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系行星之最

 茶香飘万里 2010-12-06

太阳系行星之最(摘要)

一、大小之最

如果从太阳到各行星的距离的远近来做比较,那么,离太阳最远的冥王星,距太阳约59亿千米,这个距离如果让时速300千米的日本新干线列车来跑的话,约需行驶2240年,即使以光速来跑,也需5小时以上才能跑完全程。而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距太阳约5800万千米,新干线列车需要行驶22年才能跑完这个距离。
我们如果将地球比喻成直径为1厘米的“玻璃球”,按照这样的尺度,体积最大的木星是“铅球”,排在第二位的土星是较大的“软式垒球”,最小的冥王星就变成“芝麻粒”了。如果按这个尺度再现太阳系的话,从居于中心的太阳(直径约110厘米)到“玻璃球”地球的距离约为110,到“|铅球”木星的距离约为600,到“芝麻粒”冥王星的距离约为4.5千米
   
二、密度之最
   
太阳系中最致密的是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5.5的地球,但如果扣除行星自身引力产生的压缩,则密度最大的是水星,水星有一个很大的内核,其半径可能占到水星半径的70﹪,是地球内核的两倍,内核的70﹪可能是由铁组成的。想比之下,半径最大的木星的密度只是地球密度的1/4,密度最小的土星(平均每立方厘米0.7)。如此看来,行星体积越大其密度越小。
    
三、质量之最
    木星比太阳系中其他所有行星的质量加在一起还要大。木星与太阳的本质区别在于木星内部不发生核聚变反应。假如木星质量达到太阳的8﹪(太阳质量约为木星的84倍),那么,在木星内部就会开始核聚变。尽管木星没有发生核聚变反应,从其中心到半径70﹪范围内的氢却仍然在超高压下变成了“液态金属氢”。土星内部的部分氢也在同样的高压下变成了液态金属氢。
    
四、严酷环境之最
   
白天,水星表面温度约为430,堪称灼热的“炼狱”,晚上却变成-180的严寒世界。如果把太阳连续两次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间间隔称为一天,那么水星的一天相当于176个地球日。一天之内竟然有600以上的温度变化,水星可谓环境十分严酷的行星。
   
金星表面温度比水星还要高,达到460,主要由于该行星大气层中有96﹪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金星的大气质量是地球大气的100倍,其地表大气压约为90个地球大气压,相当于地球上900水下的压力。如果将我们身边的物体置于金星地表,则强大的金星气压轻而易举就会将它们压扁。
   
在木星大气层中频繁发生雷云,其能量总和达到地球上雷云的几千倍。冥王星是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远、表面温度最低的行星,现被称为“矮行星”,其表面温度约为-230。而我们的地球目前表面平均温度为23
   
五、行星环之最
   
一般来说,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周围都有大小、形态各异的环。最壮观的当属土星。土星的环由从AG的七个环的明亮部分和环之间被称为“空隙”的黑暗部分组成,环的构成物质是水冰和尘埃等微粒子,其中最大的冰块的直径可达10。土星环的最大宽度6.5万千米,即便是这样,从地球上看去依然不清楚,哪怕使用高倍望远镜,我们也只能确认A环、B环和C环。巨行星具有环的原因具推测,这是由它们的诞生过程决定的。原始太阳系的气体—尘埃盘中的物质一边绕着巨行星的中心核旋转,一边聚集,最后在巨行星的周围形成环或卫星。
   
六、季节变化之最
   
季节变化最强烈的当属火星。行星要有四季变化,先决条件是其自转轴与公转面之间存在某种倾角。相对于具有23.44度自转倾角的地球来说,火星自转轴的倾角25.19度,虽然两者相差不大,但火星上四季的变化比地球更加剧烈。火星南半球夏季发生的大规模沙尘暴几乎覆盖了整个火星,每当此时,被称为“红色星球”的火星就变成“黄色星球”了。
   
另外,在火星的南北两极,存在被称为“极冠”的“干冰地带”。火星极冠自冬季在各半球形成,到夏季逐渐融化,如此周而复始。在极冠的周围,十分频繁地出现“极云”和雾等,这在地球上也容易观察到。
   
美国宇航局专家在2003年报告说,自转轴与公转面成27.8度倾角的海王星好像也有四季变化。如果每165年才绕太阳一周的海王星果真也有四季,那么一个季节将持续40年以上。而对土星来说,尽管具有与四季行星几乎相同的自转轴倾角(26.7度),却观察不到其表面有季节变化。
   
天王星的自转轴与公转面的夹角达到97.9度,因此被称为“躺”着转的行星,其表面恐怕也不存在像地球上一样的四季。但是,如果是以从行星上看到的太阳的高度变化来定义四季,那么变化近180°的天王星或许应该有剧烈的季节变化。究竟是否如此,目前还不清楚。另外,在天王星表面的许多地区,太阳或者几年不落,或者几年不升,真是奇妙。顺便指出,相对于其他许多行星来说,金星是反向自转的,其最大的自转轴倾角据说可达177.4度。金星为何会反转?至今仍不太清楚。
    
七、磁场之最
    木星的磁场强度比地球高10倍以上。地球的偶极磁场是由铁等构成的地核外侧部分熔化并对流产生的,而木星的偶极磁场则是由液态金属氢构成的核对流产生的。另外,对木星等气态巨行星而言,其高速自转有可能进一步加大了磁场强度。
   
通常认为形成极光的原因是:偶极磁场被太阳风吹走;与太阳对侧的磁场被拉伸成彗星形状,这种磁场因某种原因被切断;在被称为“等离子体层”的区域,带电高能粒子沿着被切磁力线流入极区,这种粒子与极区的大气碰撞产生大规模极光。
   
极光除了在地球上出现外,还在木星、土星等行星上被观察到。在木星上,人们观察到了起因于木卫一——伊蛾的另一种极光。在火山活动十分活跃的伊蛾的赤道上,火星喷发出的硫磺气体构成了“伊蛾环”,其中的粒子在木星的巨大磁场影响下成为流入极区的电流,与木星大气碰撞产生新种类的极光。令人遗憾的是,木星或土星的极光无法用普通望远镜看清,只有用紫外线或红外线望远镜,才可以看到其皇冠般的美丽景象。
   
八、高山之最
    火星表面的奥林匹斯山是太阳系中最高的,其海拔高度为2.13万米,其山脚的直径约为600千米。奥林匹斯山被分类为盾形火山(外形像倒扣的盾、上升比较缓慢的火山)。地球上最高的盾形火山是夏威夷的冒纳凯亚火山,但即使加上海底部分,其山脚直径也不到8000
   
不过,在火星上不存在像地球上那样的可以作为海拔基准的海洋。地球上以“大地水准面”(将平均海面扩大到陆地的假想平面)高度作为海拔零高度。美国“全球勘测者”火星探测器获得的火星地形图是以火星上的重力相等面(以赤道平均半径=33.96万米为基准的面)作为海拔的零高度。
   
基于同样的零高度,金星上有被称“马克斯威尔”的最高山(平均高度约为1.1万米),这座山不是火山,但堪称金星第二高山的马特山(平均高度约为8000)被推测是火山。此外,在太阳系中活动最频繁的火山是木卫一——伊蛾表面的火山,其能量被认为是地球火山的100倍以上。
   
九、依依不舍冥王星
   
长期以来,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一直存在争议,加之近年来在太阳系中发现了几颗与冥王星不相上下的小行星,如果再不将冥王星逐出九大行星之列,则有必要把太阳系行星数量扩大到12颗。为此,2006年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大会对冥王星的“去留”做出了决定。
   
会上,专家对行星重新做了定义,其要点是:必须具有足够大的质量,以使其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刚体应力,从而达到流体静力学平衡(接近球形)的形状,这样的星星才能称之为行星,其他太阳系天体则被称为小行星。据此,1990年之前发现的、在黄道面上以近圆形轨道绕日运动的八大行星被称为“经典行星”。
   
至于小行星,它们集中分布在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这里有众多的小行星。据推测,这里本应诞生一颗行星,但由于木星急剧成长,这颗行星“胚胎”受其强大引力的影响而夭折。在这个小行星带中,最大的一颗是谷神星,直径约为910千米,按照新定义,谷神星被称为“矮行星”。
   
另一个小行星带是柯伊伯带。以冥王星为首的满足行星条件的柯伊伯带天体被称为“类冥王星”。本来是太阳系最小行星的冥王星,现在却成为小行星之最。也许对冥王星从行星行列中的离去我们还依依不舍,但行星的严谨分类应该更有利于天文学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