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肖干才﹙湖北松滋﹚
清江,发源于湖北省利川市的都亭山,流经恩施、建始、巴东、长阳等县市,在宜都注入长江,全长425公里。南北朝时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如是评价:“水色清照十丈,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岁月流淌了一千五百多年,如今的清江仍是水清如许。究其原因,主要是两岸青山如黛,林木葱茏,少有水土流失。 我有幸到恩施州参加笔会,东道主热情地邀请我们漂流清江,使我领略了令人心跳的闯滩,聆听了令人心动的传说,品味了令人沉醉的山歌。 清江漂流的起点是恩施城区的捡儿湾,终点是恩施郊区的浑水河,漂流段全长38.5公里,中途在漂然山庄吃午餐。一条橡皮船装载着7名游客,全是参加笔会的作家,由两名船工执桨向下游漂去。橡皮船时而在静水中平平而过,时而在激流中冲浪激波。在经过卡门滩、醒酒滩、莲花三滩、八十八节等险滩时,湍急的江水瞬间把我们推上浪尖,瞬间又把我们抛入浪底,一拨拨江水劈头浇来,浇得我们浑身湿透。幸好是晴天,一会儿,衣裤就被火辣辣的太阳烤个半干,但“干”景不长,船到新的滩头,一排排浪涛打来,我们又成了落汤鸡。 漂流起点为什么叫捡儿湾?传说很久以前,一对土家夫妇没有儿女,有一天在这个湾捡到一个从上游漂下来的男婴,取名捡儿。其时清江不叫清江,而叫夷水。有一条孽龙在水中兴风作浪,使江水浊浪滔天,江岸的老百姓频遭水患,苦不堪言。捡儿长到7岁时对父母说,他要到峨眉山学法术,回来斩灭孽龙,为民除害。父母含泪送别捡儿。十年后,捡儿回到故乡,使出所学法术,持一柄青钢宝剑与孽龙搏斗,终于割断龙舌,腰斩孽龙,自己也不幸累死在江岸。孽龙被除后,一江浑水才变成波光粼粼、晶莹透澈的清江。至今这一带还有龙王塘、龙舌滩、刀割山、剑滩等地名。 公元前361年,巴国发生内乱,将军巴蔓子出使国都城郢都向楚王求援,请楚王出兵帮助巴国平息内乱,楚王提出要巴国割让3座城池作为回报,巴蔓子情急之下只好勉强答应楚王。楚兵至,内乱止。后楚王派使者到巴蔓子镇守的巴国边境都亭(今利川市)索要城池,巴蔓子说:“一个国家哪有将城池拱手送给他人的道理?现只有用我的头颅答谢楚王,以表示我的信义!”说完,拔剑自刎其头交给楚使。楚使无奈,只好用檀香木的盒子盛着巴蔓子的头回楚国复命。楚王感叹地说:“楚国若有巴蔓子这样的臣子,我还要三座城池做什么?”楚王下令将巴蔓子的头以上卿之礼安葬在离清江至长江入口处不远的荆山之阳,巴国将军巴蔓子的身子厚葬在清江源头的都亭山。于是,巴蔓子头枕清江之尾,足踏清江之源,忠诚地守卫着自己的故乡。 因客多导游少,我们的船上没有安排导游,但邻船不时传来土家族导游妹子悦耳动听的山歌声。同行说,土家山歌既幽默风趣,又委婉含蓄,譬如一首《看水》的五句子山歌唱道:“昨日与姐同过沟,二人低头看水流。郎说一锄挖个井,姐说细水放长流。恩爱日子在后头。”唱出了土家女儿的绵绵深情。另有一首《莫来》的山歌唱道:“情妹住在三层岩,毛毛细雨你莫来。来的脚印有人量,转去脚印有人猜。无的说出有的来。”土家妹子机智灵敏跃然歌中。还有一首《摸郎》的山歌唱道:“心肝宝贝我的哥,为何肉少骨头多。去年摸你你还好,今年摸你空壳壳。你在外头嫖哪个?”疼爱、嗔怪之情溢于言表。同行说,土家族山歌一般都是这样的五句子歌,头四句是铺垫,最后一句画龙点睛,挑明主题,使人听了回味无穷。 清江漂流,感受到了一江波涛一江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