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写七绝?兼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guiyi 2010-12-08

如何写七绝?

兼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七绝:是由律诗演变而成。七言绝句的结构是全诗共四句,每句七字。四句押为两韵,二、四句入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其平仄格式有四种: 即:平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仄起首句不入韵四种。

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细心的网友会发现,绝句刚好是半首七律。掌握了联中对仗和前后联相粘的规律,七律的格律并不难记,记住了一种,其余的一通百通,七绝的格律也在其中了,不用另外记。另外,首句入韵与不入韵只有这句的最后三字平仄有所不同,其它二者完全相同。

    平仄律源于唐代以前的“双换头”。其主要规律是:格律诗的一句之中平声字与仄声字交替,相对的两句(对句)之中平声字与仄声字相对立。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要相粘。如一首七言诗,其第一句如果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本句之中平仄交替),第二句则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即第一句与第二句的平仄对立。第三句必须是“平平”,起首,以与上一句相粘。另外,格律诗还讲究首句是用两平声字起首还是用两仄声字起首,前者称为“平起式”,后者称为“仄起式”。还有,人们作格律诗时对平仄声字的运用可以灵活掌握,一般的规则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一句之中,第一、第三、第五个字可以平仄不拘,而第二、第四、第六个字,因为是节奏点之所在,则必须严守原格律平仄的规定,要做到“分明”。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对七律 (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只是一般的原则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简单明了。但是它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如果考虑到“孤平”、“三连平”、“拗句”等情形,规律就会被打破。这是深入学习平仄规律时应该注意的。 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三个字至少有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五个字至少有一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一句中,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句子,就叫作“孤平”。“孤平”被看作诗之大忌。)或“三连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个字也不能不论;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的格式中,第三或五字也不能不论。   考虑到这些情况,“一三五不论”的话是不全面、不准确的。

      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不全面。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六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五言)来看,第四字并不一定“分明”;又依“仄仄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并不一定“分明”。

     现以一网友的诗为例,说明之:   

 

轻纱薄雾珠帘, 绿野仙踪碧玉潭。

疑是绝山, 美猴称仙!

    这首网友的诗似应按平起首句入韵式写,但字下画线的字出律。

    这首诗可改为:

轻纱淡雾落珠连, 绿野仙踪碧玉潭。

疑是花山水帘洞, 美猴称霸在其间!

     第一句“薄”改为“淡”,否则犯“三连平”。

    网友写出诗后,应对照一下格律修改,尽量使诗写得符合格律,这样诗会更美、更便于读。

 

     七绝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但要写好并不容易。唐诗中一些七绝写得很好,如王昌龄的《出塞》,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王翰的《凉州词》,张旭的《桃花溪》,杜甫的《绝句》,张继的《枫桥夜泊》,韩翃的《寒食》,杜牧的《赤壁》、《泊秦淮》、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可作为我们学习的样板。可见诗不在短,写好了照样可以成为佳作,值得热爱古诗词的网友们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