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征南墓志铭附黄百家王征南先生传

 心至神知 2010-12-03

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


「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於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
三峰之术。百年之後。流传於陕西。而王宗为最著。温州陈州同。从王宗受之。以此教其乡人。由是流传於温州。嘉靖间张松溪为最著。松溪之徒三四人,而四明叶继美近泉为之魁。由是流传於四明。四明得近泉之传者。为吴崑山、周云泉、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皆各有授受。崑山传李天目、徐岱岳。天目传余波仲、吴七郎、陈茂弘。云泉传卢绍岐。贞石传董扶舆、夏枝溪。继槎传柴玄明、姚石门、僧耳、僧尾。而思南之传。则为王征南。
思南从征关白。归老於家。以其术教授。然精微所在。则亦深自秘惜。掩关而理。学子皆不得见。征南从楼上穴板窥之。得梗概。思南子不肖。思南自伤身後莫之经纪。征南闻之。以银 数器。奉为美檟之资。思南感其意。始尽以不传者传之。
征南为人机警。得传之後。绝不露圭角。非遇甚困则不发。尝夜出侦事。为守兵所获。反接廊柱。数十人轰饮守之。征南拾碎磁偷割其缚。探怀中银望空而掷。数十人方争攫。征南遂逸出。数十人追之。皆 地匍匐不能起。行数里。迷道田间。守望者又以为贼也。聚众围之。征南所向。众无不受伤者。
岁暮独行。遇营兵七八人。挽之负重。征南苦辞求免。不听。征南至桥上。弃其负。营兵援刀拟之。征南手格。而营兵自掷仆地。铿然刀堕。如是者数人。最後取其刀投之井中。营兵索绠出刀。而征南之去远矣。
凡搏人皆以其穴。死穴。晕穴。哑穴。一切如铜人图法。有恶少辱之者。为征南所击。其人数日不溺。踵门谢过。使得如故。牧童窃学其法。以击伴侣。立死。征南视之曰。此晕穴也。不久当苏。已而果然。
征南任侠。尝为人报雠。然激於不平而後为之。有与征南久故者。致金以雠其弟。征南毅然绝之。曰。此以禽兽待我也。
征南名来咸。姓王氏。征南其字也。自奉化来鄞。祖宗周。父宰元。母陈氏。世居城东之车桥。至征南而徙同嶴。少时隶卢海道若腾。海道较艺给粮。征南尝兼数人。直指行部。征南七矢破的。补临山把总。钱忠介公建□以中军统营事。屡立战功。授都督佥事副总兵官。事败。犹与华兵部勾致岛人。药书往复。兵部受祸。雠首未悬。征南终身菜食。以明此志。识者哀之。
征南罢事家居。慕其才艺者。以为贫必易致。营将皆通殷懃。而征南漠然不顾。锄地担粪。若不知己之所长。有易於求食者在也。一日。过其故人。故人与营将同居。方延松江教师讲习武艺。教师倨坐。弹三弦。视征南麻巾縕袍若无有。故人为言征南善拳法。教师斜盼之。曰。若亦能此乎。征南谢不敏。教师轩衣张眉曰。亦可小试之乎。征南固谢不敏。教师以其畏己也。强之愈力。征南不得已而应。教师被跌。请复之。再跌而流血破面。教师乃下拜。贽以二缣。
征南未尝读书。然与士大夫谈论。则蕴藉可喜。了不见其为麤人也。余弟晦木尝揭之见钱牧翁。牧翁亦甚奇之。当其贫困无聊不以为苦。而以得见牧翁。得交余兄弟。沾沾自喜。其好事如此。
予尝与之入天童。僧山焰有膂力。四五人不能掣其手。稍近征南。则蹶然负痛。征南曰。今人以内家无可眩 。於是以外家搀入之。此学行当衰矣。因许叙其源流。
忽忽九载。征南以哭子死。高辰四状其行。求予志之。余遂叙之於此。岂诺时意之所及乎。生於某年丁巳三月五日。卒於某年己酉二月九日。年五十三。娶孙氏。子二人。梦得前一月殇。次祖德以某月某日葬於同嶴之阳。
铭曰。有技如斯。而不一施。终不鬻技。其志可悲。水浅山老。孤坟孰保。视此铭章。庶几有考。」


(内家拳传承之整理)
一、张三峰 …… 王宗 - 陈州同 …… 孙十三 - 张松溪
二、张松溪 - 叶继美 - 吴崑山 - 李天目 - 余波仲、吴七郎、陈茂弘
- 徐岱岳
- 周云泉 - 卢绍岐
- 单思南 - 王征南 - 黄百家
- 陈贞石 - 董扶舆、夏枝溪
- 孙继槎 - 柴玄明、姚石门、僧耳、僧尾
「征南先生有绝技二。曰拳。曰射。然穿杨贯戟善射者。古多有之。而惟拳则先生为最。盖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峰既精於少林。复从而 之。是名内家。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先生从学於单思南。而独得其全。余少不习科举业。喜事甚。闻先生名。因裹粮至宝幢学焉。先生亦自绝怜其技。授受甚难其人。亦乐得余而传之。有五不可传。心险者。好斗者。狂酒者。轻露者。骨柔质钝者。居室 窄。习余於其旁之铁佛寺。
其拳法有应敌打法。色名若干。
长拳滚砍。分心十字。摆肘逼门。迎风銕扇。弃物投先。推肘补阴。弯心杵肋。
舜子投井。剪腕点节。红霞贯日。乌云掩月。猿侯献果。绾肘裹靠。仙人照掌。
弯弓大步。兑换胞月。左右扬鞭。銕门闩。柳穿鱼。满肚疼。连枝箭。一提金。
双架笔。金刚跌。双推窗。顺牵羊。乱抽麻。燕抬腮。虎抱头。四把腰等。
穴法若干。
死穴。哑穴。晕穴。咳穴。膀胱。虾蟆。猿跳。曲池。锁喉。解颐。合谷。内关。
三里等穴。
所禁犯病法若干。
嬾散。迟缓。歪斜。寒肩。老步。腆胸。直立。软腿。脱肘。戳拳。纽臀。曲腰。
开门捉影。双手齐出。
而其要则在乎链。链既成。不必顾盼拟合。信手而应。纵横前後。悉逢肯綮。
其链法有链手者三十五。
斫 [1]。削。科。磕。靠。掳。逼。抹。芟 [2]。敲。摇。摆。撒。鎌。 。兜。搭。
剪。分。挑。绾。冲。钩。勒。耀。兑。换。括。起。倒。压。发。插。削。钓。
链步者十八。
步。後 步。碾步。 步。撒步。曲步。蹋步。歛步。坐马步。钓马步。
连枝步。仙人步。分身步。翻身步。追步。逼步。斜步。绞花步。
而总摄於六路与十段锦之中。
各有歌诀。其六路曰。
佑神通背最为高。斗门探锁转英豪。仙人立起朝天势。撒出抱月不相饶。扬鞭左右人难及。煞鎚冲掳两翅摇。
其十段锦曰。
立起坐山虎势。回身急步三追。架起双刀歛步。滚斫进退三回。分身十字急三追。
架刀斫归营寨。纽拳碾步势如初。滚斫退归原路。人步韬随前进。滚斫归初飞步。
金鸡独立紧攀弓。坐马四平两顾。
顾其词皆隐略难记。余因各为诠释之。以备遗忘。
诠六路曰。
斗门。左膊垂下。拳冲上。当前右手平屈向外。两拳相对为斗门。以右足踝前斜靠左足踝後。名连枝步。右手以双指从左拳钩进复钩出。名乱抽麻。右足亦随右手。向左足前钩进。复钩出作小蹋步。还连枝o通臂长拳也。右手先阴出长拳。左手伏乳。左手从右拳下。亦出长拳。右手伏乳。共四长拳。足连枝。随长拳微搓挪左右。凡长拳要对直。手臂向内。向外者即病。法中截拳o仙人朝天势。将左手长拳往右耳後向左前斫下伏乳。左足槎左。右手往左耳後向右前斫下钩起。阁左拳背。拗右拳正当鼻前。似朝天势。右足跟划进。当前横向外。靠左足尖。如丁字样。是为仙人步。凡步具蹲 。直立者病。法所禁o抱月。右足向右至後大撒步。左足随转右。作坐马步。两拳平阴相对。为抱月。复搓前手还斗门。足还连枝。仍四长拳。歛左右拳。紧叉当胸。阳面右外左内。两肘夹胁o扬鞭。足搓转向後。右足在前。左足在後。右足即前进追步。右手阳发阴。膊直。肘平屈横前。如角尺样。左手扯後。伏胁一歛。转面左手亦阳发阴。左足进同上o煞鎚。左手平阴屈横。右手向後兜至左掌。右足随右手齐进至左足後o冲掳。右手向後翻身直斫。右足随转向後。左足揭起。左拳冲下著左膝上。为钩马步。此专破少林搂地挖金砖等法者。右手掳左肘。左手即从右手内竖起。左足上进逼步。右足随进。後仍还连枝。两手仍还斗门o两翅摇摆。两足搓右作坐马步。两拳平阴著胸。先将右手掠开。平直如翅。复收至胸。左手亦然。
诠十段锦曰。
坐山虎势。起斗门。连枝足搓向右。作坐马。两拳平阴著胸o急步三追。右手撒开转身。左手出长拳。同六路。但六路用连枝步。至搓转方右足在前。仍为连枝步。而此用进退歛步。循环三进o双刀歛步。左膊垂下。拳直竖当前。右手平屈向外。叉左手内两足紧歛步o滚斫进退三回。将前手抹下。後手斫进。如是者三进三退。凡斫法上圆中直下仍圆。如钺斧样o分身十字。两手仍著胸。以左手撒开。左足随左手出。右手出长拳。循环三拳。右手仍著胸。以右手撒开。左足转面。左手出长拳。亦循环三拳o架刀斫归营寨。右手复叉左手内。斫法同前。滚斫法但转面。只三斫。用右手转身o纽拳碾步。拳下垂。左手略出。右手下出上进。俱阴面。左足随左手。右足随右手搓挪。不转面两纽o滚斫退归原路。左手翻身三斫退步o 随连进。左手平著胸。略撒开。平直。右手覆拳兜上。至左手腕中止。左足随左手入。歛步翻身。右手亦平著胸。同上o滚斫归初飞步。右手斫後。右足搓挪o金鸡独立紧攀弓。右手复斫。右足搓转。左拳自上插下。左足钓马近半步。右足随还连枝。即六路拳冲钓马步o坐马四平两顾。即六路两翅摇摆。还斗门。转坐马摇摆。
六路与十段锦多相同处。大约六路练骨使之能紧。十段锦紧後又使之放开。
先生见之笑曰。余以终身之习。往往犹费追忆。子一何简捷若是乎。虽然。子艺自此不精矣。
余既习其拳。射则以无其器。而仅传其法。其射法。
一曰利器。调弓审矢。弓必视乎己力之强弱。矢又视乎弓力之重轻。宁手强於弓。毋弓强於手。如手有四力五力。宁挽三力四力之弓。古者以石量弓。今以力。一个力重九斤四两。三力四力之弓。箭长十把。重四钱五分。五六力之弓。箭长九把半。重五钱五分。大约射的者。弓贵窄。箭贵轻。御敌者。弓宁宽。箭宁重。
二曰审鹄。鹄有远近。欲定镞之所至。则以前手高下准之。箭不知所落处。是名野矢。欲知落处。则以前手之高下分远近。如把子八十步。前手与肩对。一百步则与眼对。一百三四十步则与眉对。最远一百七八十步则与帽顶相对矣。
三曰正体。盖身有身法。手有手法。足有足法。眼有眼法。射虽在手。实本於身。忌腆胸偃背。须亦如拳法。蹲矬连枝步。则身不动。臀不显。肩肘腰腿。力萃於一处。手法务要平直。必左拳与左 左肩及右肩右 。节节相对。如引绳发箭时。左手不知巧力。尽用之右手、左足尖。右足跟与上肩、手相应。眼不可单看把子。盖眼在把子。则手与把子反不相对矣。只立定时将左足尖恰对垛心。身体既正。则手足自相应。引满时。以右眼观左手。无不中矣。
然此虽精详纤悉。得专家之秘授者。犹或闻之。而惟是先生之所注意。独喜自负。
迥绝乎凡技之上者。於拳则有盘斫。拳家唯斫最重。斫有四种。滚斫。柳叶斫。十字斫。雷斫。而先生另有盘斫。则能以斫破斫。
於射。则於斗室之中。张弦白矢。出而注镞。百发无失。卷席作垛。以凳仰置桌上。将席阁之。使极平正。以矢镞对席心。离一尺。满彀正体射之。矢著席。看其矢镞偏向。或左或右。即时救正之。上下亦然。必使其矢从席罅无声而过。则出而射镞。但以左足尖对之。信手而发。自然无失。此则先生熟久智生。划焉心开而独创者也。
方余之习拳於铁佛寺也。琉璃渗澹。土木狰狞。余与先生演肄之余。浊酒数杯。团圞绕步。候山月之方升。听溪流之呜咽。先生谈古论今。意气 慨。因为余兼及枪刀剑钺之法。曰。拳成。外此不难矣。某某处即枪法也。某某处即剑钺法也。以至卒伍之步伐。阵垒之规模。莫不淋漓倾倒。曰。我无传人。我将尽授之子矣。余时鼻端出火。兴致方腾。慕睢阳伯纪之为人。谓天下事必非龌龊拘儒之所任。必其能上马杀敌。下马擒王。始不负七尺於世。顾箭术虽授。未尝习其支左屈右之形。因与先生约。将於明年正月。具是器而卒页焉。
当是时。西南既靖。东南亦平。四海晏如。此真挽强二石不若一丁之时。家大人见余跅弛放纵。恐遂流为年少狭邪之徒。将使学为科举之文。而余见家势飘零。当此之时。技既成而何所用。亦遂自悔其所为。因降心抑志。一意夫经生业。担簦负笈。间途於陈子夔献。陈子介眉。范子国雯。万子季野。张子心友等。而诸君子适俱亦在甬东。先生入城时。尝过余斋。谈及武艺事。犹为余谆谆恺切曰。拳不在多惟在熟。练之纯熟。即六路亦用之不穷。其中分阴阳止十八法。而变出即有四十九。又曰。拳如绞花槌。左右中前後皆到。不可止顾一面。又曰。拳亦由博归约。由七十二跌。即长拳滚斫分心十字等打法名色。三十五掌。即斫削科磕靠等。以至十八。即六路中十八法。由十八而十二。倒换搓挪滚脱牵绾跪坐挝拿。由十二而总归之存心之五字。敬紧径劲切。顾精於拳者。所记止有数字。余时注意举业。虽勉强听受。非复昔日之兴会。而先生亦且贫病交缠。心枯容悴而惫矣。
今先生之死止七年。干戈满地。锋镝纵横。吾乡盗贼亦相蚁合。流离载道。白骨蔽野。此时得一桑怿足以除之。而二三士子犹伊吾于城门昼闭之中。当事者命一二守望相助等题。以为平盗之政。士子摭拾一二兵农合一之语。以为经纪之才。龙门子秦士录曰。使弼在。必当有以自见。言念先生竟空槁三尺蒿下。宁不惜哉。嗟乎。先生不可作矣。念当日得竟先生之学。即岂敢谓遂有关于匡王定霸之略。然而一障一堡。或如范长生樊雅等护保党间。自审谅庶几焉。亦何至播徙海滨。担簦四顾。望尘起而无遯所。如今日乎。则昔以从学于先生而悔者。今又不觉甚悔夫前之悔矣。先生之家世本末。 家大人已为之志。小子不敢复赘。独是先生之术。所授者惟余。余既负先生之知。则此术已为广陵散矣。余宁忍哉。故特备注其委屑。庶後有好事者。或可因是而得之也。虽然。木牛流马。诸葛书中之尺寸详矣。三千年以来。能复用之者谁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