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崧舟特级教师工作室--浙江教育资源网

 望墨 2010-11-30
校长课程领导力建设:从理念到行动
栏目:切磋琢磨  作者:谢增焕  单位:宁波市荷花庄小学  浏览:235  评论:0  发表于:2010-04-15 12:29:42

摘要:在新课程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尤显校长对课程领导的重要性。校长对课程的领导不仅需要理念的引导,更需要以身率范,实践教育家办学的时代旋律。校长要走进课堂进行微格的指导,也要走出课堂,从宏观把握,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领导力;行动;思想引领;

中图分类号G63

课程的有效实施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拥有一个科学的课程实施方案是保证课改成功的前提条件。因为课程方案的唯一性(绝对不可复制性),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专业基本功来面对课程实施中的各种具体的问题,解决儿童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提高教学工作质量。在课程改革进入深层次的阶段,我们已经明显地感觉到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不是听几堂理论讲座,也不是埋头看几本教学著作所能根本解决的,而是从问题---实践---问题,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这其中,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高低,会影响到一名教师、一所学校对课程管理有效程度。校长要充分运用课程管理的各种要素,提供条件,创设机会,激励教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推动课程改革,提升专业素养,实现教师精神家园的坚守和生命价值的皈依。新课程实施近十年,都有哪些问题出现呢?

一、存在的问题

1、校本教研成了教师展示的大舞台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重心下移的教研方式,一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方式,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条和块。

但在现实中,许多学校并非名副其实,更谈不上持久深入地开展,在其喧闹的背后隐藏着淡然与漠视。我们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经常进行公开教学展示的教师的实际的教学质量反而比不过“默默无闻”的老师,这种反差,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度思考。校本教研为什么?为了教师,还是为了儿童,为了热闹,还是为了质量。如果忽视了校本教研对教学的改进、提升的功能,仅仅成了教师展示风采的一个舞台,不去考虑学生的生命成长之源,那么与我们的初衷不是背道而驰了吗?

2、校本课程成为课改成果的金招牌

校本课程是以校为本、依托学校资源、挖掘当地教育资源,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而开发的特色课程。学校在保证开足国家、地方课程之外,可以建构适合本校的校本课程。但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地方,不分析社区因素,不分析学校自身因素,只因为领导的喜好或为了领导的政绩牵强附会硬凑些空洞的内容,把一项严肃的国家意志成为了“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这岂不是与国家要构建起三级课程的精神南辕北辙吗?

3、兴趣小组成为素质教育的代名词

为了落实省市素质教育的各项规定,不顾校情、师况,开设了诸如文学社、民乐班、英语角、历史剧、生物谷、健美操、街舞等兴趣小组活动,尽管以自愿报名为原则,采用“定人、定时、定点、定内容”“四定”原则开展活动,尽管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开展,较好地满足了各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了平台。但在另一面的课堂仍旧是“题海战役”,仍旧是“应试教育”的作为指挥思想,那么这些兴趣小组也只不过是风口浪尖的一叶扁舟。

面对上述等诸多问题,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如何面对?我们认为校长应该对学校的课程管理起到旗手和航灯的作用,不管东西南北风,都高举课程改革的大旗不放松。既不全权委托,全让副校长或教导主任领导课程管理,也不事事亲为,从规划到组织都由一人操作。望得远,看得清,抓得准,展得开,改得好,起到真正的引领者。下面从两个维度来谈谈校长在新课程领导的定位和作为。

二、校长走得进课堂:用行动推动新课程

对课程的领导,是校长实施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因此,对课堂的领导,成为课程管理中核心的环节。校长对课堂的领导,是以身率范的领导,是课程理念的领导。

(一) 校长要带班教学

中小学校长到底需不需要亲自上课?支持者认为,校长必须亲临教学一线,不能变成行政官员;反对者表示,校长深入教学有多种形式,不一定非要上台讲课。纵观一些有名的学校,看看好多知名的专家,都在一线教书,就像大家非常熟悉的魏书生,在当校长期间,还一直教两个班语文和当班主任。一个校长,如果离开课堂上,好多的课题和问题如何知晓,岂不是纸上谈兵?试想,一个在教学上没有话语权的校长,岂能当好校长。岂不是与国家倡导的“教育家办家”格格不入吗?

 (二)校长要带头教研

校长应成为是校本教研的指导者。除了建立校本教研的管理制度,组织指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之外,还应主动参与教师备课过程,实现与文本、教师的交流互动,表达出自己建设性的意见。应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活动,了解教师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感受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调查课程实施过程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观察学生过程暴露的问题,以及如何发扬与改进等。总之校长要认真倾听,仔细收集各种反馈信息,以便自己在评课时做参考。

除了听课评之外,如果校长能亲自上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把自己对教学理论的把握转化为可以触摸的教学行为这样,教师就能“亲其师,信其道”,指导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三)校长倡导中层走进课堂

校长究竟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其课程领导力的效能?主要途径无外乎两条:一是身先士卒,自己亲自上课;二是运用管理手段,发挥行政班子课程管理效能。

作为任何一名学校管理者,都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要真正体现以教学为中心。我们通过中层的“参观考察学习”、“5分钟校本培训”活动、行政会议的“读书推荐”活动,激活干部研究课程、管理课程的脚步。通过要研究课程,深入课堂,形成自己对课程的独特理解和感性经验,实现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队伍管理各线的管理功能发挥,有了这个基础,管理才更有底气更有针对性,你的引领才更有说服力。不管是教导主任,还是总务主任,都要积极成为学科的带头人,都要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上不断地求索。

有了全体班子成员的团队合力,就能让所有教师的走进新课程,让生命之花更加灿烂,心灵之水更加清澈。尤其是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更应该着力提高学校领导对课程的执行力。

三、校长走得出课堂:用先进思想引领新课程

校长走进课堂,进行行为影响,但不能囿于课堂,校长更应要基于课堂,要高于课堂,在宏观视野下的进行思考和实践,营造让课堂精彩的外部环境和心理机制,最终回到课堂课堂。

(一)让学校规划体现校长的课程理念

作为纲领,一个好的学校发展规划能够指导学校发展走对路子、走好路子,能够真正体现学校发展的需求、实现课程的目标,展现学校的个性化。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中,将规划制定的参与者丰富到校长、中层干部、教师、社区负责人、学生以及家长等,采用了上下协作、内外沟通的方式,将规划制订分为思路设计与意见征求阶段、意见整理与分工合作制订阶段、部门规划整合与进一步完善阶段,在认同感高度达成的基础上完成了学校共同愿景的设计,把“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基”作为办学宗旨,遵循“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快乐,让每位教师尽显人生价值”的办学理念。努力创办一所“书法教育全国领先,艺文学科全市有名,综合办学质量和效能全区上游”的以“精、特、优”为标志的文化校园。这人愿景,折射出“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折射出“以校为本”的理念,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发展学校,无论是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制度的建立,还是以校为本管理机制的运行,都在体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思想。

(二)让激励评价闪烁校长的课程思想

新课程的实施,不仅需要投入,还需要智慧,不仅需要发挥奉献精神,还需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正面激励,有效评价显得非常的及时和必要。

我们注重评价机制的有效运作,设立教育管理创新奖。要求教职工努力达到体系中基本标准的同时,以制度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设立“荷花绽放奖”,从各个层面激发教师践行新课程的理念。如“填补空白奖”,凡教师自身获得的教学成果或辅导学生的成果在荷花庄小学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即可获奖;再如“轻负高质奖”,凡所任教的学生负担相对较轻,教学业绩在学校及整个江东区层面比较优异即可获奖。鼓励德育创新、教学创新、艺术创新等。同时注重精神奖励,开展“精彩荷小,感动瞬间”的评选活动,开展年度贡献指数前十名的事迹评比活动。

我们重视人文熏陶,打造新教育理想团队。利用教师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等各种契机,顺畅学校-中层-(教研组、办公室)-教师四个层级的管理线路,进行团队合作和重大项目的捆绑式评价。培养团队精神共享成果,凝聚全体教师。

(三)让教师成功权释校长的课程境界

课程改革的成败的根本保证是教师。课改需要大批充满智慧、勇于创新、善于反思、业务精湛、关爱学生的“人师”。如何造就这一批“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育人”的师资队伍,校长要做的是让每位教师幸福地工作和生活在教育的蓝天之下,让他们不断地成长、成长、成功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文化精神、人文精神和思想精神等的构建,我们以中国传统的文化为底蕴,创导“人人奋发,人人成功”的理念,以一种崇高的教育精神为引擎,夯实人格根基,努力营造有强大凝聚力的、代表着共同价值取向和群体意志的教师发展文化,营造良好的教师发展氛围,让教师感受专业发展的情趣。如制定《先进教研组评选办法》、《优秀社团评选办法》、《荷小名师评选办法》、《星级班主任评选办法》、《科研先进工作者评选办法》、《先进教研组评选办法》等等。通过建立《绩效考评方案》、《各级先进评选方案》等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提升教师工作的成就感,促进他们专业的发展。

近一年多来,先后有十多位教师获得区名师、学科骨干、优质课、新生代等比较中取得好成绩,先后有数名教师获全国、省、市书法教育先进个人,数十篇论文在区级以上层面获奖、发表。这一大批教师的成长,带动了全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校长要真正为每一位学生和教师的发展考虑。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面对新的形势,校长首先要更新管理理念,加强课程的领导力建设,这样,新课程的实施才有保障,学校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 天津 :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1.

[2] 田树木. 校长走进课堂:用思路引领新课程[J]. 中小学管理, 2010, (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