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人与人文化

 巴山书生 2010-12-07

            (寿光市第四届初中校长论坛主旨发言)

               寿光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隋慧成

                       2008年4月3日

尊敬的董局长、各位校长、主任、同仁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市教科研中心的全体同志,向各位校长、主任,特别是洛城街道教办,为本次论坛贡献的心力和思想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托大家的福气,天气很好,春光明媚,阳光灿然,我们的心情也很舒畅。这昭示着我们学校文化大繁荣的春天已经来到!

   在法定节日清明节来临之际,我们在这块风水宝地举行第四次初中校长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文化创新与素质教育。之所以确立这样一个主题,是为了应对新形势和新要求,真正解决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困惑和问题。矛盾是指办学行为规范与教育教学质量,困惑是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需要,问题是在把时空还给学生的前提下如何指导学生上好自习课以及如何创新走读生课外作业的设计和评价。我们的期望是,做文化人,实现人文化,提升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文化软实力。更希望大家对此次论坛的主题继续作深度的思考,积极掀起学校新文化运动。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位校长,在职期间应该给学校和师生留下点什么?我的观点是应该留下点念头。这念头的重要指标就是:文化、思想和精神。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文化人与人文化。要创新学校的文化,实现学校人文化管理,人文性关怀,人本化教学,就要求校长、主任、教师是一个有文化的人。现就如何提高我们的文化水平谈点思考。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那就先说几句题外话—清明节。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清明时节,风和日丽,莺飞草长,柳绿桃红,改变冬季寒冷枯黄景象,大地一片清净明洁。 古书《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到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清明”(引自www.cctv.com/special/08qingming)。唐代诗人杜牧有诗《清明》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的又是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清明节的功能也不少:首先,扫墓踏青令人精神得到慰藉,身体得到锻炼,自身清爽了许多,而且也联络了同行者的感情。其次,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弘扬,节俗的兴盛,宣扬中国传统中的孝道伦理,强调了亲人间的感情联系,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弘扬。三是有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国家统一大业,团结海外侨胞。不管是台湾同胞,还是海外侨胞,他们清明祭祀祖先的习俗由来已久,让华夏炎黄子孙早日归于一统。

借题发挥一下,一个有文化的人,才算是一个清明的人,一个清明的人一定有些文化,做事做人也会达到清明。

   现在转入正题,谈谈文化人与人文化。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其题目是,中国企业家不缺技术而缺传统文化。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我们的企业家走出去以后,给人家的印象就是只知道赚钱,没啥理念。讲外国的名人,你不懂;讲中国的历史文化名人,你还不懂。对文化最基本的都不具备,人家根本从内心瞧不上你!因为任何国际经济贸易的活动,都包含着文化”。搞企业需要文化,那么做教育尤其是实施素质教育就更需要文化。更重要的是,一个文化人,处事为人才能体现人文化,一个有文化的校长,才能实现学校的人文化管理。

   记得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也听说过,一个人就是一种文化。可以肯定地说,在很大程度上,一个校长的文化素质高低决定着这个学校的文化质量及品位高低。因此,做一个有文化的校长是应然的追求。

   近几年来,大部分初中学校的文化氛围也浓厚了许多。许多学校的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特质、档次和品位皆有较大提高,但也有不少学校的文化陈旧过时,空洞乏味,不切合学校实际,甚至有的学校机械照搬,拿来主义盛行,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升级。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广大校长的文化意识和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涌现了许多文化优良的校长。特别是我们工作中的酒桌文化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吃饭过程中的主要话题是谈论业务,而不是像以前乱说一气甚至谈论黄段子。但是,在平日交谈、打交道中也发现,有的校长有文化,有的校长无多少文化;有的校长文化高,而有的文化低。有的校长开口一说,就让人觉得是阳春白雪,动听悦耳,体现了高雅文化;而有的一开尊口,就让人觉得是下里巴人,难听刺耳,表现为庸俗文化。大凡人都有一种心理倾向,那就是愿意和有文化的人交朋友。当然,有的人,说起话来有文化,而有的人做起事来,有文化。讲起来有文化而做起来无文化更是不行的,最好是言行皆能体现出自己的文化水准。干教育事业,还就得有点文化。诚然,光有文化知识是不够的,更要有文化的行为表现。不然,怎样去影响我们的职工,怎样去影响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又如何问心无愧地谈身教重于言教。

    要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大致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是读书,二是读人,三是读物。可以说,条条大路都有文化。然而,要是三条路都走走,可能效果更加,文化成长更迅速。要是三条路结合起来走,也许能使自己驶入文化发展的快车道。

   读书,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以及怎样读书,这三个问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首先要选好书。其次,要把书读活,别把书读死了。第三,读书务必要结合本职工作,达到学以致用。第四,读书时要勤动笔,写眉批,记感悟,扑捉灵感,记录思想火花。有一句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人,就是读无字书,亦是鲜活的书。一个人就是一本书,也是一种文化。因此,既要在现实世界里结交良友,也要在虚拟世界里广交朋友。我一直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作家王小波也说过,人就像一本书,你要挑一本好看的书来读。虽然,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读懂读透就更难,但是,读人比读有字书更有价值。细想一下,有时候我们连自己都读不懂自己,但越是内涵丰富且品质高尚的人,多读几遍,用心钻研,就会受益匪浅,因为很多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做人的品格和道德,可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不管股市如何涨跌,朋友这支股票会永远升值,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是一生幸福。诚然,世界上最难懂的是人,因为“人上一百,行行色色”。所以最令人头痛的是“读人”,但我们没有完全不读别人的自由,有时候还非读不可。如别人的服装首饰、身体语言、说话意图、行为动机等。只要是跟别人打交道,就得解读人。读人是一种艺术,也是增长智慧的有效途径。

   读物,换句话说,就是游学。物的内涵丰富,其外延也很大。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观。如名胜古迹,山水花鸟等。人物一理。这方面大家都有体会,不必多说。回想古代那些大文人,有哪一个不进行大量游学的。时下,游学包括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两大方面。校际之间的交流互动也算是游学吧。读物,也理应包括读手机短信和网络信息。网络文化、短信文化是一个热点,值得关注。有些短信文化含量也不小。这里有一则短信:撞对爱人,幸福一辈子,撞对领导,顺当一辈子,撞对朋友,乐哈一辈子。再如:多读书养才气,慎言行养清气,重情义养人气,能忍辱养大气,善处事养和气,讲责任养贤气,系苍生养底气,淡名利养正气,不媚俗养骨气,敢作为养浩气。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文化事业要进行大发展、大繁荣。那么我国文化的走向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中西结合。去年,我国对节假日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目的是发扬光大中华文化。山东拟在未来几年投资300亿元,在济宁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这就确立了儒家文化的核心地位和价值。那么儒家文化的一贯之道就是仁。仁的重要宗旨之一就是爱人,即人文化。所以,国家去年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当然,在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而西方文化的重要体现就是民主和法治。因此,在学校文化的构建与创新中,必须突出五个关键词:责任、和谐、民主、法治和创新。只要含有这样五项重要指标内容的文化建立起来了,学校也才有符合时代要求和发展的精神。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有精神了,事情就好办了。与此同时,素质教育的实施才有可靠的基础和保障,显然,教育者自身没有素质就不能实施素质教育,没有教育素质就无法进行素质教育。

   总之,一个学校也好,一个校长也好,在坚持富有生命力且独具特色的文化前提下,还应该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更新和升级,才能跟上时代步伐。素质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有高素质的文化,具备高素质文化的人,才能更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也才能实现学校教学与管理的人文化。

最后提几个问题,让我们共同思考。

1、学校中长期发展的愿景、使命、精神、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以及怎样创建?(2007年度寿光市初中教研工作计划要点)

2、经过一年的创见,你的学校文化有哪些更新,还有那些不足?

3、你的学校精神是什么?

4、你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吗?是什么?

5、学校文化创新与素质教育推进有何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