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0年2月20日 杨伯峻《论语译注·子路篇第十三·14》摘记

 zcm1944 2010-12-05
 

杨伯峻《论语译注·子路篇第十三·14》摘记

 

13.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⑴。”

【譯文】冉有從辦公的地方回來。孔子道:“爲什麽今天回得這樣晚呢?”答道:“有政務。”孔子道:“那只是事務罷了。若是有政務,雖然不用我了,我也會知道的。”

【注釋】⑴與聞之——與,去聲,參預之意。《左傳》哀公十一年曾有記载,季氏以用田賦的事徵求孔子意見,並且説,“子爲國老,待子而行。”可見孔子“如有政,吾其與聞之”這話是有根據的。只是冉有不明白“政”和“事”的分别,一時用詞不當罷了。依我看,這章並無其他意義,前人有故求深解的,未必對。

 

钱穆先生《论语新解·子路篇第十三》注释摘记

 

冉子退朝:冉有時為季氏宰,退朝,謂退於季氏之私朝。此稱冉子,或說乃其門人所記。然此章於冉有加貶斥,似非其門人記之。或本作冉有,當從之。

  何晏也:也,同邪,問辭。晏,晚義。古人之朝,天微明,辨色即入。冉有退朝晚,故孔子問之。冉有仕於季氏而猶在孔門,退朝稍晏,孔子問之,師弟子親如父子家人,固不獨於顏子一人為然。

  有政:有國政討論,故退遲。

  其事也:也,亦同邪,疑問辭。事指私事,謂季氏之家事。或說有所更改匡正為政,所行常事為事。今按:此處當從公私言,尤見嚴正。其時季氏專魯政,有不與同列議於公朝,而獨與其家臣議之私朝者。孔子如為不知,言此必季氏家事,若係國政,當公議之。我嘗為大夫,今雖不用,猶當預聞。其言嚴而婉,而所以教冉子者深矣。

  雖不吾以:以,用義。


安德义 《论语解读·子路第十三·14》

 

【原文】

  13.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①?”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②,吾其与闻之③。”

  【注释】

  ① 晏:迟,晚。 ② 不吾以:不任用我。以:用,动词,这句为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故前置。 ③ 吾其与闻之:我也会知道的。其:句中语气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与(yù):参与。

  【语译】

  冉求办完了公事回来。孔子说:“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呢?”冉求回答说:“有政事商议。”孔子说:“怕是无关紧要的事吧。假如是国家的政务,虽然国君不任用我了,我(曾做过大夫)也会知道的。”

  【解读】

  本章记载孔子谈“有事”与“有政”的区别。

  冉求任季氏家臣,为季氏增加税赋,“聚敛而附益”,扩大地盘,“谋伐颛臾”。孔子多次批评他,要他“陈力就列,不能则止”。在其位,谋其政,拿出力量担任职位,没有能力控制局面就停止工作。对其大肆为季氏聚敛财富,孔子召号弟子们“鸣鼓而攻之”。因季氏作为大夫,目无国君,恣意专权,横行僭礼,冉求又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孔子则时时敲打他。

  一天冉求很晚回来,孔子问他,“何晏也”,为什么这么晚回来。我们可以想见,冉求一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样子,脱口而说:“有政。”“政”,国政,当为国家之大事,季氏私事,何来国政。孔子随口纠正,“其事也。”“事”,家事,非国家之政务,乃家大夫之事务,一个国政,一个家事;一为“政”,一为“事”。表面上看仅一个词义的纠正,实际关涉国君安稳、欲行篡权的野心,纠正冉求一语,意在遏制季氏膨胀的野心。孔子向有“素王”之称,因其渊博的学说,崇高的品德,凡国之政务,国之大事,一定会谋询于他。所以他说:“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夫子居是邦,必闻其政。”子贡也赞扬他:“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