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绸三 原来是错版???!!![邮票互动网论坛]

 三管笔 2010-12-04
丝绸三 原来是错版???!!!

朱仙镇木版年画

  • 2008年01月22日 11:12
  •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 [发表评论]

大河网讯


 

  □首席记者于茂世文图

  2008年1月15日,丁亥年腊月初八,中国邮政2008—2邮票《朱仙镇木版年画》特种邮票首发式在开封朱仙镇隆重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先生,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国华先生等,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特种邮票揭幕。

  鲜红的绸缎瞬间拉开,《朱仙镇木版年画》特种邮票一套四枚横空出世,分别是:2008—2(4—1)T·步下鞭,2008—2(4—2)T·三娘教子,2008—2(4—3)T·满载而归,2008—2(4—4)T·凤香兰。

  选择在丁亥年腊月初八举行《朱仙镇木版年画》特种邮票揭幕仪式,是别具一番用意的——“过了腊八就是年”,《朱仙镇木版年画》特种邮票的揭幕,也为中华民族迈向戊子新年揭开了大幕。

  《厚重河南》之所以关注《朱仙镇木版年画》特种邮票、关注朱仙镇木版年画,本想给读者送上一份快乐与祝福,但仔细审视《朱仙镇木版年画》特种邮票与深入采访朱仙镇木版年画后,《厚重河南》却不得不给大家送上一份忧思——我们这一代,读不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朱仙镇木版年画》特种邮票与朱仙镇艺人印制的朱仙镇年画,错讹百出!

  无奈,《厚重河南》只好连续推出:“中国邮政2008—2(4—1)T邮票《朱仙镇木版年画·步下鞭》——鞭锏不分,错把秦琼当敬德”,“中国邮政2008—2(4—4)T邮票《朱仙镇木版年画·凤香兰》——大小不辨,三寸金莲成‘解放脚’”等“开封朱仙镇年画前世今生”主题报道,企望读者与《厚重河南》一起关注朱仙镇木版年画这一中华民族的年文化遗产。

  《厚重河南》此次关注这套“国家名片”的错讹,无意跟风炒作,让“不合格产品”提升价值。只要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不召回“不合格产品”,其升值空间不会很大,敬请读者不要跟风炒作。

  “国家名片”误认中国门神秦琼为敬德

  “杀手锏”,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儿。锏,能一招毙敌,作为古兵器,锏更为中国人所熟悉,所敬畏。

  中国人为什么熟悉锏,敬畏锏?这,与中国年文化、年传统密不可分。

  年,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一个节日;在中国这个“第一节日”里,最为重要、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要在门上贴门神、贴春联。

  中国的“头牌门神”是谁?

  是秦琼,敬德。秦琼就是秦叔宝,敬德就是尉迟敬德。他们是唐太宗的开国将军,也是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护院守门的“户尉”。

  秦琼、敬德为中国百姓护院守门,手执的是什么兵器?

  这个,很多中国人都能回答:秦琼手执双锏,是“双锏大将”;敬德手执双鞭,是“双鞭大将”。

  但中国邮政2008—2(4—1)T邮票《朱仙镇木版年画·步下鞭》——这一被冠以“步下鞭”之名的邮票,其票面上人物形象,却是手执双锏的“双锏大将”秦琼,不是手执双鞭的“双鞭大将”敬德!

  “这显然是一个重大错讹,是在与整个华人世界、中国传统文化开玩笑!”谈及中国邮政2008—2(4—1)T邮票《朱仙镇木版年画·步下鞭》,开封市民协副主席、开封朱仙镇年画艺术馆馆长、朱仙镇年画研究专家任鹤林先生很是激愤。

  任先生平静地分析了造成这一错讹的缘由:“‘步下鞭’是俗称,是老百姓对中国‘头牌门神’秦琼、敬德的俗称,而‘步下鞭’的全称当是‘秦琼敬德步下鞭锏门神’。这对门神,对老百姓来说,真是太熟悉了——是传统中国在年节之时,交易量最大的一对门神。因为熟悉,交易量大,买卖双方便于交易、便于沟通,并节省交易时间成本,就把这对门神约定俗成为‘步下鞭’,‘步下鞭’只是这对门神的‘交易代号’,最多不过是一个俗称。其中‘步下’是相对于‘马上’而言的,秦琼、敬德骑在马上,分别手持双锏、双鞭的一对门神,‘交易代号’或俗称是‘马上鞭’,他们站在地上的这对门神,就被称为‘步下鞭’了。邮票是‘国家名片’,是国家形象代表物象,是国家出版物,借用老百姓的‘交易代号’或俗称,就不严肃。而把手执双锏的‘双锏大将’秦琼,命名为‘步下鞭’,就更不应该了。错讹如此严重,中国百姓怎能读懂中国传统文化!邮票是‘国家名片’,这种错讹不但会引导现代人去误读传统,更会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之传承,其破坏性,是难以预料的!”

  门神是开封朱仙镇年画古老而典型的题材,骑马披甲执鞭锏的门神画,俗称“马上鞭”;不骑马,更见魁伟身材、威武之气的门神画,俗称“步下鞭”。无论是“马上”“步下”,都是秦琼执双锏、敬德执双鞭,百姓除夕前把他们请到家里,贴在门上,请他们把守门户,驱灾避邪,保佑平安,并恭敬地把他们二位称为“门神”——这,是中国文化积淀数千年形成的一个传统,一个农耕时代形成的中国特有的年文化符号。

  锏,是中国著名的古兵器,一般长约四尺,多呈四棱,铁或铜锻造,金或银镏镀,增其美观,故有金装锏、亮银锏等称谓。在风云迭起、攻守杀伐的古代战场上,锏同剑、鞭等短兵器一样,往往作为武将手中的辅助兵器,用以施展克敌制胜的绝招,故有“杀手锏”之说。如大家熟悉的《说岳全传》,岳飞挂帅大战爱华山,其沙场交锋,首次击败劲敌金兀术所用的,就是“枪里加锏”,此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也。

  锏作为一种辅助兵器,决定了它在古代征战史上的名气,不如长枪大戟威风八面、声名赫然。但是,这一辅助兵器却为中华将军谱系造就了两位名传千古、顶天立地的英雄。

  第一位,就是秦琼秦叔宝,著名的山东好汉,瓦岗寨的统兵元帅,大唐帝国的开国元勋。可以说,一对金装锏,成就了他一生的威名!“当锏卖马”,让我们初识了这位落魄中的“双锏大将”;“闹花灯”,金锏击碎了强抢民女的恶少头颅;“三鞭换两锏”,秦琼敬德双雄相遇,一代名将尉迟敬德归服李唐;“宫门镇邪恶”,秦琼、敬德忠心护主,同守太宗宫门驱鬼,永做门神镇守万家……就这样,金装锏与秦琼相依相伴,同死共生;金装锏成就了秦琼“赛专诸、似孟尝”,“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的威名;金装锏为秦琼在豪杰并出的隋唐时代争得了天下“第十三条好汉”的荣誉;金装锏与秦琼一起,傲立在凌烟阁上。无怪乎,唐太宗称赞秦琼、敬德:“双锏打出唐世界,单鞭撑住李乾坤!”第二位,就是牛皋,岳家常胜军的阵前先锋,中国古代沙场的著名福将。牛皋手执一对镔铁锏,凭“扎眼睛、掏耳朵、捎带脚”三绝招,东挡西杀,南征北战,为岳家军增威风豪气,气死金兀术笑还心愿!

  两代名将,双锏乾坤,有情,有义,有忠,有孝,有勇,有节——中国人,怎能不识“杀手锏”!

  “国家名片”自当敬畏中国文化传统

  这,也许都是演义与戏说——《旧唐书》、《新唐书》里都不记秦琼、敬德用锏使鞭。

  但谁敢说演义与戏说不是中国传统文化,谁敢说演义与戏说不是中国人的心灵史,它其实比《旧唐书》、《新唐书》等官方经典史籍更活在中国百姓的心里。

  鞭,有单双之分、软硬之别。单鞭,有“竹节钢鞭”形如竹节,“水磨钢鞭”铸有疙瘩等。双鞭,又名雌雄鞭,左手较轻,右手较重。尽管唐太宗称赞尉迟敬德“单鞭撑住李乾坤”,但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敬德,依然手执双鞭,此乃艺术,求对称耳。

  在朱仙镇木版年画中,鞭,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就是圆棍饰以竹节纹饰——不只是敬德,燃灯道人赵公明(也是财神爷)、唐末虎将史建唐,所执之鞭,莫不如斯。而锏的艺术语言,则是四棱方形。在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绝大多数是秦琼执锏。无论“马上”还是“步下”,秦琼之锏,造型皆为四棱方形。

  “中国邮政2008—2(4—1)T邮票暨《朱仙镇木版年画·步下鞭》,被命名为‘步下鞭’,但它的画面形象,却是‘双锏大将’秦琼——这,显然是有毛病的!”河南省群众艺术馆研究员、河南省民间美术学会会长、朱仙镇年画著名研究专家倪宝诚先生说,“‘步下鞭’是百姓对秦琼、敬德这对门神画的俗称,如果该枚邮票选择这对门神的话,把其命名为‘步下鞭’,是没问题的;就是选择这对门神中的敬德形象,把其命名为‘步下鞭’,也是没问题的。但这枚邮票,选择的是秦琼的形象,而秦琼手执的是双锏,把它命名为‘步下鞭’,当然就有毛病、就有问题了——明明是‘步下锏’,何来‘步下鞭’?南辕北辙,名实相背嘛!”

  当然,也许会有人说锏属于鞭类兵器,是由鞭发展而来的——但剑,是由匕首发展而来的,我们能说剑就是匕首吗?显然不能!

  其实,在朱仙镇年画这样的民间艺术作品面前烧摆学问,是有害无益的——百姓也读书,至少读过《西游记》,他们知道《西游记》里为太宗把守宫门的秦琼敬德,用的使的,就不是鞭、锏,但他们相信演义、戏说与舞台上的秦琼、敬德,认定秦琼、敬德分别手执双锏、双鞭,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如果哪位门神店里的老板,非要装学究,别说照着《旧唐书》、《新唐书》的长槊等塑造秦琼、敬德,就是按《西游记》所说的“金瓜钺斧”塑造秦琼、敬德,他的门神,恐怕也是卖不出去的——学问再高,也得敬重中国的门神文化。

  《西游记》里,说秦琼敬德手执“金瓜钺斧”,因为给唐太宗把守宫门,才落得“千年称户尉,万古作门神”——

  却说太宗苏醒过来,只叫“有鬼!有鬼!”慌得那三宫六院与近侍太监,战兢兢一夜无眠。不觉五更,那满朝文武百官,都在朝门外候朝。等到天明,犹不见临朝,唬得一个个惊惧踌躇……正仓皇间,又听得太后有旨宣徐茂功、护国公、尉迟公见驾。三公奉旨,急入到分宫楼下。拜毕,太宗正色强言道:“贤卿,寡人十九岁领兵,南征北伐,东挡西除,苦历数载,更不曾见半点邪祟,今日却反见鬼!”尉迟公道:“创立江山,杀人无数,何怕鬼乎?”太宗道:“卿是不信。朕这寝宫门外,入夜就抛砖弄瓦,鬼魅呼号,着然难处。白日犹可,昏夜难禁。”叔宝道:“陛下宽心,今晚臣与敬德把守宫门,看有甚么鬼祟。”太宗准奏,茂功谢恩而出。当日天晚,各取披挂,他两个介胄整齐,执金瓜钺斧,在宫门外把守。好将军!你看他怎生打扮:头戴金盔光烁烁,身披铠甲龙鳞。护心宝镜幌祥云,狮蛮收紧扣,绣带彩霞新。这一个凤眼朝天星斗怕,那一个环睛映电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杰旧勋臣,只落得千年称户尉,万古作门神。

  二将军侍立门旁,一夜不曾见一点邪祟。是夜,太宗在宫,安寝无事,晓来宣二将军,重重赏劳道:“朕自得疾,数日不能得睡,今夜仗二将军威势甚安。卿且请出安息安息,待晚间再一护卫。”二将谢恩而出。遂此二三夜把守俱安……太宗又不忍二将辛苦,又宣叔宝、敬德与杜、房诸公入宫,吩咐道:“这两日朕虽得安,却只难为二将军彻夜辛苦。朕欲召巧手丹青,传二将军真容,贴于门上,免得劳他,如何?”众臣即依旨,选两个会写真的,着二公依前披挂,照样画了,贴在门上,夜间也即无事……

  不信史书信小说,是民间文化的特质——我们拯救朱仙镇木版年画这一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就必须敬重它的文化生态。

  “国家名片”名实相背,将持锏的秦琼命名为“步下鞭”,南辕北辙,谈什么弘扬传统,说什么敬重年俗!

  中国邮政把手执双锏的“双锏大将”秦琼,命名为“步下鞭”,让中国百姓怎能读懂中国传统文化!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快车下载]3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快车下载]3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