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全国推进教学信息化校长论坛发言选登(中)

 今夜星光灿烂 2015-07-29

教学信息化应用的基层样本

——2015全国推进教学信息化校长论坛发言选登(中)

  近日,一场以“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为主题的校长论坛在青岛举行,20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台上,10名来自基层的校长分享了各自在教学信息化创新应用的故事;台下,数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收获着经验和感动。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是校长们朴实、纯粹的言语背后透射出的对教学信息化的不断思索与热爱。为此,本刊特选登部分校长的发言实录,以飨读者。 

信息技术成就新校快速崛起

青岛经济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校长 李素香

  我们是一所新建校,2011年建校至今,走怎样的路子才能实现学校快速崛起,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没有名校名师的效应,没有老校历史文化的积淀,我们只能挑战自己,打破传统的学校发展旧套路,最终选择了“用信息技术提升学校完美教育内涵发展”之路。4年的努力实践,学校已经顺利驶入教育信息化变革的快车道。 

  微课知识树,结出自由果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载体,我们按照完美教育的办学主张,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整合成学校完美教育课程方案,涵盖了立德树人的方方面面。在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如何开全、开足、开好这些课程,成为学生最需要、教师最重视、家长最关注的地方。面对新的需求,我们寻求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持,精心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微课知识树助学系统。 

  每学期开学前,各教研组开展“说课标说教材大赛”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提升整体把握教学目标和教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各备课组按册梳理知识图谱---绘制知识树;按知识点设计录制高质量微课和两单(问题单、达标单),再按知识体系将微课链接成微课知识树。把知识点学习目标、微课、两单上传到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共享,教师上课可以随时调用,学生无论课上课下、校内校外都可以随时录陆校园网上的这个系统,或预习或复习,学习内容自己选定,进度快慢自己掌握,直到看懂学会,学得快的同学能提前半学期自学完一学期的功课,学得慢的同学也能很好地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学生家长高兴地说:“微课看多少遍,都讲得那么认真,真是诲人不倦的好老师。”在这里,学习真正成为一件实现自我需求的有意义活动。 

  “盒饭”变为“自助餐” 

  “每天晚上6:30左右,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坐到电脑前:先登录校园网站的微课知识树助学系统,通过微课自主复习或预习,在班级学习空间,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所得。自由惬意的网上学习,锻炼了我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时间的管理能力。而翻转课堂,充分尊重了我们学习能力和程度的差异,我和同学们的学习潜能得以无限释放。如果说传统的学习是大家都吃一样的盒饭,那么现在的学习更像是吃自助餐,作业自己选,时间自己管,用信息技术提高了学习效率,节约出来的时间又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校社团那么多,要想多参与就得自己提前学。于是,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在学校音乐社团做钢琴小老师,在机器人社团体验科技创新的喜悦,丰富多彩的课程让我的每一天都过得愉快而充实。”这是九年级申骐源同学发布在班级空间的成长故事。正是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申骐源同学才有更多的时间练习提高自己的琴技,终于能在国家大剧院与钢琴家郎朗同台演出。 

  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课堂成为了学习的会所,信息技术顺应并发掘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共享与合作。课程内容生活化、艺术化变成现实。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校本课程特色更加鲜明、诸多从前想都不敢想的课程如今都变成了现实。它已经超越了狭义的课堂学习,是给学生自由,助学生起跑,推动学生发展得更快的力量。 

  从“不感冒”到“离不了” 

  在电子书包实验班任教的王晓霞老师,经常感慨信息技术带给教学教研的巨大变革:“作为一名普通数学教师,我的生活一直安静平淡,课堂学生,黑板粉笔,作业备课,这些好像就是我的全部,对信息技术‘不感冒’,直到2013年9月,学校有关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讲座一下子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觉得信息化不是万能的,但教育教研没有信息化是万万不能的,我的生活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与学生一起从头学习电子书包各项功能的使用,作为班主任组织任课老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商定电子书包使用规则,每节课课前准备、资料搜集、网络教研、编纂课程、课堂互动……看到与以前大不一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我慢慢地喜欢上电子书包了,信息技术融入的课堂不仅考验教师知识的深度广度,而且对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个人魅力、人生态度和情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的教学已经离不了信息技术了,信息化课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教师好好学习,才有学生天天向上。”多久执教过省市级展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公开课的王晓霞,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青岛市数字化教学的领军人物,用了不到2年,这得益于教育信息化的力量。 

  经过这两年的磨炼,像王晓霞这一批老师,完全掌握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平台、学习系统、软件工具等全新的概念,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不但帮助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了教学手段,提升了教学素养,而且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翻转课堂、远程同步课堂、网络专递课堂等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都能运用自如,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一所乡村中学的教育信息化“逆袭”

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武龙中学 郭立国

  武龙中学地处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是一所农村薄弱校。2001年武龙乡撤并到弓棚镇后,我校由一所乡中变成了村中。2012年我成为校长时面临的状况是,校舍陈旧,办学条件差,师资薄弱,教师多为民师转正或接班的,没有一个本科毕业生,且平均年龄47岁以上。全校8个班,仅有200多名学生,还在不断外流,学校面临生存的困境。 

  为摆脱困境,我们当时的作法就是“土法上马”,创建乡村简易数字校园,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弥补城乡差距,探索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新思路。经过三年的努力,武龙中学有了发达的网络环境,多媒体和简易录播系统配备所有教室,教师备课人人有电脑,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常态化,学习环境数字化,校园管理智能化,老教师也能上电子书包课,学生能熟练地使用数字终端个性化学习。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生源出现了回流。 

  缺钱咋干? 

  我们的解决办法就是少花钱、买部件,学技术、自己建。设备不求高大上,好用就行。采取“土地雷”消灭“敌人”的办法。 

  一是解决边远农村校校通难题。当时农村带宽只有2M,根本满足不了“数字校园”的要求,经过研究琢磨,我把4条2M的宽带,用多WAN口路由器叠加成了8M的外网,前两年,5万元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只用了3200元就解决了。后来我们的故事感动了联通公司,免费接入了20M光纤。 

  二是建高标准校园网。虽本着省钱原则,但该高标准的也不含糊,自己动手组建成了有线千兆到桌面,无线百兆全覆盖的校园网。 

  三是土洋结合实现多媒体班班通。先攒钱买两套多媒体一体机,研究清楚它的配备,琢磨用土办法解决,用大屏液晶电视、电脑、HDMI线、班班通讲台分批组装,装成后对比缺少交互,就用飞鼠、手写板来解决,这样用着更方便,成本降了一半,一下就提前实现了班班多媒体的计划。现在加上局里调拨与奖励,全校已有18套多媒体,武装到理化生实验室,音美教室,网络教研室,影视播放厅,为打造全数字化学习环境提供了保障。 

  四是自建班班土微格(简易录播)系统。在鼓励老师改变教学方式过程中,有的老师就和我开玩笑,说“校长你不是啥都能自己弄吗,那你能把我们的班级都装成微格教室吗,如能实现,到时你让咋改我们就咋改。”为实现愿望,我用有拾音功能的摄像头与班级电脑相连,我培训学生来操作录下每节新课,存储到校本资源库,学校筛选后分类存储到生成性资源库中,贡献大的给予奖励。这有效解决了教师自听、自研,集研,边教边改的问题。同时也能满足学生课后再学习,或翻转课堂等用。 

  五是自建微课录制室。老师们在自己电脑上录微课,经常出现别人的一句话,吱的一个开门声等就毁了这段激情的独白。我就找了个安静的室,间隔出一个6平米小屋(微流行吗),内覆隔音板,做了背景装上了专业照明及录音设备,配了电脑、摄像机、高拍仪、平板电脑和可汗式手写板等,这样只用了几千元,就建起了一个集所有录制方式于一体的微课录制直播室。 

  咋让用惯了黑板加粉笔的农村老教师改变习惯? 

  当时,我校30位任课教师中有15位过50岁了,最年轻的也近40岁,多数都是在校上课,回家就要喂鸡喂猪干农活或抱孙子的,连鼠标都不会拿,如何让他们人人用、常态用、好好用呢?这可真难住我了,想了好多招。 

  校长领学。从我做起,带头学,当讲师亲自培训、陪用,要求“青年教师要过硬、中年教师要过关、老年教师要适应”。懂点技术的先用带动学,大家分组合作学、互补结对子学,线上线下学,甚至学生教老师,学生倒逼着学,问老师:为啥咱班上课不用多媒体呀?你不会呀?老师就不好意思不学了。 

  激励促用。在解决教师对新装备怕用坏的问题上,我们土规定只要不用锤子砸用脚踢,正常用坏了不仅不罚,还要奖励,创新应用的更要奖,当时的奖品是自己单独使用一台电脑。 

  指导提升,从会用,到用好。我们多次邀请东北师大、省市电教馆的专家到校义务培训,手把手教,专家讲得明白,教师学得卖力,效果很好。同时,我们也努力组织教师“到外面看看”,多次去东北师大蹭课磨课,教师受益匪浅。 

  环境有了,技术学了,资源咋解决? 

  有四招:一是组织教师注册使用国家和省教育资源服务云平台,共享优质资源;二是苦干感动东师理想,免费资助我们智能化云备课系统,集成学科软件工具、仿真实验、动画资源、评测管理等功能标准高且方便实用;三是把各类教育资源网址汇集起来做成导航,方便教师查找;四是校本资源、生成性资源,利用局域网共享功能,分类存储学校各类数字资源,存储教师备课、上课所需及课后生成的教案、课件、实录等资源。这些资源很接地气,很实用。 

  在常态化应用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不知不觉地改变了我们的教学,在深度融合的进程中我们逐渐摸索出适应武龙中学的教改及教学模型。按照这样两个活化的流程图(一个教师转变用的,一个课堂教学用的)结合“启智讲授型、互动协作型、自主探究型(智慧型)三种教学模式”,让教师们有抓手,更得心应手地转变方式,探索构建智慧课堂新模式。

  《中国教育报》2015年6月26日第4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