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嗽证治(六经法)

 2009妙手空空 2010-12-07
1、太阳经:

    (1)、小肠咳。心咳不已,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下咳俱失。治宜:芍药甘草汤,或芍药汤,引上加桔梗,引下加木通、小茴,或桔梗汤加人参、茯苓、橘红、五味。

    (2)、膀胱咳。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尿。治宜:茯苓甘草汤,或茯苓汤,引上加羌活,引下加橘核,或五苓散加人参。

    2、阳明经:

    (1)胃咳。咳之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宜用:乌梅丸,引上加升麻,引下加石膏、益智、厚朴,或异功散加蜀椒、黄连、乌梅。

    (2)、胃嗽。此证吐逆呕酸水,治宜:阿胶、马都铃、炙甘草、半夏、杏仁,各30克,人参15克,蚌粉9克,研末,每用6克,水煎临卧时服之。   

    (3)、大肠咳。肺咳不已,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治宜: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桔梗,或赤石脂禹余粮汤,或桃花汤,不应,猪苓分水散。

     3、少阳经:

    (1)、胆咳。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治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或小柴胡汤加芦根汁。

    (2)、胆嗽。此证嗽时不得卧。治宜:阿胶、马都铃、炙甘草、半夏、杏仁,各30克,研末,每用3克,茶清调下。

    (3)、三焦咳。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胀满,不欲饮食。治宜:钱氏异功散,或木香顺气散,引上加川芎,引下加青皮,或七气汤加黄连、枳实。

     4、太阴经:

    (1)、脾咳。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治宜:升麻汤,或六君子汤加枳壳、桔梗,余如半夏、苍术、白术、陈皮、腹皮之属,均可酌用。

    (2)、脾嗽。此证嗽时不思饮食,或恶心。治宜:阿胶、马都铃、炙甘草、半夏、杏仁,各30克,人参15克,干姜10克,研末,每用6克,水煎临卧时服之。

    (3)肺咳。皮毛者,肺之合。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肺咳之状,咳而喘急有声,甚则唾血。治宜:麻黄汤,或千金五味子汤去续断、地黄、赤小豆,加麦门冬、细辛,余如桔梗、贝母、瓜蒌、桑皮、苏子、花粉之属,均可参用。

    (4)、肺嗽。此证嗽时上气喘急。宜用:阿胶、马都铃、炙甘草、半夏、杏仁,各30克,人参15克,桑白皮9克,研末,每用6克,水煎临卧时服之。

    (5)、膈嗽。嗽发于膈上,此证嗽出痰核如圆块。宜用:上方去白桑皮。

    5、少阴经:   

    (1)、心咳 。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治宜:桔梗汤,或凉膈散去硝黄,加黄连、细辛、郁金、麦冬、远志之属,均可酌用。

    (2)、心嗽。此证嗽时面赤汗流。治宜:阿胶、马都铃、炙甘草、半夏、杏仁,各30克,人参15克,干姜10克,研末,每用6克,水煎临卧时服之。

    (3)、肾咳。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此证从小腹下逆上而咳,连咳数十声,少住又作,甚或咳发必呕,牵制两胁,涕泪皆出,连月不愈,治宜:

    A、麻黄附子细辛汤,余如独活、天冬、山萸、故纸之属,均可酌用。

    B、肾水虚亏,不能上济心火,火邪犯肺而咳者,宜壮水济火,滋养化源。

    C、因命门火衰,气不化水,水饮射肺而咳者,宜宣发肾阳,化其寒水,小青龙汤、真武汤主之。

    D、气逆烦怨,牵引腰痛,俯仰不得者,治宜:都气丸。

    E、水饮与里寒相兼,腹痛下利者,治宜:真武汤。

    (4)、肾嗽。此证嗽时而喘,宜用:阿胶、马都铃、炙甘草、半夏、杏仁各30克,人参、黄芪、白饴糖各15克,研末,每用6克,水煎临卧时服之。

    6、厥阴经:

    (1)、肝咳。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治之宜疏肝气,如小柴胡汤,及枳壳煮散去川芎、防风,加肉桂、橘红、苏子,余如前胡、川芎、青皮、青黛、香附、白芥子之属,均可酌用。

    (2)、肝嗽。此证嗽时眼中泪出。治宜:阿胶、马都铃、炙甘草、半夏、杏仁,各30克,人参15克,乌梅15克,糯米少许,研末,每用6克,水煎临卧时服之。

    (3)、心包络咳。火证之属于心包络者,治宜:黄连、丹皮、赤芍、犀角、生地之属(转下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