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的交往之道:善意很重要(二)

 静尘 2010-12-01
老子的交往之道:善意很重要(二)
来源:北斗成功网 http://www./viewnews-41781
老子说:“夫唯道善贷且成。”(第41章)大家想,田家炳不就是遵循“善”道而行吗?不就是从“善”出发,而达到“成”的吗?不正因为有一颗善心,便有如此多的善举吗?在如此多的善举中,他又善于一次一次付出,而且是巨额付出,但是他却深刻地体味到“施比受更有福”。
他的一些细节也感动人,其子田定说:“我爸爸非常克己,生活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他对物质不但不追求,甚至还刻意防止物质对他的引诱。”据说,每月用钱不超过三千,这在香港是低限生活了。一双皮鞋穿了十年,袜子补了又补。1997年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以后,为了信守捐资助学的诺言,不顾香港地产低潮,毅然将自己居住了37年的花园洋房,以5600万元卖掉,而转租了130平方米的公寓房。田家炳先生说:“这5600万元的买价,足以资助20所中学,看到一幢幢教学大楼的兴建,听到万千学子的朗朗悦耳的读书声,我觉得经济效益应比自己住好上几十倍,精神上的享受也比物质上的享受要好得多。”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又可以读到他的诸多的“善”。
一是,听到他的言说,马上可以知道这是“善言”。他还说过与实践过自己和前人的许多人生的“美言”、“善言”,比如“宁可实而不华,切忌华而不实”;“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留财于子孙不如积德于子孙”等。
二是,看到上面他善行中的一连串数字,比如80%、10亿元、5000万、5600万等等,表明他在办慈善事业上的“善数”,正如老子说的“善数,不用筹策”(第27章)了。因为这些统计数字后面,是难以用古代的筹策或今天的计算机来统计的,比如他付出的爱心、心血、精力,再比如这些慈善事业给多少人带来多大的幸福,又怎么能用数字说明得了呢?
三是,他这样心系公益慈善事业,也正是老子说的“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了。没有约定,没有契约,但是他把自己的善心、情感联系在这一慈善事业上,几十年来系结得越来越紧密,不可解开了。“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这一取一用,一来一去,在互动中联动,虽然没有“绳结”可寻,但是这个“善结”是不可解了。
四是,归根结底,他是一个善人。田家炳对于国际小行星命名中心将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多家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聘为荣誉教授,获得众多城市授予的荣誉市民称号,英国女皇颁赐MBE勋章等等殊荣,都看得很淡。他常常这样说:“社会是由无数小我组成的、我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衣食住行,都有赖于社会上各阶层人士分工合作共同提供。我的涓涓贡献,只是稍尽回馈社会之责任而已。”在淡淡的话语中,有着令人值得回味的东西。
大家可以体会这些当代人的事例,再深入地回味老子的这些关于人际交往的“善”的道理,必定会让自己的心灵充满智慧的光辉!
 
来源:北斗成功网 http://www./viewnews-4178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