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具体操作时,应注意控制显示的容量和速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看清、看懂,并要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推理,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避免走过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的高度和谐、统一的有机部分。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不是简单地应用于教学,不是“电(脑)灌”代替了“人灌”,不是“信息技术越多、越有滋味,整合就越充分”,也不是“制作一个课件或调出一段录像了事”,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

误区之二:课程与信息技术地位颠倒

按照现代课程观,课程不仅指教科书,还指由其他教学材料、教师和学生、教学情境、教学环境等整合而成的一种生态系统。从现代的课程理念出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立足点应该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片面地追求信息技术的含金量和“教学多媒体的高档化”,否则会陷入“唯技术主义”的泥潭。

误区之三: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误解为“学习的自由化”

信息技术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自由创造的条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构建一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作为价值取向,旨在实现从过去仅仅重“教”到现在同时重“学”的转换。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种理念容易绝对化,走上一条“自由化”的道路。

误区之四:片面地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认知行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独特体验,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这一点人们已经形成共识。然而由于有些教师对信息素养不太了解,想的过于简单,在教学活动中容易失之偏颇。

误区之五:轻学科能力,忽视探究活动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方式的转变,特别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应该高度重视“引导探究”的教学思想,以“引导探究”精神整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