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翠微静林 2010-11-29
 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学习古文,如何有趣有效。有专家总结以下五法值得借鉴。
  一、学古文当以立志为学习之本。
  立志是古代教育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首要条件。孔子自十五岁志于学,数十年“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卫灵公》),“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在他看来,立志学习是人生第一大事,第一需要,而衣食住行荣华富贵都退居其次。宋代教育家张载提出为学要立志,“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义理篇》)。
  明代学者王阳明也很注重立志为先,他说"大抵吾人为学紧要大头脑只是立志"。清代王夫之更强调"志必专一",他说"人之所为,万变不齐,而志则必一,从无一人而两志者,志于彼又专于此,则不可名为志,而直谓无志。"(《俟解》),只有立定专一志向,才能认识事物,从事学习,获得高深而丰富知识。
  学古文有助于我们立志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其学习态度,培养学习习惯,锻炼其学习意志,提升学习境界。
  二、提倡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向来是古代儒家学者认识事物,从事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王夫之说:“夫知之方有二,二者相济也,而抑各有所从。博取之象数,远征之古今,以求尽乎理,所谓格物也。虚以生其明,思以穷其隐,所谓致知也”(《尚书行文》)。他认为,格物致知是认识过程的两阶段,两种境界。格物是进行感性认识阶段,可获得初级的基础知识。致知是进行理性认识阶段,可获得高深的规律性认识。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是格物的升华,彼此相济,彼此相从。
  北宋教育家程颐也曾总结了学习过程的三个递进阶段。第一阶“发乎心,出乎口,入乎耳”。也就是通过各种感官而得到感性认识。他主张博学善问,“多识、多闻、多见”。第二阶段“著乎心”。亦即感性认识经过思考进入理性认识。这一阶段他强调默识心通、慎思明辩。第三阶段“见乎行事”。也就是把理性认识付诸实践阶段。他主张此时学生要“闻斯行”,“践行其言”。
  遵循格物致知学习原理,领会知识是学习中心阶段,是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基础;巩固知识是学习的中介阶段,是领会知识的继续和深化,又是运用知识的必要条件;运用知识是学习的具体化阶段,是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领会知识时要利用多方面感知活动来丰富自己感性认识,以唤起生动的表象,尽可能使眼、耳、口、手、鼻等多种感官协调动作,以获得完整精确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认识知识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达到真正理解程序。巩固知识时,要把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有机结合,有效地储存所学知识,并转变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三、主张博约统一
  博约统一是古代教育家治学的重要原则。它着重解决学习的广博与专一的矛盾。孔子曰“君子博学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费畔矣夫!”(《论语、雍也篇》),他主张“多闻”、“多见”,知识面要广,但不可杂乱无章,必须有一个中心加以统帅。东汉大学者王充也强调治学问要博和通。他说:“能多种谷,谓之上农;能博学问,谓之上儒。”
  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特别提倡博学,他以盖房子为例,说明只有“阔开基,广开址”,才能使建筑物高大坚实。但博学不能"杂而无统",应当"博而后约",将博与专统一起来,"惟先博而后约,然后能不流杂。"(《朱文公文集》卷三)这里所述博与专结合包含深刻的方法论意义,即"以类而推"。通过博学,掌握同类事物一般原理,然后,以一般原理去分析具体事物特殊规律,达到专一精深,即在博学的基础上专精,以专精统驭博学,两者辩证统一。
  四、强调清心涵泳
  “清心涵泳”指的是学习时一定要心静,静才能心清,心清则感觉敏锐。静时才能涵泳,即可沉浸入书本,悟出道理,学有所得。这是北宋教育家张载治学理论结晶。
  早在战国中期,孟子就很强调心致志学习,全神贯注读书。他很形象地用学下围棋为例,说明奕秋两个学生学习结果不同,决非智力差异,而是专心与不专心的原因。北宋另一位学者程颐更提倡学习,“心志专一,毋泛毋略"。"专一"有两层含义:一是就所学的对象而言,他以为心不主一,如破屋不能御寇;如空瓶难抵水注,若有水充满于内,虽江海之大也不能侵入。  
  五、重视学思结合
  孔子在阐述学思辩证关系时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认为“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可见,学思结合,两者并重在孔子整个教学生涯中是贯彻绐终的。
  宋代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学思并重思想,主张学与思结合。他说:“若读得熟而不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学归类编》)。
  明代黄宗羲也强调学与思结合。他认为,要真正学有成就,还必须精湛严密思考,只有这样,学习才会有所收获,人的发展(包括思维能力)才会成为可能,所以他说:“唯深湛之思,贯串之学,而后可以去之怵之。”(《南雷文约》)。
  古代教育家的这些论述,充分揭示了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关系,也正好说明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